21.9.2 精益化管理
1)精益化管理的内涵
精益化管理强调消除一切浪费,追求精益求精和不断改善。精,即精确,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只是在适当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市场急需产品(或下道工序急需的产品);益,即所有经营活动都要有益有效,具有经济性。
通过精益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生产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同时它又是一种理念和文化。
2)精益化管理的特点
(1)拉动式准时化生产。以最终用户的需求为生产起点,强调物流平衡,追求零库存,要求上一道工序加工完的零件立即可以进入下一道工序。生产中的节拍可由人工干预和控制,保证生产中的物流平衡。对每一道工序来说,即为保证对后道工序供应的准时化。由于采用拉动式生产,生产中的计划与调度实质上是由各生产单元自己完成,过程中的各生产单元自主协调极为必要。组织看板管理,即由看板传递工序间的需求信息。
(2)全面质量管理。强调质量是生产出来而非检验出来的,由过程质量管理来保证最终质量,提倡“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理念。生产过程中对质量的检验和控制在每一道工序中进行,重在培养每位员工的质量意识,实现全员质量管理。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根据情况,可立即停止生产,直至解决问题,从而保证不出现对不合格产品的无效加工。对出现的质量问题,一般组织相关技术与生产人员作为一个小组,一起协作,尽快解决。
(3)团队工作。每位员工在工作中不仅是执行上级命令,更重要的是积极参与,起到决策与辅助决策的作用。组织团队并不完全按照行政组织划分,而主要根据业务关系来划分。团队的组织是变动的,针对不同任务建立不同团队,同一个人可能属于不同的团队。团队成员强调一专多能,要求能够比较熟悉团队内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保证工作协调、顺利进行。团队工作基本氛围是信任,以一种长期的监督控制为主,而避免对每一步工作的核查,以提高工作效率。
(4)并行工程。在产品的设计开发期间,将概念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最终需求等结合起来,保证以最快的速度按要求的质量完成。各项工作由与此相关的项目小组完成,进程中小组成员各自安排自身工作,定期或随时反馈信息并对出现的问题协调解决。依据适当的信息化工具,反馈与协调整个项目的进行,在产品的研制与开发期间,辅助项目进程的并行化。
3)精益化管理的目标
(1)基本目标。采用灵活的生产组织形式,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快速地调整生产,依靠严密细致的管理,通过彻底排除浪费,防止过量生产来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
(2)子目标。
—零库存;
—组织、劳动力、设备的高柔性,实现高柔性和高生产率的统一;
—零缺陷。
(3)终极目标。
—零转产工时浪费;
—零库存;
—零浪费;
—零不良;
—零故障;
—零停滞;
—零灾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