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3 船舶工艺标准化的任务和分类
22.1.3.1 船舶工艺标准化的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标准化工作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船舶工艺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建立和完善工艺标准体系、制定工艺标准、在船舶产品研制和生产中组织实施各类标准和标准化要求,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1)工艺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工艺标准体系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的工艺标准,按其在内的联系形成科学的有机整体。工艺标准体系具有集合性、目标性、可分解性、相关性、动态性和整体性等一系列特征。工艺标准体系反映了船舶制造的工艺发展水平,是生产工艺和发展规划的指导。工艺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指对一定范围内的工艺标准的内涵和联系进行系统分析,形成合理的系统构成,并随技术的发展不断积累和调整。
2)工艺标准的制定
工艺标准的制定,主要是指在船舶的设计、建造过程中,针对需要统一的工艺技术、管理的要求,根据标准的使用范围,分别制定为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3)工艺标准的组织实施
工艺标准的实施,主要是在两个过程中:一是在船舶的研制和开发过程中组织实施标准;另一是在船舶的建造过程中组织实施标准。
4)工艺标准的实施监督
工艺标准的实施监督,是指在船舶建造的各阶段工作中,组织相应的工作组对工艺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不执行标准的行为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例如:在造船企业的船舶建造工作中,可以基于企业工艺标准体系建立工艺标准化工作系统,开展工艺标准的实施监督。
22.1.3.2 船舶工艺标准化的分类
工艺标准化的主要内容分为四大类:分别为工艺基础标准化、工艺技术标准化、工艺装备标准化和工艺管理标准化。
1)工艺基础标准化
工艺基础标准化,是指以通用的工艺术语、符号、代号、工艺文件、工艺参数、工艺余量等为标准化对象的标准化活动。
2)工艺技术标准化
工艺技术标准化,是指以直接涉及船舶制造的各类工艺材料、工艺方法、操作方法和试验检验等为标准化对象的标准化活动。
3)工艺装备标准化
工艺装备标准化,是指以船舶建造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加工装备及其零部件的结构、材料、尺寸、规格、精度、技术要求等为标准化对象的标准化活动。
4)工艺管理标准化
工艺管理标准化,是指以科学的计划、组织和控制船舶建造的各项工艺工作全过程,包括对重要的工艺工作如生产工艺准备、生产现场工艺管理、工艺装备管理、工艺定额管理等的内容、程序、要求等为标准化对象的标准化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