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3 造船企业提高标准化水平的应对措施
随着我国船舶工业的蓬勃发展,我国船舶工业进入一个关键发展时期,如何抓住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做好船舶工业发展中的相关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标准在船舶工业中的“技术引导、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监督”的作用,是每一个造船企业的关键工作。
国家主管部门曾对船舶标准化工作提出了六点要求:
一是结合高新技术船舶设计建造核心技术对标准化的需求,建立高新技术船舶专用标准体系;
二是为实现三大主流船型设计、建造的系列化、标准化,加强造船共性基础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三是在配套设备国产化过程中,通过清理整顿船舶配套现有标准和有针对性地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建立我国船舶配套设备专业标准体系;
四是积极开展海洋工程装备发展所需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初步建立海洋工程专业标准体系;
五是加强研究和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船舶设计、建造质量监管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重点开展设计、生产准入、安全环保、节能减排标准的制定;
六是在继续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标准和参与其标准化活动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的技术标准、规范的制定工作,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形成完整、协调、配套、先进的船舶标准体系。
根据我国船舶工业的自身特点和船舶标准化的发展趋势,造船企业应全面考虑以下几点应对措施:
1)实施关键技术标准,提升企业竞争力
要积极开展先进技术标准的实施工作,提高企业标准化水平,以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的变化。
2)大力推进企业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加快“三大规范”的编制
“三大规范”是企业技术经验的结晶,开展好“三大规范”的编制工作就等于是有效夯实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基础。
3)坚持以人为本,加速标准化队伍建设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标准化专业队伍的建设;二是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的组建;三是重大项目或关键技术中的标准化技术攻关队伍的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