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 蓄电池的构造
【任务目标】
掌握蓄电池的内部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任务分析】
通过学习蓄电池的构造,掌握电解液、极板、隔板、联条、壳体、加液孔盖、极桩七个部分的识别及作用。
【相关理论】
一、蓄电池概述
汽车用蓄电池是一种储存电能的装置,通过它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同时也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如图1-1所示,接通电路,蓄电池便开始了能量转换,此时若电流表指针指向“-”位,说明蓄电池处在放电过程中,蓄电池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向用电设备供电;若电流表指针指向“+”位,说明蓄电池处在充电过程中,发电机输出电能被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蓄电池中。
图1-1 蓄电池的连接电路
二、蓄电池构造
一个蓄电池由三个单格电池或六个单格电池串联组成,形成6V或12V的蓄电池。
电池的构造如图1-2所示,主要由电解液、极板、隔板、连接条、电池外壳、加液孔盖、接线柱七部分组成。
1.电解液
如图1-3所示,电解液是由纯化学硫酸和蒸馏水按一定的比例配配制而成。电解液密度一般为1.24~1.30g/cm3,视地区和季节而不同,如表1-1所示。
图1-2 蓄电池构造
图1-3 电解液
表1-1
2.极 板
如图1-4所示,极板由栅架和活性物质组成。极板由正极板和负极板之分,其中正极板上的活性物质是二氧化铅(PbO2),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是纯铅(Pb),正负极板间形成2V的电压,且单格电池中正极板比负极板少一片。
3.隔 板
隔板位于正负极板之间,它可以使正负极板尽可能靠近但彼此又不接触(防止短路),能有效减小蓄电池的内电阻和体积。隔板具有多孔性,以便电解液流动。如图1-5所示,隔板常用的材料有木质的、微孔橡胶的、微孔塑料的、塑料纤维以及浸树脂纸质的。
图1-4 极 板
图1-5 隔 板
4.联条(连接条)
联条是串接各单格电池接线柱的导电体,它由纯铅(Pb)制成。如图1-6所示,不管是6V蓄电池或12V蓄电池,各单格电池之间靠联条进行串联,现多采用穿壁式连接方式。
5.电池外壳
如图1-7所示,壳体是用来盛放电解液和极板组。要求耐酸、耐热、耐振,通常由硬橡胶或塑料制成。
图1-6 联 条
图1-7 壳 体
图1-8 加液孔盖
6.加液孔盖
如图1-8所示,加液孔盖由塑料或橡胶制成,用来防止电解液溅出。加液孔盖上有通气孔,这样可以让电解液在充电过程中产生的H2和O2顺利排出,防止蓄电池发生事故。
7.极桩(接线柱)
如图1-9所示,极桩是蓄电池的输电端子,是导线与蓄电池的连接部位。它有正极桩和负极桩之分,正极桩用“+”标示或涂上红色。负极桩用“-”标示或涂上蓝色或不涂颜色。对于圆锥形的极桩,一般正极桩要比负极桩粗一些。
图1-9 极柱外形
知识拓展
将一片正极板和一片负极板插入电解液中,在两极板间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挡测量,在表上会显示2V的电压。
在一个单格电池中,正、负极板片数由蓄电池的容量来确定。
重点提示
在用蓄电池进行实训教学时,要注意避免蓄电池倒置,以防电解液溢出,灼伤人员。
【工作页】
1.汽车蓄电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1-1中蓄电池的正极与_____、_____、_____和_____连接,负极与_____连接。
3.汽车上发电机不发电时,车上用电设备由_____提供电源。
4.将正、负极板各一片插入蓄电池内,在两极板间将产生_____V电压。
5.在正、负极板间要用_____隔开,以防止正负极板短路。
6.加液孔盖上的通气孔,是便于排出_____和_____。
7.电解液主要是由于_____和_____配制而成,因此不能让电解液溅到眼睛或皮肤上,若溅入应用_____清洗。
8.制作壳体的材料目前大多采用_____和_____制成,壳内分个或_____单格电池且电池间_____通。
9.将六个单格电池用_____连接起来,在其两端就产生_____V电压。
10.如图一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序号2是_____
(2)序号3是_____
(3)序号4是_____
(4)序号5是_____
(5)该蓄电池有_____个单格电池组成,是_____V蓄电池。
图一
通过对任务一的学习,你能给自己和老师一个评价吗?
1.老师的讲解生动、形象,态度和蔼可亲吗? ( )
2.工作页是独立完成的吗?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价。( )
[成绩等级]_____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