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常见火灾事故及其防范措施
危险货物容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且危险货物本身及其燃烧产物大多具有较强的毒害性和腐蚀性,极易造成人员中毒、灼伤等伤亡事故。从事危险货物运输作业的人员应熟悉危险货物发生火灾的原因,有针对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把事故隐患阻断源头,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燃烧、爆炸事故的发生。
一、常见火灾事故类型
一般可将火灾事故分为以下6类:
1.气体火灾
它是从管道或其他设备中泄漏出来的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乙炔气等),被火点燃而发生的火灾。在很多情况下,泄放出来的可燃气体充满室内,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燃爆性混合物,遇到点火源就发生燃烧爆炸,危害很大。
2.油品火灾
原油、煤油、汽油、苯、酒精等易燃可燃液体所发生的火灾都属于油品火灾。这种火灾大多是由于贮罐或容器的泄漏引起的,或者是废弃的油品着火而致。
3.可燃物火灾
如建筑物、家具、木材、纸张、纤维、纺织品、涂漆物件、固体燃料等固体可燃物的火灾都属于可燃物火灾。
4.电气火灾
电缆线、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使用的绝缘材料发生的火灾都属于电气火灾。
5.金属火灾
镁、铝、铬等金属粉在空气中具有燃烧性质,遇到点火源可能发生火灾。
6.其他火灾
如敞开的散装火药燃烧引起的火灾;空气液化车间地坑内流进了液态氧,造成局部地方氧气过剩,降低了物质的燃点,遇到点火源而发生燃烧,引起火灾等。
二、着火源
危险货物着火源可以分为以下5种:
1.明火
火焰、火星、电弧和灼热的物体等敞开的明火有很高的温度和很大的热量,是引起火灾的最主要着火源。
2.摩擦和冲击
摩擦和冲击往往成为爆炸物品、氧化剂、易燃气体、蒸气及粉尘着火爆炸根源之一。
3.电器设备引起的着火或爆炸
电火花是引起易燃气体、蒸气和粉尘着火、爆炸的一个主要着火源。配电盘、开关、电灯等电器设备的接触不良以及电线短路时,均能产生电火花。此外,外露灼热的电炉丝和负荷过大的电气线路,亦均能发热引起火灾。
4.静电放电
静电电荷产生的火花,常为危险货物储运火灾爆炸的一个根源,产生静电荷的原因是电介质相互摩擦或电介质与金属摩擦而生成的如:①传动带转动时;②粉尘、液体和气体电介质沿导管流动或以容器抽出或注入时;③喷出的可燃气体由于带有粉尘、雾滴或铁锈粉末,因与容器壁摩擦而带电,喷出的氢气已有多次着火、爆炸事故时;④固体电介质被粉碎或液体喷成雾状时;⑤两种材料紧压,其中之一为电介质时。
大部分易燃和可燃液体是电气绝缘性高的液体。严寒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天,天气干燥,最容易产生静电,静电电压达300V时,放电的火花可使汽油蒸气着火。如加油站使用聚氯乙烯管子,从汽油桶往地下储罐注入汽油时起火。油槽汽车的爆炸事故,多数也是由于产生静电放电时的火花所引起的。
5.化学反应发热
化学反应时放出的能量,也是引起物质着火、爆炸的原因之一。
三、火灾事故防止措施
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和扩大,有预防、限制、灭火和疏散等措施。
1.预防措施
预防火灾发生的简单措施,就是要把可燃物、氧或氧化剂、点火源三者分隔开来并恰当地管理好它们,使它们没有结合的机会,这样就不会引起发火和造成火灾。因此,对可燃和助燃的危险物质及其发火的条件要具备足够的知识,把消防工作的重心放在以防为主上。
(1)明火
①具有火灾和爆炸危险性的处所禁止吸烟和携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不得使用明火(如蜡烛、火柴)作为照明。
②盛易燃液体或气体的容器、管道等进行明火修理工作前(如气焊、电焊、喷灯熔炉等),必须先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安全技术部门应该进行检查,严格执行动火制度修理前,须打开一切洞口,先用水蒸气、氮气或其他惰性气体吹洗,再用清水(或空气)冲洗。
电焊作业中,“搭铁”不能与易燃液体或气体的容器、管道连接,应独立接地。由于金属导电,有可能在容器内的间隙或接头处形成电弧,造成爆炸。应将连接管道拆卸隔离或用金属盲板隔绝之,防止易燃液体、气体和蒸气进入检修的设备和管道内,以防在点火时发生爆炸或燃烧。
(2)摩擦和冲击
轴承摩擦发热,铁器和机件撞击,钢铁工具,带铁钉的鞋与混凝土地坪摩擦、撞击,铁桶容器爆裂时,均能产生火花。气体压缩时亦释放出热能。
容易分解的易燃易爆物质,一经摩擦、冲击,即能发生爆炸。如雷汞、乙炔银、叠氮铅以及氯酸盐和赤磷等。
搬运贮盛易燃气体和液体的金属容器时,禁止在地上抛掷或拖拉,并防止铁桶相互撞击,以免发生火花。研磨、粉碎特别容易分解、起火、爆炸的物质时,应灌充惰性气体,以减少设备内空气中的含氧量。
储罐、管道和化工生产设备应保持密闭,严防跑、冒、滴、漏;对输送管道应尽量少用或不用法兰接头;所有垫圈必须保证良好。
(3)电器设备引起的火灾和爆炸
具有易燃易爆危险的厂房和仓库内的所有电气动力设备和照明装置,必须遵守电气安全规程,并应该符合防火、防爆的要求。
(4)静电放电
防止易燃液体、气体和粉尘产生静电放电而起火的基本措施,是将设备、导管和容器安装可靠的接地设备以及增高厂房内或设备内空气的湿度,当相对湿度在75%以上时,即有可能防止静电的积聚。
液体在管道内流动的速度不应过大,一般不超过3~5m/s。灌注液体时,应防止产生液体飞溅和剧烈搅拌的现象。向储罐输送易燃液体的导管,应放在液面之下或将液体沿容器的内壁缓慢流下,以免产生静电。
人员进入危险货物储存、装卸场地,不应穿化纤工作服。因为化学纤维工作服的摩擦,会使人体或工作服带电而产生火花。
(5)化学反应发热
①浸透干性植物油的纤维或金属锯屑能在空气中进行氧化反应,应按时清除。
②黄磷以及石油贮罐清除后的活性硫化铁等能在空气中氧化而自燃。
遇水燃烧物质(如钾、电石)与水作用能生成可燃气体而着火,储存此类物质应该避免与水接触,如钾、钠应浸在石油中储存。
③某些可燃物受氧化剂或酸的剧烈氧化作用,能自行发热燃烧(如浓硝酸与乙醇高锰酸钾与甘油等)。凡相互作用的物质,应该隔离储存。
2.限制措施
一旦发生了火灾事故,应事先采取措施限制其蔓延扩大。主要措施有:使建筑物采用非燃烧体或难燃烧材料建造;设置防火墙、防火门、防油堤、防液堤、隔火水封井等;建筑物之间或易燃危险品储存场所与建筑物之间留有适当的防火间距;将某些易燃液体贮罐设置于地下或半地下库房内;在有火灾危险的工作场所不堆积大量可燃物,如原料、半成品和产品等,这些东西应储存在专用库房内,生产中需用多少就运来多少生产出的产品要及时运走。
3.灭火措施
万一不慎起火,要尽快组织人员及时扑灭。灭火措施分初期灭火和正规灭火。初期灭火是在刚刚起火之时采取的应急措施,如使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扑灭初起的火焰,同时派人打电话报火警。如果初期灭火做得好,可以避免发生大火灾,减少许多经济损失。正规灭火是指企业消防队或城市消防队的灭火活动。正规灭火需要大量水源,故工厂建设中必须考虑建造专用消防水池和足够的消火栓。
灭火基本方法有以下4种:
(1)隔离法,即把可燃物质与着火源隔离。
常用的隔离法有:
①用妥善的方法,迅速移去火源附近的可燃、易燃易爆和助燃等物品。
②卸下已着火的危险品,将装有危险品的车辆驶离火源。
③关闭可燃气体和液体管道的阀门,减少或停止可燃物质进人燃烧区域。
④围堵、阻拦燃烧着的液体流淌。
⑤拆除与火源毗连的易燃建筑物或将着火的车辆驶离建筑物到空旷地方再灭火。
(2)窒息法,即隔离空气与可燃物质的结合,停止或减少空气进入燃烧区域。
常用的窒息法有:
①用非燃烧或难燃烧的物质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使之隔离空气,停止燃烧。
②用不燃气体或水蒸气罐人燃烧区域,稀释空气中的氧,使燃烧停止。
③封闭正在燃烧的建筑物、容器或船舱的孔洞,阻止新鲜空气的进入。
窒息法常用的灭火剂有:二氧化碳、泡沫、惰性气体、水蒸气、石棉毡、砂土等。
(3)冷却法,指降低燃烧物质的温度,使燃烧物的温度低于燃点。
用于冷却的基本灭火剂是水,二氧化碳和泡沫也有一定的冷却效果。
(4)抑制法,也称化学中断法,是用抑制剂掺入燃烧区域,抑制物质燃烧的连锁反应,即中断引起燃烧的化学反应。
常用于灭火的抑制剂有卤代烷烃灭火剂和各种小苏打干粉。
4.疏散措施
如果发生较大火灾,就要设法把人员从危险区撤到安全区。为此,平时就要,充分估计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先指定安全疏散区。建筑设计上要有安全疏散门和通道疏散楼梯必须设在火焰从窗户喷出而燃烧不到的地方等。
四、火灾事故处置原则
1.沉着冷静、正确判断火情
首先应判断是危险品着火或是外部着火。若外部着火应尽快驶离着火区;若自身着火,应尽快驶离库区,人口稠密区建筑密集区等重点部位。并根据火情、火势作出正确判断和准备。
2.保护人员、正确扑救
灭火时应有针对性的采取自我防护措施,穿戴好防护用具,疏散无关人员。迅速占领上风或侧风位置。再进行火情侦察、火灾扑救。
3.正确选择灭火方法
火势较大时,应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在扑火的同时,应采取措施防止二次险情的发生,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按统一信号和方法及时组织撤离。
4.先控制、后消灭
针对危险化学品火灾的火势发展蔓延快和燃烧面积大的特点,积极采取“以快制快、堵截火势;重点突破、排除险情;分割包围、速战速决”的灭火战术。
5.灭火后的事故调整
火灾扑灭后,应当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协助公安消防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责任。未经公安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五、灭火器材使用注意事项
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灭火工作,如果选择的灭火方法不当,有可能使火灾扩大,甚至可能导致爆炸、中毒事故,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根据不同的危险化学品使用相应的灭火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1.禁止使用砂土覆盖的物品
爆炸物品一般堆积、码放都不太高,又不在封闭的容器中,一旦发生着火,散装的不一定形成爆炸,但是禁止使用砂土压盖灭火,因砂土可阻碍气体扩散,加速爆炸反应,增大爆炸威力。因此,可用密集的水流或喷雾状水扑救。
2.禁止用水(包括含水的泡沫)灭火的物品
(1)遇水燃烧物品,不能用水和含水的泡沫灭火,因为有的物品性质活泼,燃烧过程中遇水能置换出水中的氢,产生可燃气体,加速燃烧物品的燃烧,同时释放热量。如金属钾、金属钠遇水后,能转换水中的氢,产生的热量达到氢的燃点。
2Na+2H2→─O2NaOH+H2↑(放热)
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铝粉、镁粉、闪光粉等有类似情况,有的物品遇水后产生可燃的碳氢化合物(气体),同时放出热量引起燃烧、爆炸,如电石(碳化钙)遇水产生乙炔气,三丁基硼遇水产生丁醇。
CaC2+2H2→─OCa (OH)2+C2H2↑(放热)
上述物品发生火灾,主要用砂土扑救。
(2)氧化剂中的金属过氧化物与水反应,能放出氧。如过氧化钾,过氧化钠、过氧化钙等。
2K2O2+2H2→─O4KOH+O2↑(放热)
上述物品发生火灾,不能用水扑救,要用砂土、干粉扑救。
(3)硫酸、硝酸等酸类腐蚀物品遇加压密集水流,会沸腾起来,使酸液四处飞溅所以发烟硫酸、氯磺酸、浓硝酸等发生火灾,宜用雾状水、干砂土、二氧化碳扑救。
(4)有些化学危险货物遇水能产生有毒或腐蚀性的气体,如甲基二氯硅烷、硒化镉、磷化锌、磷化铝、三氯化磷、氯化硫等遇水后,能和水中的氢生成有毒或有腐蚀性的气体,如:
AlP+3H2→─OAl(OH)3+PH3↑
上述物品发生火灾,宜用砂土或二氧化碳扑救。
(5)粉状物品如硫磺粉、有机颜料、粉剂农药等起火,不能用加压水冲击,以防尘末飞扬,扩大事故,可用雾状水。
(6)相对密度小于1,且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及液体有机氧化剂发生火灾,如用水扑救,因水会沉在液体下面,并能形成喷溅、漂流而扩大火灾,上述物品发生火灾,主要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1211等扑救。
(7)遇热升华的易燃固体发生火灾,用水很难扑灭,宜用泡沫扑救,效果较好,如精荼等。
3.禁用泡沫灭火的物品
除上述禁止用水和含水泡沫灭火的物品外,还有一部分毒性物质中的氧化物,如氰化钠、氰化钾等,遇泡沫中酸性物质即能生成氢化氰,所以不能用化学泡沫扑救,应用水或砂土扑救。用水扑救应防止氰化物随水流失,造成环境污染。
4.禁止使用二氧化碳灭火的物品
遇湿易燃物品中的锂、钠、钾、铷、铯、锶、钠汞齐、钾汞齐、铝美粉等,因其金属性质十分活泼,能夺取二氧化碳中的氧,并起化学反应而燃烧,这类物品发生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1211灭火扑救,只能用砂土扑救。
5.扑救火灾的其他注意事项
扑救无机毒性物质中的氰化物及磷、砷、硒的化合物,以及大部分有机毒性物质应尽量站在上风处,并戴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等防毒面具。
扑救液体、气体化学危险货物火灾时,应首先关闭管道或容器阀门,阻止液体、气体继续外逸,扩大灾情。
当危险货物运输装卸、储存过程中发生火灾时,应及时向119报警求救,又要尽自己最大努力扑救,把火灾消灭在萌芽阶段,损失会更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