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减速道的接坡与减速车道的横坡设计紧密相关,如图6.1所示,减速车道的接坡点A点到N点的实际高程由主线设计高及横坡决定,匝道接减速车道的纵坡只能接至A点,接坡时注意竖曲线不能超过A点,这点在选择变坡点P时应注意预留出足够的长度PA。
6.1 变速车道纵坡接坡点设计
减速道的接坡与减速车道的横坡设计紧密相关,如图6.1所示,减速车道的接坡点A点到N点(整个减速车道及减速车道三角段)的实际高程由主线设计高及横坡决定,匝道接减速车道的纵坡只能接至A点(可以远离A点),接坡时注意竖曲线不能超过A点,这点在选择变坡点P时应注意预留出足够的长度PA(见图6.2)。
图6.1 减速车道接坡位置图
图6.2 减速车道接坡图(一)
图6.3 减速车道接坡图(二)
匝道所接坡度应是由减速车道上离A点较近的几个点(B、C、D)等,计算出的平均坡度,一般所取的用于计算坡度的两点A、C或A、B的距离不宜大于50m或小于10m,设计出的纵坡及相互关系如图6.3所示。计算过程如下:
(1)计算出由主线纵横坡及高程控制的各段坡点A、B、C、D点的高程。
(2)计算出A、B、C、D点的匝道桩号。
(3)计算由AC、AB、AD等计算出的匝道纵坡i。
(4)求取综合坡度i。
(5)以i坡作为匝道的接坡设计匝道纵坡。
(6)完成匝道另一端的接坡设计。
(7)完成整个匝道的接坡设计。
匝道与加速车道的接坡设计与上述方法基本相同,而接坡点同样不允许超高过楔形端点(这些条件是一般情况下的要求,如有特殊情况,则可适当放宽,只是要保证使楔形端的匝道与主线高差起伏不致过大即可)。在DICAD PRO软件中,就不需以上述方法进行计算,具体方法详见操作部分讲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