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1 车站消防设备的运用
【活动场景】
【任务要求】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消防系统防火要求,熟练掌握车站消防设备组成以及操作方法,发现火灾后能够第一时间组织灭火。
【知识准备】
1.城市轨道交通的消防系统防火要求
为了确保轨道交通安全、高效、舒适的良好环境,防止因意外火灾事件影响正常运营,轨道交通车站均需安装消防报警设备,一旦发生火警,火灾报警必须做到早期自动监控、紧急情况下进行自救措施,按照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消防系统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①有火情发生时,能及时、准确地发出火警信号并显示火情发生的地点、内容;
②能立即启动防排烟系统、灭火系统并有明确显示。及时切断灾区电源,以防电气失火,同时启动安全疏散人员的照明系统和导向系统;
③除报警功能外,设备还应具有自动检测、报告系统各部分发生的故障和监控功能;
④设备应具有备用电源,以防当主电源失电时,能及时启用备用电源,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⑤火灾报警器必须有记忆功能,自动记录火情及故障发生的地点和时间,以备查看和分析。
2.车站消防设备
车站消防设备组成如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气体灭火系统、消火栓、灭火器、防火排烟系统。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ire Alarm System,简称FAS)是为了及早发现、通报火灾,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扑灭火灾而设置于城市轨道交通范围内的一种自动消防设施。
城市轨道交通每一条线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环网方式将各车站的报警控制器构成一个整体网络,在控制中心能对全线报警系统实行监控管理,随时掌握全线动态情况,在其所管辖范围内,对火灾状况进行检测报警和实施有关消防操作。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要实现火灾检测报警、其他系统消防设备的监视及控制、系统故障报警、消防电话通信等重要功能。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备及分布。在城市轨道交通各车站、主变电所、车辆段、区间风机房和控制中心大楼均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分为车站级和中央级两级。
车站级设备包括火灾报警控制盘与站级计算机图形中心、站内的自动报警设备、手动报警器、消防紧急电话等。
中央级设备为安装在控制中心的中央级计算机图形中心,作为全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操作管理和资料存档管理平台,随时接收显示各车站传送来的报警信号,对车站报警点按全貌、分区等逐级进行图形显示并打印、存档各类信息资料。
现场外部设备包括智能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感温电缆、对射探头、手拉报警器、破玻报警器等。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功能
①火灾报警功能。系统通过现场火灾探测器检测到火灾情况时,消防控制室控制盘便产生火灾报警信号。
②消防设备的监视功能。对其他系统设备,如防火、气体灭火系统、消防水泵等进行监视,当设备动作或异常时便产生监视报警,如防火阀关闭、气体灭火系统打手动/自动、气体灭火系统报一级火警等。
③系统故障报警功能。当系统本身存在故障时,车站级控制盘及中央级计算机进行故障报警。
④消防设备的控制功能。当发生火灾需要对某些消防设备进行控制时,系统可以通过模块(辅助继电器)对其他系统的某些消防设备进行强行启动,如关闭防火阀、启动消防水泵、降下防火卷帘门等。
⑤消防通信功能。通过电话插孔、挂箱电话使现场与消防控制室(车控室)进行直接通话。
(2)气体灭火系统
车站一些重要设备房间安装有气体灭火系统,如车站通信设备室、信号设备室、屏蔽门控制室、35 kV高压控制室、0.4 kV低压控制室、蓄电池室、环控电控室。当这些房间发生火灾后,通过喷放气体进行灭火,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自动灭火系统。
1)系统组成
气体灭火系统由储存装置、启动分配装置、输送释放装置、监控装置等设施组成,如图9.1所示。气体灭火系统常见的是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和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七氟丙烷灭火系统是近年来使用比较广泛的卤代烷灭火系统。
2)系统主要设备
①钢瓶。钢瓶是用来存储气体灭火系统灭火介质的设备,安装在专用的气瓶间内,房间环境处于室温且温度变化不大,比较干燥,不能有阳光照射。钢瓶的数量多少取决于灭火介质的灭火浓度、所保护区域的容积。钢瓶室需要严格管理,人员进出必须登记并且严禁在钢瓶室内擅自进行无关作业。
②启动阀。启动阀安装在启动钢瓶的瓶头阀或选择阀上。目前使用的启动阀主要有电磁阀和电爆管两种类型,只需很低的电压或电流即可产生很大的冲击力,将钢瓶的阀门打开,从而释放存储在钢瓶内的气体。目前使用的启动阀基本上属于免维护、单次使用的元件。在维护开始前,需注意将启动阀的信号线物理断开,以免在维护过程中造成误喷气。
③输送管网。它由无缝钢管连接而成,从气瓶间敷设到所需要保护的区域,需要用明显的红色漆以区分其他的管道。管道的安装需要经过水压试验,以达到所需的强度。管道安装必须牢固,防止高压气体喷放时导致管道散落。在维护保养中,应着重检查管道是否畅通,相应阀门等设备是否正常。
图9.1 气体灭火系统组成
1—灭火剂贮瓶框架;2—灭火剂贮瓶;3—集流管;4—液流单向阀;5—瓶头阀;6—安全阀;7—高压软管;8—启动管路;9—压力讯号器;10—启动阀;11—低压安全泄漏阀;12—启动钢瓶;13—火灾自动报警气体灭火控制器;14—控制线路;15—手动启动控制盒;16—放气灯;17—声光报警器(如图9.2所示);18—灭火剂输送管道;19—喷嘴;20—火灾探测器
图9.2 声光报警器
图9.3 感烟探测器图
④中央控制单元。中央控制单元是实现逻辑控制处理的核心部件。当系统的探测器收集到火灾报警信号并传送到中央控制单元后,中央控制器进行火灾报警条件判断,在确认火灾情况下发出相应的电压信号,控制相关的报警器响应,并联动相应的设备(如风机和防火阀)动作,控制钢瓶上的启动阀开启。
⑤火灾探测器。在气体灭火系统中,火灾探测器既是“眼睛”,又是“耳朵”和“鼻子”,它能及时地将保护区内的温度变化、空气中颗粒浓度变化、光的亮度等火灾发生的特征信息收集转换成电信号,发送到指挥的中央控制单元。目前常见的火灾探测器有感温型、感烟型和红外对射式等。探测器是收集火灾信息的设备,所以必须要有合适的灵敏度,需定期进行测试和清洗。图9.3所示为感烟探测器。
⑥辅助开关设备。辅助开关设备主要包括手/自动转换开关、紧急止喷按钮。手/自动转换开关可以实现气体灭火系统操作方式的切换,在有人进入保护区内时须将系统置于手动状态;紧急止喷按钮是在气体灭火系统处于延时阶段内需要将系统停止时使用,主要是避免系统误报带来的损失。
3)工作原理
气体灭火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9.4所示。气灭保护区发生火灾,火灾探测器(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检测到火警信息后,将信息传送至消防控制室火灾报警控制柜,消防控制柜开始报火警,并自动启动气灭联动装置(或人工确认火警后人工启动联动装置),延时约30 s后,打开启动钢瓶的瓶头阀,利用启动钢瓶中的高压氮气将对应气体保护房间的选择阀和灭火剂储存瓶(药剂钢瓶)上的容器阀打开,灭火剂经管道输送到喷头喷出实施灭火。喷气的状态在消防控制室火灾报警控制柜及工作站上均会有相应显示。
图9.4 气体灭火系统灭火工作流程图
4)控制及操作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气体灭火系统一般分为三级控制,分别为自动控制、电气手动控制及机械应急手动操作,以下分别介绍这三种控制方法。
①自动控制:将火灾自动报警气体灭火控制器上控制方式选择键拨到“自动”位置时,灭火系统处于自动控制状态,当保护区发生火情,火灾探测器发出火灾信号,报警灭火控制器即发出声、光信号同时发出联动指令,经过一段延时时间,发出灭火指令,打开启动钢瓶启动阀释放启动气体,启动气体通过启动管道打开相应的选择阀和药剂钢瓶阀(瓶头阀),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
②电气手动控制:将火灾自动报警气体灭火控制器上控制方式选择键拨到“手动”位置时,灭火系统处于手动控制状态。当保护区发生火情,车站控制室人员接到火灾报警、经现场确认火势不可控后按下控制器上手/自动转换按钮,将手动控制转换为自动控制,在自动控制状态下即可按规定程序启动灭火系统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当将气体灭火控制器上的控制方式从手动转换至自动,经延时后未能正常执行,需手动操作气体保护区外的气体启停按钮,手动操作该按钮后,经延时后执行喷气命令。图9.5所示为消防控制器手动/自动转换按钮,图9.6所示为气体保护区外气体启停按钮。
图9.5 消防控制器手动/自动转换按钮
图9.6 气体保护区外气体启停按钮
③机械应急手动操作:当保护区发生火情,控制器因故障不能发出灭火指令时应通知有关人员撤离现场,车站工作人员到气瓶间拔出相应气体保护房间对应的启动瓶上启动阀(图9.7所示),释放启动气体,即可打开选择阀(图9.8所示)、药剂钢瓶阀(图9.9所示)、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如此时遇上电磁阀维修或启动钢瓶中启动气体压力不够不能工作时,这时应首先打开相对应灭火区域的选择阀,然后打开该区域的药剂钢瓶阀(瓶头阀),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
图9.7 气瓶间气体保护区对应的启动钢瓶
图9.8 气瓶间气体保护区对应的选择阀
图9.9 气瓶间气体保护区对应的药剂钢瓶
【小贴士】
当发出火灾警报,在已执行喷气命令延时时间内发现有异常情况,不需气体灭火系统进行灭火时,可按下手动气体启停盒上的紧急停止按钮,即可阻止控制器灭火指令的发出。
【安全提示】气体灭火系统使用注意事项
①气体灭火系统,使用中应当注意防毒、防冻伤,当喷气命令执行后,开始30 s倒计时,气体保护区内人员听到警报声应当立即撤离保护区。
②人员进入气体保护区之前,必须确认气体喷气处于手动位,确保人员进入保护区安全,人员进入后需将气体保护区门敞开,便于意外发生时人员快速撤离保护区。
③喷气后进入气体保护区查看火灾是否完全扑灭时,应注意穿戴好自身防护用品,戴上防毒面具,手提灭火器,如果有未扑灭的火苗时,用随身携带的灭火器将火扑灭。
5)气体灭火系统维护保养
对于气体灭火系统而言,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并进行良好的维护保养,以保证系统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管理部门必须配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负责对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由相应技术人员或厂家维修人员进行维护保养。
①日常检查
日常检查维护包括清洁、修理、油漆、每周巡检等工作,由专业维护人员定期检查。每周巡检应检查所有的压力表、操作装置、报警系统设备和灭火控制装置仪表等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检查管道和喷嘴是否完整无损或畅通并确保它们在原设计安装位置上。
每周巡检应对封闭空间的情况及存放使用的可燃物进行核查,看其是否符合原设计要求。在巡检中发现问题时,检查人员应立即上报部门主管工程师及部门领导,现场做好防护,注意自身安全。
②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主要包括半年检、年检及其他检查。
A.半年检:系统投入使用后,每隔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和操作试验。检查项目包括:通过压力表检查卤代烷灭火剂存容器内的压力,如果压力损失大于设计值的10%时,应充装氮气。对主要部件包括压力控制装置、灭火控制装置、报警设备等,应分别进行无破坏性的单元操作试验,每次检查结果,应有详细检查记录并注明检查日期。
B.年检:每年应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气体灭火系统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和联动试验。年检项目与半年检相同,联动试验系指除喷射灭火剂之外的所有室外探测、报警、启动、控制操作的联动动作试验。
C.其他检查:每隔几年(一般3~5年)对各气体灭火系统各阀门进行动作试验,对容器阀进行试验时,先将启动头部分与阀体分开,旋上试验接头,然后打开容器阀,控制启动气源沿管路进入容器阀启动头的活塞上腔。这时注意观察闸刀的动作,若情况良好,方可继续使用。
(3)消火栓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在公共区、设备区均分布设置有室内消火栓,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是一般建筑物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消防设施,它既可供火灾现场人员使用消火栓箱内的消防软管及消防水枪扑救初期火灾,又可作为消防队扑救火灾的现场水源。
1)消火栓组成
消防水源、消防水管、室内消火栓箱(水带、水枪、消防软管卷盘)和室外消火栓、消防水泵、消防水泵控制器等组成。
图9.10 车站消火栓示意图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主要有消火栓箱、室内管网和市政接入管网、消防水箱和消防水池、水泵接合器、消防水泵、消防泵控制室等组成。建筑中使用的室内消火栓设备通常由设置在消火栓箱内的水带、水枪、拴阀等组成,如图9.10所示。
2)车站消火栓的使用方法
①打开消火栓箱,取出水带,如图9.11(a)所示;
图9.11 消火栓的使用步骤图
②抛水带:右手握住水带,然后用力向正前方抛出,使水带向正前方摊开,如图9.11(b)所示;
③接水带:右手将水带接头与消火栓接头对接并顺时针转动至卡紧为止,如图9.11(c)所示;
④接水枪、打开水龙头。迅速拿起另一头水带接头,一手拿着水枪向着火部位冲去,将水枪头接上水带接口并将水龙头打开,如图9.11(d)所示;
⑤灭火。喷水时,采取包围灭火战术阻止火势和烟雾向四周扩散。如遇电气火灾,应先断电后灭火,如图9.11(e)所示。
(4)灭火器
灭火器是一种由人力移动的轻便灭火器材,它能在自身压力作用下将其充装的灭火剂喷出扑救火灾,灭火器主要用于扑救初期火灾。城市轨道交通范围内使用的灭火器主要有: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如图9.12所示。为了方便使用,车站配置的灭火器大多为手提式灭火器。
图9.12 车站常用手提式灭火器图
1)手提式灭火器概况
手提式灭火器的型号编制方法如图9.13所示。各种手提式灭火器的灭火剂代号和特定的灭火剂特征代号见表9.1。
图9.13 手提式灭火器的型号表示图
表9.1 手提式灭火器特征代号表
示例:MPZAR6 6 L手提储压式抗溶性泡沫灭火器;
MFABC5 5 kg手提储气瓶式ABC干粉灭火器;
MFZBC8 8 kg手提储压式BC干粉灭火器。
2)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内充装的灭火剂是干粉,根据所充装的干粉灭火剂种类的不同,干粉灭火器可分为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钾盐干粉灭火器和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由于碳酸氢钠只适用于扑救B、C类火灾,所以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又称为BC干粉灭火器。磷酸铵盐干粉适用于扑救A、B、C类火灾,所以磷酸铵盐干粉器又称为ABC干粉灭火器。
主要型号:MF1、 MF2、 MF3、 MF4、 MF5、 MF6、 MF8、 MF10等。
适用范围:固体火灾(A类)、液体火灾(B类)、气体火灾(C类)和电气火灾。
检查方法:发现指针指在红色区域或开启使用过,就表明压力不足,应送修。
有效期:一般为5年。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详见图9.14:
①扑救火灾时,手提或肩扛干粉灭火器至火场,上下颠倒几次,如图9.14(a)所示;
②离火点3~4 m时,撕去灭火器上铅封记,拔出保险销,如图9.14(b)、(c)所示;
③一只手紧握喷管、对准火源,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将压把按下,干粉即可喷出,并迅速摇摆喷嘴,使粉雾横扫整个火区,由近而远,将火扑灭,如图9.14(d)、(e)所示。
图9.14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步骤
3)CO2灭火器
使用范围:适用于扑救液体、气体、电气设备的初起火灾,如带电的电气、贵重设备、图书资料等,但不能扑灭A类固体火灾。
检查方法:定期对灭火器进行称重,如泄漏的灭火剂质量大于总质量的十分之一时,应补充灭火剂。
CO2灭火器使用方法:
首先将灭火器提到距起火地点约5 m处,放下灭火器,一只手握住喇叭形筒根部的手柄,把喷管对准火焰,另一只手迅速旋开手轮或压下压把,气体就喷射出来。当扑救液体火灾时,应使二氧化碳射流由近而远向火焰喷射,如果燃烧面积较大,操作者可左右摆动喷管,直至把火扑灭。当扑救容器内火灾时,操作者应手持喷管根部的手柄,从容器上部的一侧向容器内喷射,但不要使二氧化碳直接冲击到液面上,以免将可燃液体冲出容器而扩大火灾。总之,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应设法把二氧化碳尽量多地喷射到燃烧区内,使之达到灭火浓度而使火焰熄灭,具体使用方法见图9.15。
图9.15 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步骤
【安全提示】
CO2灭火器使用注意事项:
①灭火器在喷射过程中应保持直立状态,切不可平放或颠倒使用;
②不要用手直接握喷筒或金属管,以防冻伤;
③在室外使用时应选择在上风方向喷射,在室外大风条件下使用时,因为喷射的二氧化碳气体被风冲散,灭火效果很差;
④在狭小的室内使用时,灭火后操作者应迅速撤离,以防被二氧化碳窒息而发生意外;
⑤用二氧化碳扑救室内火灾后,打开门窗通风。
4)机械泡沫和合成泡沫灭火器
使用范围:泡沫灭火器用来扑灭固体、液体发生的火灾,不能扑灭带电火灾。
检查方法:发现指针指在红色区域或开启使用过,就表明已失效,应送修。
有效期:一般为2年。
使用方法:扑救火灾时,离火点3~4 m时,撕去灭火器上的封记,拔出保险销,一手握紧喷嘴,对准火源,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将压把按下,泡沫即可喷出,并迅速摇摆喷嘴,使泡沫横扫整个火区,由近而远,将火扑灭。
(5)消火栓、灭火器检查与维护
1)日常巡视检查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消火栓及灭火器在接管验收后需张贴封条,车站值班人员每隔两小时巡视一次消防器材,巡视时不打开消火栓箱及灭火器箱门,若发现封条破封时,巡视检查人员应打开消火栓箱(灭火器箱)检查消火栓(灭火器)部件是否缺失和破损。
2)月度定期检查
车站每月对消火栓和灭火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消火栓检查与维护的内容包括:
①消防水枪、水带、消防软管卷盘及附件齐全完好,消防软管卷盘转动灵活;
②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供水阀门无水渗漏现象;
③消火栓箱内手报报警按钮、指示灯功能正常,无故障;
④消防供水阀门接口状态良好,消火栓箱箱门完好无损。
车站每月检查后在《消防器材检查表》上做好记录并将问题上报跟踪处理,检查完毕后将消火栓箱、灭火器箱用封条加封。图9.16为车站消火栓及灭火器的加封方式。
图9.16 消防器材加封方式
3)专项检查
针对消防设施现状和某一时期的火灾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设施专项治理检查。
(6)防火排烟系统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要求,对于智能建筑设计都要具有防火、防烟、排烟系统。在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中,消防控制主机应集中控制所有层面的防火门、防火阀、防火卷帘、排烟机、送风、排风机及空调、通风设施。
火灾时产生的烟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人在这种气体的窒息作用下,死亡率很高,达50%~70%,另外烟气遮挡人的视线,使人们在疏散时难以辨别方向。因此,当发生火灾时,应立即投入防排烟工作,将烟气迅速排出,防止烟气窜入其他区域。防排烟设施的设置必须满足便于安全疏散、便于灭火、可控制火势蔓延扩大的设计目标。
轨道交通的防排烟措施一般采用防火阀、防火门、防火卷帘门、送排风机等设备组成的系统,防排烟设备的作用是防止烟气侵入疏散通道,而排烟设备的作用是消除烟气大量积累并防止烟气扩散到疏散通道。因此,防烟、排烟设备及其系统的设计是车站消防设备的必要组成部分。
防排烟措施还包括正压送风机、排烟风机、送风阀及排烟阀,以及防火卷帘门、防火门等设备与消防控制主机的联动功能,并在消防主机上显示各设备的运行情况,可进行集中控制与就地控制。根据火灾情况打开有关排烟口,启动排烟风机,降下有关防火卷帘门及防烟垂壁,打开安全出口的电动门,关闭有关防火阀及防火门,停止有关防烟分区内的空调系统,同时打开送风口、关闭送风机等。
【任务实施】
以下举两个例子简要说明城市轨道交通发生火灾后,车站消防设备的灭火、排烟处理过程及工作人员应急处理流程。
案例一:车站公共区发生火灾
背景:某市地铁在运营过程中发生站台公共区自动扶梯下方的三角房着火,火势较大、烟雾弥漫,对乘客构成威胁。
车站工作人员及消防设备联动处理过程如下:
①站台公共区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检测到火警信号后立即传送至车控室(车站消防控制室)的FAS控制主机上。
②车控室(车站消防控制室)FAS控制主机出现站台自动扶梯下方的三角房火灾报警。
③车控室行车值班员立即通知值班站长及站台岗确认火灾情况。
④值班站长与站台岗从就近处携带灭火器,戴好防烟面具,赶赴现场确认火灾情况。
⑤到达现场发现站台三角房内有大量浓烟冒出,值班站长立即通知车控室,现场火势较大,宣布执行站台公共区火灾应急处理程序,通知各岗位疏散乘客,向行调请求停止本站服务。
⑥车站工作人员尽快将着火周围乘客疏散、救助受伤乘客,利用车站消防设备(灭火器和消火栓)扑救初期火灾,并报告119请求外部力量支援。
⑦车控室行车值班员将FAS模式从“手动状态”切换至“自动状态”(若正常状态下FAS为自动联动状态,行车值班员则不需要进行转换),FAS将火警信息传送至BAS系统,环控设备开始执行火灾模式。
⑧若环控自动执行火灾模式失败时,车站在经过中央环调授权后,可直接进行手动操作相应通风排烟模式。
⑨在成功执行BAS环控火灾模式后,站台三角房区域附近的送风阀关闭,排风阀打开,将火灾产生的烟气尽快排出车站,减少烟气对乘客的窒息伤害。另外车站消防疏散警铃响起,提醒乘客及工作人员车站出现火灾紧急情况。
⑩在成功执行BAS环控火灾模式后,车站相应防火分区的防火卷帘门、挡烟垂壁自动落下,减少火灾影响范围,减少火灾损失。
119消防队到达后,车站人员将灭火工作交给消防队,消防队开始灭火和救助受伤乘客。
火灾扑灭后,专业人员将消防设备复位。
案例二:车站发生气体保护房间着火
背景:某市地铁在运营过程中发生35 kV高压控制室着火(气体保护房间),火势较大,需启用气灭喷洒灭火。
车站工作人员及消防设备处理过程如下:
①35 kV高压控制室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检测到火警信号后立即传送至车控室(车站消防控制室)的FAS控制主机上。
②车控室(车站消防控制室)FAS控制主机出现35 kV高压控制室火灾报警。
③车控室行车值班员立即通知值班站长及另一名站务人员确认火灾情况。
④值班站长与另一名站务人员从就近处携带灭火器,戴好防烟面具,赶赴现场确认火灾情况。
⑤到达35 kV高压控制室门口时,先摸一下门是否发烫,如门已经发烫,则确认房间内无人后将门锁闭,否则打开门携带灭火器进入气灭保护房间确认(1人进入房间确认、1人在门口保持门敞开),经确认35 kV高压控制室火势不可控,确认房间内无人后立即将门关闭(如果现场火势可控,用随身携带的灭火器将火扑灭)。
⑥确认35 kV高压控制室火势不可控后立即通知车控室,宣布执行气体保护房间火灾应急处理程序。
⑦车控室行车值班员报告环调,并在FAS控制主机上将手动模式转换为自动模式(如果FAS控制主机处于自动位,则不需要操作此步)。车站消防疏散警铃响起并且对应35 kV高压控制室内外的声光报警器响起,提醒人员附近发生火灾,尽快疏散。
⑧值站安排人员疏散设备区工作人员,疏散完毕后报告车控室。
⑨值班站长现场与车控室保持联系,确认房间是否成功喷气,若车控室执行自动模式未成功喷气,值站在气灭保护房间门口按压气体启停按钮,按压后再与车控室联控确认是否成功,若现场执行手动模式未成功喷气的情况下,立即到气瓶间进行手动机械式操作。 (气瓶间操作步骤为:选择对应气体保护房间的启动钢瓶,站在侧边将瓶头阀拔开,判断是否成功喷气,若未喷气再操作对应房间的选择阀,并将对应编号药剂钢瓶的瓶头阀拔开。)
⑩通过车控室FAS主机监视模块或房间门口显示灯显示35 kV高压控制室成功喷气后,等待10 min(气体已喷完),戴好防毒面具、手提灭火器进入35 kV高压控制室确认火灾是否扑灭,若火灾未完全扑灭时,用随身携带的灭火器将火扑灭。
火灾扑灭后,专业人员将消防设备复位。
【效果评价】
评价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