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安全生产和事故处理
6.3.1 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不仅直接影响机械寿命,而且关系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必须贯彻“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和“合理使用,安全第一”的原则。
1.对管理机构的要求
(1)工程机械的安全生产应由公路建设施工单位的安全部门作为安全施工的组成部分统一管理。机械生产部门应设立专职机构和人员,来负责机械安全生产的管理。机械管理部门也应有专职或兼职人员,管理机械安全生产工作。
(2)各级机务领导干部和机械管理部门应该坚持对机械操作人员定期、及时地进行安全教育,开展安全日活动,要求他们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仅要保证本机和本机组人员的安全,而且要保证协同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协同作业机械的安全。
(3)要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考核,开展技术培训,坚持“三定(定人、定机、定岗位)制度。严禁未学过本机构造原理和操作规程或未取得操作资格人员单独操作机械。非本机械操作人员未经批准,严禁乱动机械。
(4)结合机械设备检查,定期对机械安全操作和安全指示装置及安全保护进行检查,经常对施工现场使用机械情况和操作工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机械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要求
(1)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得超载、超重、超压、超速使用机械,不得擅自工作岗位。
(2)施工中听从施工人员的指挥,正确操作机械。
(3)搞好文明生产,保持机械、工具和工作场地的整齐清洁。
(4)随时注意熄灭火种,在禁烟处,不准使用明火。
(5)注意机械仪表变化,认真做好机械保管、保养工作。
(6)按规定穿戴安全防护用具。
(7)严格电气设备的使用,非本机人员不得开动开关,离开工作岗位时应关闭开关切断电源。发生问题时,应请电工处理。
(8)作业场地的地面和周围环境应能保证机械安全工作。
6.3.2 事故处理
凡由保管、操作、保养、修理不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机械非正常损坏或损失,造成机械设备及附件的精度或技术性能降低、使用寿命缩短,不论对生产有无影响都称为机械事故。
1.机械事故的性质
(1)责任事故;
(2)非责任事故;
(3)破坏性事故。
2.机械事故的主要原因
根据大量机械事故的情况分析,机械事故的主要原因有:
(1)不执行安全操作技术规程;
(2)操作人员大意或操作技术不熟练;
(3)施工方法或方式有错误;
(4)主管人员或指挥人员指挥失误;
(5)制造、修理质量不良,等等。
机械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主观原因造成的,绝大多数事故是可以防止的。
3.机械事故的分类
(1)事故按其造成的危害性质有工伤事故、交通事故和机械事故三大类。
(2)机械事故按其损失的程度分为一般事故、大事故和重大事故三类。
机械事故经济损失=修理材料费+修理工时费
机械事故经济损失的具体数据由上级机械管理部门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决定。
4.机械事故的处理
事故处理的目的,是分析原因、划清责任、找出规律、吸取教训,在事故处理时应做到:
(1)机械事故发生后,如有伤员,要迅速抢救。在不妨碍抢救伤员的情况下,注意保护现场,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和主管单位。
(2)事故不论大小,均应如实上报,并填写“机械事故报告单”。
(3)事故发生后,要严肃认真对待,对肇事者应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