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施工机械管理的指标和统计
7.2.1 施工机械的管理指标
施工机械的管理指标反映的机务工作情况和机械管理各项数据的比率,是考核施工单位机械管理工作水平的主要标志。考核机械管理的主要指标有:机械完好率、机械利用率、机械效率、机械化程度、机械化设备生产率、机械设备率、消耗等指标。
7.2.2 施工机械的统计工作
机械在管、用、养、修各方面的情况,必须依靠统计工作,用统计数据反映机械情况的变化。施工机械的统计工作是机务工作中掌握情况、分析问题、制订计划、考核指标、定额等一切工作的主要依据,对施工机械进行科学管理,充分发挥机械效率,促进施工机械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1.统计的基本任务
(1)统计施工单位拥有机械的数量、能力及其变动情况,反映企业的技术设备程度,对组织生产和提高机械配套水平提供依据。
(2)统计机械的使用情况,反映机械的利用程度,为分析研究机械的潜力,充分发挥每台机械的效能提供依据。
(3)统计机械的完好情况,反映机械的技术等级,为分析研究改善机械的技术状况、考核机务管理的成效提供依据。
(4)统计机械的运转、消耗记录,整理并积累使用中各项数据,为编制机械维修计划,考核各项技术定额、实行经济核算和奖励制度提供依据。
(5)统计机械的维修情况及其效果,为考核维修计划完成情况和维修单位各项定额指标完成的情况提供依据。
2.各项统计及计算方法
(1)施工机械数量、能力统计
机械的数量和能力是机械统计的基本数据,它是计算和分析施工单位机械设备程度及完好利用车工度的基础。
①机械实有台数
机械实有台数是表示机械实物数量的主要数据,是统计施工单位在报告期内(通常指报告期末最后一天)列为国家固定资产的在册机械台数。
期末石油机械数=期初实有机械数+本期增加数−本期减少数
实有机械台数按技术状况可分为完好、在修、待修、待报废等。
②机械实有能力
机械实有能力反映施工单位(通常是期末)所拥有的各种机械能力的总水平,它是指各种机械能够承担的工程量的能力。机械能力一般是根据机械工作部分的容量或动力部分的功率来计算的。
某类机械能力=每种机械平均台数×该种机械单台设计能力
③机械的总功率
机械的总功率是报告期最后一天机械的总功率,它可以间接反映施工单位机械的设备程度,按标定能力或查定能力计算,单位是kW。
④机械的总价值
机械的总价值是指本单位自有的全部施工机械的总价值。为了计算方便,一般采用报告期末最后一天机械的总价值。
机械的价值按原值和净值计算。原值反映机械的重置价值;净值反映全部机械实际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可以反映机械的新旧程度。目前一般采用净值来计算机械的技术设备率。
(2)机械设备程度统计
在统计中,技术和动力设备率是反映施工单位技术设备程度的指标,而设备生产率是反映企业设备净值与产值的比值,是考核施工单位技术设备程度、施工单位占有机械在施工生产中创造产值大小的指标。
①技术设备率
技术设备率是指每人分摊的机械价值的多少,它说明技术设备程度的高低,按下式计算:
或
或
②动力设备率
动力设备率是指每个人所分摊的机械动力数的多少,说明设备程度的高低,按下式计算:
或
(3)机械完好情况统计
机械完好率是反映机械完好状况的主要指标。它可以按机械台数计算,也可按机械台日数计算。
①机械台数完好率
②机械台日完好率
式中:节假日台日数——是指报告期内全部机械台数(不管机械的技术、工作状况如何)乘国家规定的节假日数之积;
制度台日数——是指报告期内全部机械台数(不管机械的技术、工作状况如何)乘制度日数(日历日数减节假日数)之积,或用日历台日数减节假日台日数求得;
完好台日数——是指报告期内日历(或制度)台日数内处于完好状况下的机械台日数。包括修理不满一日的机械。不包括在修一日以上、待修、送修在途的机械;
日历台日数——是指报告期内全部机械台数(不管机械的技术、工作状况如何)乘日历期之积。
(4)机械利用情况统计
机械利用率指标是用来反映和考核施工单位机械的实有利用情况,也是企业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①机械台日利用率
式中:实作台日数——不论该机械在一日内实际运行参加生产时间长短,均称为一个实作台日。
机械台日利用率可理解为机械的出勤率。
②机械台时利用率
(5)机械效率统计
①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是指机械额定能力与完成产量的比值。它反映施工单位机械的工作效率,也就是实际干了多少活,这是机械各指标中的一个主要指标。
对不能按能力和产量计算效率的机械,可按台班计算。
②机械完成量定额率
③设备生产率
设备生产率是指施工单位机械的净值与机械年度完成总工作量之比,也就是施工单位占有机械净值一元能完成机械年度工作量若干元,这是反映施工单位的机械投资在施工生产中创造价值的大小。
设备收益率(或利润率)是每元机械设备每年创造的收入(或利润),能更准确地反映机械的经济效益。
(6)施工机械化程度统计
施工机械化程度,是反映施工单位机械化施工水平的重要指标,反映机械所完成的工程量(或工作量)占总工程量(或总工作量)的比重。
3.机务统计的基础工作
机务统计的基础工作包括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统计报表。
(1)原始记录
为了全面或超额完成各项定额和指标,必须加强对原始记录的统计与管理。原始记录的填写要求准确、及时、完整。原始记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属于机械固定资产的原始记录有:新增机械验收单、机械调拨单、机械交换清单、机械报废验收单。
②属于机械使用的原始记录有:交接班记录、技术实验记录、走合期记录、运转使用记录。
③属于机械维修的原始记录有:保养修理记录、大修技术鉴定单、保养修理任务单、修竣验收单。
原始记录的管理办法,应由机务部门研究审定,经主观领导批准后执行,防止各搞一套,防止机械一动便记、防止靠回忆记录。
(2)统计台账
统计台账是大量分散的原始记录的汇总,是编制报表及核算工作的综合性登记表,主要有:机械台账、机械登记卡、机械运转台账、机械保修台账。
(3)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是机务统计中反映情况,积累资料的重要方法,主要报告表有:机械车辆使用情况报表、主要施工机械实有及完好情况(年报)、技术设备情况(年报)、机械保养计划表、机械保养完好情况表、机械事故月报。
4.机务统计分析
通过机务统计,搜集和整理有关机械经营活动的一切详细资料,是统计工作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数字资料来说明施工单位机械经营活动的基本情况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作为指导机务工作的依据,为此要进行统计分析。
机务统计分析的任务,主要是将统计中反映出来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数与计划数进行比较,全面检查各项计划的执行情况,研究和分析机械在一切活动中的成绩和薄弱环节,以便找出差距,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据以知道和改进工作。
机务分析的内容是:
(1)根据工作时间、完成产量——分析利用率、效率;
(2)根据使用情况——分析机械化程度;
(3)根据完好情况——分析不完好的因素和原因;
(4)根据设备情况——分析机械技术状况变化情况;
(5)根据维修完成情况——分析机修单位生产能力和停修期、质量、费用等;
(6)根据机械事故情况——分析事故产生原因;
(7)根据机械使用情况——分析油料、材料消耗情况和设备构成;
(8)根据机械完成指标好坏——分析操作人员政治思想和技术能力的情况。
统计分析工作又可分为综合分析和专题分析:
(1)综合分析
是对统计资料全面地分析研究,用以说明机械的经营活动的基本情况、发展趋势及规律性。
(2)专题分析
主要对某项专门问题进行集中而深入的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