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在本辽辽简易服务区房建工程第一次现场办公会上提出的要求

在本辽辽简易服务区房建工程第一次现场办公会上提出的要求

时间:2024-11-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个代表”的基本内涵体现出三者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一)小康社会理论的形成。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和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充分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时代精神。

沈丹高速公路本溪段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三个代表”的基本内涵体现出三者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资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典范,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最现实、最生动的教材。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毫无疑问,党的十六大把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于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样会产生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小康社会理论的形成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一)小康社会理论的形成。小康社会理论最初是作为“中国式的现代化”的另一种表述提出来的,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标的一种简单通俗、富有中国特色的描述。它孕育和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发展和成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1982年3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客人时,正式明确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概念,他认为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就叫中国式的现代化,这标志着邓小平小康社会理论的形成。从20世纪八十年代到世纪末,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已经胜利实现了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战略目标。到2000年,全国国民生产总值完成89404亿元,折合10081亿美元,人均约850美元,超过了800美元的小康社会的目标,约有70%的人口基本达到小康水平。1997年9月党的“十六大”勾画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蓝图,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党的“十六大”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经验,明确提出,要在21世纪的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并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纲领,从而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题。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奋斗目标是: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生产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制;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医疗卫生体系。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和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充分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时代精神。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方针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都产生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践进程中,也都是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服务的。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巨大成就;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成功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可以说,没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没有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指引,就没有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辟;同样,没有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根本指针,就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胡锦涛同志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三大课题的基础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重大课题提供了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指明了方向。”为便于理解,我们应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了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创新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就能经过不懈努力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