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2月14日,国务院批转了“五部一委”(交通部、外贸部、公安部、卫生部、农业部、国家经委)报送的《关于开办长江对外贸易运输港口的报告》。自1980年4月17日正式批准南京港等一批长江港口陆续开始了对我国国轮办理外贸运输业务。1982~1986年间,南通港、张家港、南京港、镇江港又相继对外国籍船舶开放。张家港是建国以来长江上第一个对外籍开放的港口。1983年5月7日悬挂巴拿马国旗的“日本商人号”货轮,在我国领航员引导下,装载木材1.1万m3,靠泊张家港。长江外贸运输经过20多年的发展,随着国家外贸进出口货物的增加,长江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从1980年的55万吨、1990年的758万吨、2000年的2881万吨,发展到2004年的6009万吨。
一、长江外贸运输与国际航运市场
国际航运市场的概念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国际航运市场是指设在各地的航运交易所。广义的国际航运市场是指一种交易关系。交易的对象是国际航运服务,即运用海上运输的手段,将某一批或某一件货物,从一国(或一地区)运至另一国(或另一地区)。
交易的主体之一买者是国际航运服务的需求者或服务的顾客(对象)。具体来说,国际航运服务的需求者有贸易商、生产商、经纪人、政府和船公司。船公司也是国际航运服务的需求者,这里是指一家船公司当自身海运能力短缺时,会在市场上租入一些船舶,这时的船公司就成为国际航运服务的需求者。交易主体之二卖者是拥有船舶的船东。船东既可以是船舶的所有者——船主,也可以是具有船舶经营权的二船东、三船东等。
国际航运与世界经济、国际贸易有着紧密的联系,因而,国际航运市场也是世界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市场一样受到市场供求双方的影响。所以对航运市场的特征可以描述为:以拥有船舶能为货主提供运输劳务为目的供给方,以拥有货物需要寻找船舶将货物运往目的地的需求方,这种需求与供给两方在特定的场合相结合,就形成了国际航运市场。通常,这种市场又称为基本市场,所有与国际航运市场有关联的市场,则称之为相关市场。围绕着国际航运市场所发生的各种经济现象,都要受着价值规律的作用,归根到底是由影响海运需求与供给各种因素的变化所引起,从而导致成本和运价的交替变化。
长江外贸运输是国际航运市场密不可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长江流域的国民经济发展唇齿相依。20多年来,长江外贸运输业务的发展时刻与沿江工农业的发展相伴同行,特别是近5~10年来,随着长江钢铁、石油化工、制造、电力工业的大力发展,且对国际市场依存度的加大,从而迅速促进了长江外贸运输业的发展。沿江进出口货物贸易是国际贸易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需求与变化都会对长江外贸运输产生深刻影响。
近年来,长江下游深水码头泊位的迅速增多、码头吨级的提升、专业化程度的提高、长江口深水航道二期整治工程、张南水道整治主体工程、下游南京至浏河口航路实行定线制改革及配套航标建设的改善、进江船舶的大型化、还有长江上游兰叙段、三峡库区淹没复建工程和实现135m的蓄水及对航道的改善、三峡船闸通航、中游的界牌水道应急加固工程、碾子湾浅水道整治等工程的全面建设及长江干线航道整治的初见成效,都是对国际贸易市场、国际航运市场和长江外贸运输需求的一种积极回应。
二、上海航运交易所简介
上海航运交易所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交通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组建,于1996年11月28日成立的我国第一家国家级航运交易所。组建上海航运交易所是我国政府为培育和发展中国航运市场,加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战略部署。
上海航运交易所是一家以不盈利为目的事业单位,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总裁负责制。下设五部一室,分别是信息部、交易部、投资管理部、技术部、结算部和总裁办公室。
该所自成立以来,积极围绕“规范航运市场行为、调节航运市场价格、沟通航运市场信息”三大基本功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改善上海口岸软环境、规范航运市场秩序、积聚航运资源、促进国际航运信息中心和我国航运政策研究中心的形成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进一步加强航运市场建设,发展和完善航运市场服务体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运价指数
1.波罗的海运价指数
运价指数是反映市场运价水平变动程度的重要指标,波罗的海运价指数是由波罗的海海运交易所根据严格的、明确的规则计算出来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修正的,所以它能够客观地反映出全球干散货船市场的运价水平,成为干散货船市场发展和变化的晴雨表。
波罗的海运价指数是由若干条传统干散货船航线的运价,按照各航线在航运市场上的重要程度和所占比重加权合成的综合性指数,它是随着波罗的海国际运价期货市场的设立而出现的。波罗的海运价指数以1985年1月4日为1000。最初由13条航线的程租运价构成,后来调整为12条航线,再后来又由于租船方式、航线重要程度及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波罗的海海运交易所又对构成运价指数的航线进行了调整。
波罗的海海运交易所内,有一个由8家会员公司组成的小组,负责计算当天的波罗的海运价指数。每天早晨,这8家公司即将各自认为在当天可行的各条航线运价或日租金水平单独提交给这个小组,各航线的运价水平和日租金水平是根据已知的最新运价或租金来确定。根据这8家会员公司与波罗的海海运交易所签订的合同,各公司相互之间都对提交给小组的运价和日租金水平严格保密。为了公平和准确,小组要像一些大赛评分那样从这些公司提交的各航线运价和日租金水平中,减去一个最高值,减去一个最低值,分别计算出各航线的平均运价和日租金水平。用各航线的平均价或平均日租金乘以换算常数,即得出各航线的换算指数。将各航线的换算指数相加后的结果,就是当天公布的波罗的海运价指数。
波罗的海运价指数还是波罗的海国际运价期货市场进行运价期货交易和结算的依据。因为运价期货市场的设立,为船东和租船人提供了进行套期保值交易的机会,从而避免或减少因航运市场变化而遭受的损失。
2.上海航交所运价指数
由交通部主持,上海航运交易所编制发布的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于1998年4月14日首次发布。至今,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的编发工作已运行了6年多时间。在此期间,中国集装箱运价指数反映市场走势的“晴雨表”功能得到充分显现,在国内外航运界引起较大反响,产生了相当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以其科学性、权威性而成为继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之后的世界第二大运价指数,被联合国贸发会海运年报作为权威数据引用。
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客观反映了集装箱市场状况,成为世界了解中国航运市场的重要指标,为各大航贸企业日常经营决策提供有力依据,为政府部门对我国集装箱市场宏观调控提供了决策依据。
为全面反映我国沿海运输市场运价变化情况,交通部又于2001年11月在上海航运交易所正式启动中国沿海运价指数。中国沿海运价指数从酝酿、研究到正式发布历时3年。中国沿海运价指数的发布,揭开了中国运价指数体系新的一页,它适应了水运价格体制改革需要新的工具去描绘市场发展变化这一市场客观的需求,推动了沿海运输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同样作为运输市场的“晴雨表”,中国沿海运价指数及时反映了沿海航运市场的价格变动趋势,有利于政府对沿海运输市场的宏观调控,有利于船公司、货主、贸易企业、港口、代理等相关企业获取市场信息,掌握市场动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