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气指数是景气调查结果具体的、定量的表达方式。它是用扩散指数法(DI)对景气调查结果的定性判断定量化,并推断出调查总体有意义的结论。扩散指数的基本思想是把保持上升(或下降)的指标占上风的动向,看作是景气波及、渗透的过程,将其综合,用来把握整个景气状况。
景气指数与其他指数一样,具有相对性、综合性、均衡性等属性。景气指数可以及时反映总体宏观经济运行的变化过程、企业生产经营或消费者信心状况,预测短期经济发展变动趋势。
景气调查方法由德国IFO经济研究所首次使用。由于景气调查理论的科学性、方法的先进性和结果的及时可靠性,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政府管理部门、国际组织、经济研究人员和决策者们分析和判断经济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目前,世界上已有55个国家100多家机构在进行企业景气调查,许多国家已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统计调查制度,形成了规范的景气调查体系。
我国有关部门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展景气调查。国家统计局1998年开始进行大范围规范的景气调查,并正式形成国家统计调查制度。我国现行的景气调查包括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等八大行业门类,国家统计局每一季度发布一次景气指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原国家经贸委、原国家计委(现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等政府主管部门以“中国产业增长景气指数分析与预测”为核心,进行中国产业发展跟踪研究,得到国家决策机构、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业界的积极评价,并成为合作研究单位重要的投资决策依据。
景气指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作为企业经济状况指标和短期经济发展指标;二是与统计资料结合起来进行宏观经济预测,如利用景气指数建立经济计量和监测模型等,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实践证明,景气调查是观察短期经济运行、监测和预测经济发展趋势行之有效的工具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