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已提出将智能交通系统(ITS)作为中国未来交通运输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发展智能航运,加快长江航运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发展长江航运的必然目标。
智能航运的建设与发展,可以形成多个基于数字长江的航运生产、航运管理、信息服务等综合应用系统,实现长江航运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有效保障运输船舶的航行安全,提高船舶通过能力。同时,智能航运应用系统将更新传统的航运管理理念,改变管理模式,实现主动管理和预警管理,提高航运管理水平,为船舶、船东、货主、航务管理部门及全社会服务。
一、智能航运基本概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智能航运概念的界定和所包含的内容将不断发展和深化。智能航运概念内含和外延的界定是相对的和动态变化的,因此某一特定阶段的定义可能是狭义的和具有局限性的。
目前对智能航运概念所能定义的依据,主要是在各类新兴技术的不断产生和深化应用及可预见的发展前景,并结合长江沿江经济高速增长、航运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所激发出的需求,以及对影响长江航运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有限界定。
1.智能航运基本概念
智能航运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能交通系统在内河水上运输方面的具体体现,它是针对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进步对长江航运业务发展的需求,通过利用成熟的新技术,如信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仿真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等,研究各种运输方式相互间的转换条件与有机结合,确定相应的运输策略和发展方向,使长江航运相关各系统得到协调统一和优化,促进客运快速化和货运物流化,使客货—船舶、港口—航路及设施—环境实现协调发展,提高运输效率,节约能源和时间。
发展智能航运,将提高现有航运资源利用率,加快产业化发展进程,降低水质污染,改善通航环境。最终航运作为智能化物流体系中的有机单元,实现与各种运输形式灵活对接,达到客货运输的无缝传递;航运管理、运营和社会服务的高效智能化、物流便利化、无忧人性化。
智能航运所涉及的技术较多,其中主要支撑技术有:具有长江航运特点的船岸通信与数据传输和交换技术;VTS、AIS与GIS的信息综合和动态目标识别与跟踪技术;适应长江航道特点的遥测、遥控、遥感技术;符合国际标准的电子航道图生成和改正技术等。
2.数字长江航运的基本概念
广义的数字长江航运指的是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渗透到长江航运的各个方面。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分析长江航运,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通畅与协调、高速发展。数字长江航运以统一的网络平台为基础,以电子政务为龙头,以数字航道、数字海事为主线,以信息应用为导向,引导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它涉及长江航运所有的管理方面和经济层面。狭义的解释是构建长江航运信息网络平台和应用系统,通过各种数据资源的自动采集与整合,使长江航运的各类信息在计算机系统中数字化再现,为长江航运的辅助决策,提高管理的有效性,促进长江航运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手段。
3.数字长江航运与智能航运的关系
数字长江航运作为以现代技术为核心的航运智能化的基础平台之一,是对航运及其相关门类统一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其特点是嵌入海量数据,实现多分辨率、多维空间环境的数字化描述。通俗地讲,就是用数字的方法将航运活动及整个航运环境的时空变化装入计算机系统中,实现在网络上的流通,并使之最大限度地为航运活动提供服务。数字长江航运是智能航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基础,也是长江航运支持保障系统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的基础;智能航运是以数字长江航运为基础,采用信息通信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仿真技术和遥测遥感技术等,实现航运活动全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提升航运品质和整体管理能力。
二、智能航运示范工程建设
1.基本要求
智能长江航运建设是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崭新课题,要通过建设示范样板工程,探索经验,为全面发展智能航运奠定良好的基础。示范工程将会在长江下游南浏段和上游三峡库区段首先建设实施。完善该区段的航运信息化基础设施,数据传输网络覆盖长江干线三级机构和一线基层处站,网络实现综合化和宽带化;航运基础信息资源得到有效整合,行业系统信息实现标准化和集约化;航运主要业务流程达到规范化和系列化;信息网络管理实现数据化和图形化;并逐步形成结构合理、数量充足、水平较高的信息化人才保障体系。
2.基本内容
1)网络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利用公网环境与资源的同时,因地制宜地加快长江航运传输网络主干光纤通道、船岸或船船间无线数字传输链路以及接入系统(解决最后一公里接入问题)等网络环境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干线传输高速化、船岸通信无盲区、节点接入无障碍,为构筑智能航运提供高效畅通的信息传输通道。见图7-4-4。
在建设长航局一级办公业务网基础上,推进各专业局信息化工程建设,形成以长航局机关为龙头,以各专业局为主线,上联交通部,横接各省厅的航运管理办公业务网的主框架,逐步建成覆盖长航系统各部门、有线和无线网络无缝连接的信息网络,为构筑“智能航运”提供运转可靠的信息处理环境。
充分利用公网资源,着力发挥航运信息专网的优势,与航运各从业单位建立信息互联互通渠道,实现航运公共管理、服务信息最大化利用,为构筑智能航运提供广泛的参与基础和能效作用空间。
2)信息资源库与数据生成系统建设
采用分期建设、分层使用、同步更新的方式,建设完善长江航运基础设施数据库、长江航运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船舶数据库、航运企业数据库、港口基础数据库、行业统计数据库等长江航运信息资源库,组合形成长江航运基础数据库群,满足长江航运业务应用系统有效运行的支持需求。
利用GPS定位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建设干线航标遥测遥控系统、航道测量系统、水位监测系统等信息采集系统,为航标维护与管理、航道生产管理提供实时动态信息,为生产指挥提供决策依据。利用最新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服务技术建设船舶监控及调度综合服务平台,为航运安全管理和行业运营调度决策提供船舶定位、运量运力和货物流向等航运业务的动态信息。作为底层数据,为智能航运系统提供实时有效和动态变化的数据源支持和应用端服务。
3.综合业务应用与服务系统建设
在作好网络环境建设和信息资源建设的同时,开发建设长江船舶动态监控系统;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及应急联动系统;长江航标遥测遥控系统;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以及智能航运综合服务系统,相关航运主体业务和多个领域的信息化应用系统,不断丰富完善智能航运的内涵和外延,综合体现智能航运特色,发挥智能航运功能和效用。
以上应用系统的建设,各具特色,互为支持,相辅相成。其中最能体现航运智能化的标志效果和基础作用的是长江电子航道图和综合服务系统,前者是诸多应用系统建设和运行的基础平台,后者集中反映和表现出各个应用系统有机组成的智能航运这个大的综合系统的运行功能和应用效果。
智能航运综合服务系统通过综合服务网站,为社会提供政策法规信息和航运动态信息、可公开的电子航道图信息等。这些运用可视化方式提供航道尺度、航标、水文、气象信息、船舶航行位置信息、船舶航线、航速信息,船载货物信息等,同时汇集物流运输链中港口、航运企业、中介、船代、货代等单位网站信息,为船舶移动用户最大限度地提供航行安全信息和物流商务信息服务,开展网上交易,构建网上航运中心。
智能航运还为长江航运提供了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及应急联动系统。该系统具备对所有通航水域中船舶位置和移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和智能化管理的功能,根据气象、航道、船舶密度等因素,对覆盖区域内所有船舶的航行状况进行判定,依据重要程度,自动向危及航行安全的船舶发出必要指令,向正常航行的船舶发出航行提示。对特定水域中发生的泄露事故进行监控和扩散趋势预报、对海难事故进行立体施救和定向搜寻的功能,对特定水域内事故的救援方案选择和事故灾害影响范围进行计算机辅助决策和评估,为遇险船舶和人员提供救助服务,为水域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