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运输业对现代物流的适应与调整
一、运输业对现代物流适应和调整的必要性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运输市场最根本的变化是来自客户。从客户群的构成、客户行为的转变到客户需求的多样化等方面看,客户的力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大到完全主宰市场的地步。然而,迄今为止,绝大多数运输企业的收益仍主要来自于为客户营造运输服务方面的附加值。众所周知,伴随着运输量的迅速增长,单位运输收益却在迅速下降,这说明运输业已不再拥有超额利润,已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微利行业。运输业要想重新获得主动地位,唯一的出路就是超越,创造超越客户需求的附加值。由于客户的需求客观上已从单纯的的运输服务发展到全程服务,包括以最终消费者为本的“供应链”管理的物流服务,这就要求运输企业所提供的服务要远远超过客户提供运费的价格,并按照客户能够接受的价格,提供特定服务,以客户满意来换取利润。由此可见,对运输企业来说,未来市场占有率的大小,除取决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外,关键在于对物流的组织和控制。可以说,谁控制了物流并建立了物流综合运输体系和市场信息网络,为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客户提供满意的综合物流服务,谁就可以在国际运输市场中占据主动。
正因如此,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际运输业开始进入综合运输时代。以海运业为例,船公司已不仅仅局限于经营传统的海上运输服务业务,而且还渗透到了陆上运输、港口装卸、储存、代理、装拆箱等不同运输方式和运输环节中,为客户提供附加值更高的综合物流服务。
二、运输业对现代物流适应和调整的方式
目前,运输企业模式多种多样、运输服务的范围和层次千差万别,每个企业都在一定程度上为物流业开展着服务,但是要想实现全方位的现代物流服务,运输业必须进行一定的调整。
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硬件设施。从目前国际上比较成功的进入现代物流市场的运输企业来看都拥有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现代化的港口码头、航空货运港站和立体仓库等综合的硬件设施。现代物流要求运输企业能够实现“门到门”的运输,仅靠一种运输方式不可能实现顾客的要求,所以要有包括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运输体系。在运输中转过程中,有时需要进行仓储、保管和配送,所以要求运输企业还要有现代化的仓储配送中心。
其次,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引入交通运输企业。在发达的物流管理体系中,运输已无法与现代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系统相分离。现代物流必须有高水平的信息流通与之配合,这就要求运输系统要有高效、准确的指挥和调度系统。此外在运输过程中,数据和凭证处理时间常常占据了整个运输时间的相当部分,使得准确而迅速的信息联系能力越来越重要,每个企业都在着重简化贸易程序,实现数据和凭证的标准化。以Internet网络技术为通信手段的物流——运输系统的信息化是物流现代化的基本前提条件。
各种运输方式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以及与交通紧密相关的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迅速改造传统交通运输业的生产、管理和服务,向以信息资源为基础的智能化新型交通运输业发展。
再次,物流业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新的要求,只靠单一的运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这就要求各种运输方式联合起来,实行“一票到底”的多式联运。从技术上讲,所有的基本运输方式之间都可以安排协调运输或多式联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