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四节长江航运在综合运输

第四节长江航运在综合运输

时间:2024-11-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长江航运具有悠久的历史,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做出了突出贡献,已成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述结果表明,内河航运在水资源丰富的长江流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突出。长江航运在流域综合运输体系中仍将占据应有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长江航运为煤炭调运提供了经济的运输路线。在长江流域中应建立以内河航运为主干的综合运输体系。

第四节 长江航运在综合运输 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长江航运具有悠久的历史,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做出了突出贡献,已成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长江航运在促进流域生产力合理布局、矿产资源开发和水资源综合利用,完善综合运输体系,满足物资运输和发展旅游的需要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长江航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突出,在流域综合运输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02年,长江流域7省2市(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内河航运货运量和周转量比重为13.2%和17.8%。近三年,上述地区铁路、公路、内河三种运输方式的货物运输比重见表12-1-3。

表12-1-3 长江流域7省2市铁路、公路、内河货物运输比重

img56

注:根据《中国交通年鉴》的数据计算,管道和民航的运量没有统计数据

交通运输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满足经济发展对运输日益增长的需求。不同运输方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以由以下公式计算:

img57

式中:ηi——运输方式i对运输总增长的贡献率;

   Δi——运输方式i运量的增量;

   Δ——总运量的增量。

由于运输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我们可以把某种运输方式运输的增量与对应时期总运输量的增量之比,看做是该运输方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通过测算运输方式的贡献率,可以衡量运输方式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和作用。长江流域铁路、公路、内河三种运输方式的贡献率测算结果见表12-1-4。

表12-1-4 1991~2002年长江7省2市三种运输方式贡献率测算表(亿吨km)

img58

注:根据《中国交通年鉴》的数据计算

表12-1-4显示,从1991~2002年,长江水系内河航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31.43%,居于第二位。上述结果表明,内河航运在水资源丰富的长江流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突出。长江航运在流域综合运输体系中仍将占据应有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长江航运在能源、大宗原材料、集装箱等货物运输上发挥着运输主通道的作用,也是沿海港口主要的集疏运方式

沿长江布局的石化工业、钢铁工业等的原料运进,成品运出,长江航运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能源分布不均,尤其是煤炭资源的分布,长期以来形成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能源运输格局。长江航运为煤炭调运提供了经济的运输路线。随着石化工业的发展,我国原油需求量快速增加,大量的进口原油,利用长江作为重要的运输通道。

以钢铁工业为主的冶金工业是沿江工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长江沿岸的上海、马鞍山、武汉、重庆、攀枝花为重点的几大钢铁工业基地,目前的产量已占全国的45%。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西南矿石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以及国外进口矿石数量的增加,对长江航运的需求量将会进一步提高,长江航运承担的铁矿石及钢产品运输也将相应增加。

我国是农业大国,对化肥的需求量一直很大,其中磷肥主要依靠国内生产与运输。我国已探明的磷矿石资源大部分集中在云贵川和两湖地区,其中云贵两省约占53%。磷肥生产主要在沿海、沿江地区,因而磷矿石的外运是我国西南地区运输通道中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目前,除了加快铁路建设以外,也要充分发挥内河运输的优势,把长江建成磷矿外运的主要通道。此外,沿江建材产业发展较快,水泥熟料,水运量大幅增长。

随着沿海、沿江开放城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外贸集装箱运量快速增长,长江航运成为长江三角洲众多国际集装箱运输港口的主要集疏运通道之一。

另外,液化石油气、化学品、汽车滚装运输等,以及休闲旅游客运将成为长江航运新的增长点。

三、发展长江航运可以保护土地资源、减少交通污染,符合交通运输体系可持续发展战略

内河航运还具有运量大、能耗小、成本低、污染小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等优点,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运输方式之一。土地是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资源。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通常要占用大量土地,一般修建1km高速公路需占地70~80亩,建设1km铁路通常需占地30亩左右。而内河航运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航道,很少占用土地,特别在中下游航道整治时还可以吹填造地。内河推轮每马力顶推6~8t,铁路机车每马力拉1t,而汽车每马力只能运0.1t。长江干线普通船队达万吨,最大船队可达3万吨,相当于10余列火车的运量。在内河航道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价格体系也比较合理的美国等内河运输发达国家,内河水运每千吨km成本仅为铁路的1/4~1/5,再加上两头的装卸费,整个运输费用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运送时效性要求不高的大宗货物和集装箱,尤其是需要量稳定,连续发送就能满足其需要的大宗货物,长江航运具有明显的优势。

内河运输的弱点主要是对自然条件依赖程度大,航行速度慢,航网覆盖有限,干支运输连续性差。但当河流经过渠化整治,达到一定的航道尺度和航行需要的流速、水量,建成干支直达、统一标准的航道网,航道、港口、船舶运输和支持系统现代化后,这些弱点可以得到改善和克服。

综上所述,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长江航运运输能力大、成本低、投资省、对环境污染小、设施建设少占或不占地,对于资源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的中国,水运的优势凸显,最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四级以上的航道具有通过能力大、运输成本低、适于开展规模化运输等优势;长江干线具有通江达海、发展江海直达运输的条件。长江航运更适于以煤炭、矿石、建材、石油及其制品为主的大宗物资、集装箱和受道路等运输条件限制的大件与重件及危险品的运输;也有因地制宜发展客运和观光旅游的优势。在长江流域中应建立以内河航运为主干的综合运输体系。

四、发展长江航运主通道,有利于推动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推动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我国将在西部选择现有基础较好、区位优势明显、人口较为密集、沿交通干线和城市枢纽的一些地区进行重点开发,其中长江上游经济带包括成渝地区、攀枝花—成都—绵阳地区、长江三峡地区等。成渝地区和攀枝花—成都—绵阳地区均属内陆,长江航运正好成为其理想的出海通道,对于开发、利用这一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发挥资源优势,发展出口加工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江三峡地区,2003年三峡大坝蓄水后,形成一个巨大的湖区,航道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而这一地区的陆地多为山区,山势险峻,建设公路和铁路十分困难,尤其是公路,路途婉转,远不及水路便利快捷。因此,水路运输将成为这一地区主要的运输方式,对于这一地区的开发和发展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总之,发展长江航运,可为长江上游地区构筑方便、快捷的出海通道,方便该地区的资源和制成品通过长江入海,出口到海外,推动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改善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吸引国外以及沿海发达地区的资金和技术向西部地区转移,进一步推动西部地区开放、开发的步伐。进一步推动东、中、西三个地带经济协调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