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的痕迹:《龙江船厂志》中的“壳先”造船过程的证据
程思丽
(英国 剑桥大学)
尊敬的诸位专家学者,早上好!非常高兴能够有幸参加此次极具文化意义和学术价值的研讨会,结识这么多与我一样对古船有着浓厚兴趣的朋友。今天我主要想跟大家介绍《龙江船厂志》中的“壳先”造船过程的证据。
不过首先要强调的是我来这里并不是为了向大家讲授什么东西。在座的各位都是研究中国古船的专家,作为这一领域的一名初学者或者说新来者,我只是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对一些问题的理解,顺便请教一些存疑的地方。
我现在正在进行《龙江船厂志》的英文翻译工作。《龙江船厂志》由李昭祥所著,出版于一五五三年,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本书。《龙江船厂志》是一部规模浩大的专著,要理解它就必须对古船本身有一个深入的了解。造船的经济性是这本书所探讨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它关系到如何避免浪费资源以及有效地管理船厂。因此,造船的材料(例如所用的木材及其加工的程序)以及具体造船的过程、工艺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我看来研究这一问题的切入点在于理解书中所用的古船各部分的名称。所以我最近在研究书中的两幅图(图一、图二),在这两幅图中船上每一个主要部分的名称都被详细地标明。图一是一张俯视图,图二是一张侧面图。这两幅图主要用来展示一艘普通船的构造和部件。
研究船的各个部分的名称会产生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光存在于汉语中。在英语中,对于船的某一特定的部分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年代甚至是不同的人之间会有不同的词来形容。我猜想在汉语中情况也类似。这样一来,要准确地理解书中提到的各个部分的名称以及找到相应的英文翻译就变得非常困难。
这两幅图出现在书中的第二卷。除了这两幅图外,在这卷中专门有一个名为“器数”的小节,(1)具体阐述了船的各个部分的构造。这一小节中所出现的名称跟那两幅图中的名称基本一致。这样一来我们又多了一条渠道去了解船的构造、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各部分是如何组装衔接在一起的。虽然仍然有许多问题
图一 《龙江船厂志》卷二·总图一
图二 《龙江船厂志》卷二·总图二
没有解决,这一小节所包含的内容极大地深化和拓展了我们对相关问题的了解。
“器数”这一小节很具体地描述了造船的过程。通过这些描述我发现中国古代造船的过程似乎是先造外壳而不是先造构架。
从之前我与西方有关专家的交流来看,人们对中国古船的建造方式存在一些困惑。西方学者普遍的看法是先造龙骨,然后是隔梁,最后再把栈固定到隔梁上。我感到非常幸运的是自己发现了“器数”这一小节中,因为它表明西方学者普遍的看法似乎是错误的。这一小节准确地描述了一个“壳先”的造船过程,即先造龙骨,然后是栈,最后才是隔梁。因为这本书之前没有被翻译成英文,书中所描述的造船过程在西方还不为人所知。当然,还可能有另外一种情况:先造龙骨,然后加上少量的隔梁起到定型的作用,接着是栈,最后是剩余部分的隔梁。我非常想听听各位专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中国古船都是以这种方式建造,有可能有些船是先造构架的。只是《龙江船厂志》中记载的这些船好像是先造外壳。在我看来这一发现具有重大的意义。
回到之前提到的那两幅示意图。在第二张图的左下角我们可以看到以“正”开头的四行字(图三),还有一条线指向船的底部。
这段话的大意是:“在正底有十三路木板,从开头板一直延伸到船尾的断水梁。越小的船正底也越小。”段中的“路”似乎是指一块长木板。因为正底有十三路,所以“路”不可能是指龙骨。极有可能的是这十三路最中间的一路是龙骨。这一看法符合这张图上划船尾的地方。
图三 图二左下脚的四行字
现在让我们转向上面提到的“器数”这一小节。在“器数”中作者首先将造船与建房做了比较:“建房需要从打地基开始,(类似的,)造船也是先从船底开始。”这段记载非常有价值,因为它呼应了图中的那段文字,并且表明龙江船厂所造的船都是以同样的方式建造,从四百料的大船到最小的渔船都是如此。
根据作者的描述,船底可以分为两部分:“正”和“帮”。但问题是什么是“正”,什么是“帮”?文中的注释说“底”是由十三块长板组成的,同时根据图中的信息也许可以推断“帮”是第一个栈。也有可能“正”指的是龙骨,而“帮”指的是船的底部靠近龙骨的木板,也就是蓬莱古船的龙骨翼板。
“帮”下面有这样一行注释:“初则为帮,左右各壹路。”根据这行注释我猜想帮底可能是龙骨两侧的列板,类似于蓬莱古船的龙骨翼板,同时帮和正似乎是一个整体(图四)。
严格说来,帮并不完全等同于栈。因为接下来有一句话:“辅之以栈。”意思是栈起支持的作用。这表明帮是有别于栈的。
综上所述,我猜测正底十三路包括:一条龙骨,两条龙骨翼板,以及十根栈。它的结构布局如图五所示。图中标有1的柱子可以看作是正或者龙骨,而标有2的两根柱子可以看作是帮或者是龙骨翼板。
下一句话是“栈必侧之”,意思是栈必定在它的旁边或者说向上倾斜。但问题是“之”指的是什么?我认为“之”指的是帮。这句话之后作者列出了十根栈的名字,(2)这些名字和图中的柱子恰好吻合(图六)。从里到外船底所有的栈的名称分别是拖泥、出水、中、完口及出脚。这样一来图五就如图六所示。
图四 蓬莱古船二号第三隔梁(3)
图五 “十三路”中的正和帮(示意图)
图六 “十三路”名称及分布(示意图)
“出脚”旁边的注释是“平铺完口之上者”,意思是出脚要平铺在完口的上面(图七)。
这段话以一句意思非常明了的话结束“皆栈名也”。由此我们知道之前列出的那五个名称都是栈的名字。旁边的注释说得更加明白:“每栈左右各一路。”意思是左右两边各有一根相对称的栈。接着作者提道:“惟渔船无出脚、无中栈。”所以很清楚渔船是惟一一种既没有出脚又没有中栈的船。
有一位叫Hans Lothar Scheuring的德国学者曾经研究过《龙江船厂志》,他的博士论文就是关于这本书的。他将船的各个部分的名称翻译成了德文。其中“出水”解释为“用于标示无载重的栈”。也就是说,当船没有载重时,水正好到出水那条栈的水平。他将“中”解释为“用于标示船半满的栈”。同理,“完口”被解释为“用于标示船满载的栈”。这是一种可能的解释。
图七 “出脚”模拟图
下一句“中虚则不固,故托之以梁”。这句话让我想到了老子《道德经》中的一段话: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这段话的意思是车轮、陶器、房子这些东西正因为不完全是实心的才有用处。船也是这样。刚才提到的那句话的意思是船的中空的不稳固,需要用梁来加固。“梁”最好的英文翻译应该是“bulkheads”。下一句说道:“梁必衡之,如屋梁也。”这样作者回到了建房的比喻。
图八 英国的“壳先”造船过程(McKee,Working Boats of Britain)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就此打住,尽管仍然有许多问题没有谈到。在结束之前我想给大家展示两个非常清晰明了的图示(图八、图九)。这两幅图描绘的都是英国的船,但建造过程有所不同,一个是壳先一个是架先。
图九 英国的“架先”造船过程(McKee,Working Boats of Britain)
附录一 《龙将船厂志》卷二《器数》
语曰:“室先基,船先底。”言工有始也。底有正、
大船拾叁路,小者递减,每路长短广狭,视船大小而隆杀之。
有帮,
初则为帮,左右各壹路。
辅之以栈。栈必侧之,为拖泥、为出水、为中、为完口、为出脚,
平铺完口之上者。
皆栈名也。
每栈左右各壹路,惟渔船无出脚、无中栈。
凡船必崇其尾,故有插找。
用板尖,其一端插于各栈之尽处也。
中虚则不固,故托之以梁。梁必衡之,如屋梁也。
分仓者,曰座梁。大船拾柒,小者递减。前曰提头、次曰龙口,次曰头桅者三、次曰马口、曰桅面、曰落脚、曰官仓者二、曰靠背、曰房仓者三、曰断水、曰灶门。而又有挽脚梁、线梁、挑梁、累梁者,皆横于船面者也。过梁、弯梁、一字梁、喜鹊梁者,皆架于船楼者也。
(本文为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航海·文明之迹”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言交流稿。)
参考文献
顿贺、席龙飞、龚昌奇和蔡薇:《蓬莱二号古船结构特征及其复原研究》,载入席龙飞、蔡薇《蓬莱古船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长江出版社,2009年,第247—259页。
李昭祥(fl.1537—1553):《龙江船厂志(1553)》,玄览堂丛书续集,117,卷二;王亮功:《龙江船厂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
McKee,Eric.Working Boats of BritainTheir Shape and Purpose.London,Conway Maritime Press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1983.
Needham,Joseph.Wang Ling and Lu Gwei‐djen.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Vol.4,Pt.3,Nau‐tical Technolog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1.
Scheuring,Hans Lothar.Die Drachenfluβ‐Werft von NankingDas Lung‐chiang ch’uan‐ch’ang chih,eine Ming‐zeitliche Quelle zur Geschichte des chinesischen Schif fbaus.Heidelberger Schriften zur Ostasienkunde,Band 9.Frankfurt/Main,Haag und Herchen,1987.
李国清:《泉州法石古船与新发现的蓬莱古船比较》,载入席龙飞、蔡薇《蓬莱古船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长江出版社,2009年,第274—282页。
席龙飞、蔡薇:《蓬莱古船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长江出版社,2009年。
曾树铭、陈政宏:《肆佰料战座船之创复模型及其性能分析》,《中国造船暨轮机工程学刊》25:1(2006),第59—75页。
【注释】
(1)“器数”一节正文及注释见附录一。
(2)顿贺,席龙飞,龚昌奇,蔡薇(2009)。
(3)事实上只有五个名字,因为帮两边的五根栈是相互对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