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古文献综述
关于明清时期天津地区漕运的史料不多,并且非常分散,搜之甚是不易,本文所依据的史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正史、编年史类
这类资料主要有《明史》(清张廷玉等撰)、《清史稿》(清赵尔巽等撰)以及明清时期历朝实录。
(二)诏令奏议类
这类资料主要有《王端毅公奏议》(明王恕撰)、《抚畿奏疏》(明汪应蛟撰)、《海防奏议》(明汪应蛟撰)、《韩大中丞奏议》(清韩文绮撰)。
(三)地理类
这类资料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明清时期包括天津在内的北直隶地区之地方志,如《(雍正)畿辅通志》(清唐执玉、李卫等修,田易等纂)、《(光绪)畿辅通志》(清李鸿章等修,黄彭年等纂)、《(嘉靖)河间府志》(明樊深撰)、《(乾隆)河间府志》(清杜甲等纂修)、《(万历)顺天府志》(明沈应文、张元芳纂修)、《(光绪)顺天府志》(清万青黎、周家楣修,张之洞、缪荃孙纂)、《(乾隆)天津府志》(清李梅宾、程凤文修,吴廷华、汪沆纂)、《(光绪)重修天津府志》(清沈家本、荣铨等修,徐宗亮、蔡启盛纂)、《(康熙)天津卫志》(清薛柱斗纂修)、《(乾隆)天津县志》(清张志奇、朱奎扬修,吴廷华、汪沆纂)、《(同治)续天津县志》(清吴惠元修,蒋玉虹、俞樾纂)、《(民国)天津县新志》(高凌雯纂)、《(民国)天津政俗沿革记》(王守恂纂)、《(乾隆)武清县志》(清吴翀修,曹涵、赵晃纂)、《(乾隆)宝坻县志》(清洪肇楙纂修)、《(乾隆)宁河县志》(清关廷牧修,徐以观纂)、《(民国)静海县志》(白凤文等修、高毓彤纂)、《(民国)重修蓟县志》(徐葆莹、李午阶修,仇锡廷纂)。
另一类为关于明清时期运河的书籍,如《问水集》(明刘天和撰)、《通惠河志》(明吴仲撰)、《治水筌蹄》(明万恭撰)、《北河纪》(明谢肇淛撰)、《南河全考》(明朱国盛纂,徐标续纂)、《河漕通考》(明黄承玄撰)、《历代河渠考》(清万斯同撰)、《两河清汇》(清薛凤祚撰)、《北河续纪》(清阎廷谟撰)、《山东全河备考》(清叶方恒撰)、《居济一得》(清张伯行撰)、《治河奏绩书》(清靳辅撰)、《行水金鉴》(清傅泽洪撰)、《直隶河渠志》(清陈仪撰)、《畿辅安澜志》(清王履泰撰)、《河渠纪闻》(清康基田撰)。
(四)职官、政书类
这类资料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明清历朝会典及会典则例,如《(弘治)明会典》(四库全书本)、《(万历)大明会典》(续修四库本)、《(雍正)大清会典》(《中国近代史料丛刊三编》本)、《(乾隆)大清会典》及《(乾隆)大清会典则例》(四库全书本)、《(嘉庆)大清会典》及《(嘉庆)大清会典事例》(《中国近代史料丛刊三编》本)、《(光绪)大清会典》及《(光绪)大清会典事例》(续修四库本)。
一类为官方或个人所撰或辑的其他政书,如《漕河图志》(明王琼撰)、《漕运通志》(明谢纯撰)、《宪章类编》(明劳堪撰)、《宝坻政书》(明刘邦谟、王好善辑)、《太仓考》(明刘斯洁撰)、《万历会计录》(明张学颜等撰)、《续文献通考》(明王圻撰)、《通漕类编》(明王在晋撰)、《经世挈要》(明张燧撰)、《明漕运志》(清曹溶撰)、《山东盐法志》(清莽鹄立等撰)、《大清律集解附例》(清朱轼、常鼐等纂修)、《漕运则例纂》(清黄澄贤、杨锡绂撰)、《长芦盐法志》(清黄掌纶等纂)、《钦定户部漕运全书》(清载龄等修,福趾等纂)。
(五)别集类
这类资料主要有《淡然轩集》(明余继登撰)、《大观堂文集》(清于缙撰)、《李忠肃先生集》(明李邦华撰)、《穆堂别稿》(清李绂撰)、《缉斋诗稿》(清蔡新撰)、《梦堂诗稿》(清英廉撰)、《白鹤山房诗钞》(清叶绍本撰)、《国朝文录》(清李祖陶辑)、《豸华堂文钞》(清金应麟撰)。
此外还有少数其他类别的资料,如别史、杂史类有《皇明疏议辑略》(明张瀚辑),子部儒家类有《中庸衍义》(明夏良胜撰)及杂家类有《春明梦余录》(清孙承泽撰)和《蓬窗随录》(清沈兆沄撰),类书有《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编纂,蒋廷锡校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