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南运河水源
南运河的主水源是卫河。卫河,古代又称为清河,发源于“河南卫辉府辉县苏门山,东流经新乡、汲县,又东北由浚县,历彰德府之内黄,合漳(河),入魏县南界,又东经大名县东南,又东北抵府城,又东北入山东馆陶县界,历武城、恩县入河间府故城县南,又东入山东德州界,又东北径河间府景州,东历吴桥、东光、交河、南皮、沧州、青县,合滹沱(河)及漳河,又东北径静海县西,又东北径(天津)县北,又东与白河会为三岔河”[16]。此即南运河主水源——卫河之发源及流程。
同白河一样,卫河在其由南向北的流经途中也有多条河流汇入。如在其发源地——河南辉县,有三泉汇入,这三泉分别为“卓水泉,在(辉)县治西,流至云门入卫河;丁公泉,在(辉)县治西,东南流五十里至合河口入卫河;焦泉,在(辉)县治西,南流五十里至合河口入卫河”。
在新乡县,有砦河汇入。“砦河,源出太行山口,西流至本县(新乡县)永康社入卫河”。
在汲县,有圣水池河与苍峪山河汇入。“圣水池河,自本县(汲县)顿坊店东南流十一里,至谢家口入卫河;苍峪山河,自本县(汲县)西城北社来,东流三十里,至北马营入卫河”。
在淇县,有折胫河与山河汇入。“折胫河,源出本县(淇县)泉儿头,流至西阎村入卫河;山河,源出太行山,至本县(淇县)薛口村入卫河”。
在浚县,有淇水汇入。“淇水,源出林虑山中,绵历太行而东至枋头(即古淇门)入卫河”。
在内黄县,有洹水与汤水汇入。洹水,又名安阳河,“源自故洹水县,至安阳县会□□泉、零泉,东经永和镇,至尹家口入卫河”;汤水,“源出汤阴县西玄泉,东流至防城,会防、姜二水□本县(内黄县)界入卫河”。
在山东馆陶县,有漳河汇入。漳河的发源有两处,“一出山西潞州长子县发鸠山,名浊漳,一出平定州栾平县□岭,名清漳,俱东至彰德府林县合□村合流,过临漳县分为二,一北至武邑县界入滹沱河,一东流至本县(馆陶县)界入卫河”[17]。到了清朝,漳河下游的流经路线有所变化。其在直隶广平县一分为三,一至山东馆陶县入卫河,一至直隶之青县鲍家嘴入南运河,一至直隶之冀州入滹沱河[18]。可见,明清时期,漳河在下游的分支地点及分支数量有所不同。另外,据《畿辅通志》记载:“深州傅家池,武强贾家沟、龙冶河、古河、岔河、阎家沟,广平拳壮河,阜城刘麟河、索芦河、沙河,枣强饮马河,皆入漳(河)。”[19]即这些河流通过漳河间接流入卫河,成为南运河的水源。
在临清州,有汶河汇入。“汶河,源出莱芜县原山之阴,又一支出莱芜县寨子村,又一支出泰山之阳仙台岭,俱合汶水至静封镇合流,经泰安州、宁阳县分为二支,一支自东平州戴村坝西南流,至汶上县会白马河、鹅河,凡八十里,出分东河口,一派分流,而其经东平、寿张、东阿、阳榖、□河,又经聊城、博平、堂邑、清平,凡三百六十五里,至临清会卫河,北入于海……”[20]
在北直隶青县,有滹沱河汇入。“滹沱河,源出大铁山,自代郡东流经真定城南,至武邑县合漳水,至本县(青县)岔河口入漕河”[21]。《行水金鉴》对滹沱河的发源及流经路线有更为详细的记载,“滹沱河,源出山西繁峙县东北三十里泰戏山,历代州、崞县、忻州、定襄、五台、盂县,北入真定府平山县界,径灵寿县,至真定府城南,径晋州,过保定府境束鹿县南三十里,达于深州,至阜城县,沙水入焉;滹沱河历河间府献县城南,易水注之;至交河县与高河合为交河;至青县入于卫(河)”[22]。可见,滹沱河发源于山西,在其流经途中,会合沙水、易水、高河等河流,至河间府的青县流入南运河。另外,通过滹沱河间接汇入南运河的河流有交河县的清河、李村河,灵寿县的高阳河、淤泥河,高阳县的滋河、卫水、西韩河,平山县河、冶河[23]。
由上可见,南运河的主水源是卫河,其在流经途中汇入多条河流,其中较大的河流,在馆陶县有漳河,临清州有汶河,青县有滹沱河,而后一同北流,至天津三岔河口与北来之北运河会合,经海河入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