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 提高运输质量的运输组织措施
影响运输质量的因素很多,对其准确分类比较困难。根据顾客对运输产品的实际需要,运输产品质量主要体现在安全、迅速、方便、经济、舒适5个方面,要满足这5个方面的需求,需要从安全、服务、价格、品牌、运行、作业、设备和管理8个方面组织运输生产。
(1)安全质量 安全质量主要指运输中旅客人身、财产安全和货物安全。提高安全质量,就是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保证运输中人身和财产安全,防止人员伤亡事故;保证货运安全,大力减少货盗、货损,积极采用存储、包装、载运新技术。
(2)服务质量 是直接为旅客、货主服务的状况和水平。客运服务质量主要反映在客票发售、乘降组织、餐饮供应、服务态度等方面;货运服务质量主要反映在货运计划、发到手续、信息查询、保价服务等。
(3)价格水平 价格水平主要指收费水平和运价机制。在市场竞争中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必须规范企业的收费行为,增强收费的合法性、合理性,加大收费的透明度,取信于旅客、货主。同时根据运输市场供求关系,建立灵活的运价机制。
(4)品牌效应 不同运输方式和运输企业在树立品牌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注重展示品牌的可见性要素,包括企业及相关设施的名称、标识、颜色、服务、设备等。运输业能够留给顾客的印象越深,这个企业及产品的品牌地位越强。在运输消费者心中,西北航空公司和西南航空公司可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铁路运输中,“红旗”列车与其他普通列车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它表示列车的卫生更好、服务更好。铁路最近几年推出了快速列车、“夕发朝至”列车、行包专列和货运“五定”班列、大宗货物直达列车等,实际上,这就是品牌化过程。运输企业要通过抓品牌,完善运输新产品,创出一批叫得响、过得硬的精品,提高运输产品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5)运行质量 运行质量指运输秩序和运输效益。包括线路畅通、运力资源使用、载运工具组织、载运工具运行正点水平、货物运到期限等。提高运行质量,必须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日常运输组织、提高调度指挥水平,加速载运工具周转,提高运输效益。
(6)作业质量 作业质量指运输过程中的作业标准化水平。主要是为旅客、货主提供直接服务的有关作业状态,还包括间接保证的作业质量,如铁路的接发列车作业、调车作业,水运的装货、卸货、编解船队、供应燃料作业等。提高作业质量,关键是落实各项作业标准化。
(7)设备质量 设备质量指旅客和货物运输的服务设施和保证运输安全的设备的技术状态。提高设备质量,重点是服务设施的日常维修和行车设备的修造质量,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8)管理质量 管理质量指管理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和管理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管理质量,需要制订完善的规章制度,建立严密高效的管理机制。运输企业要在生产过程中推广全面质量管理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取得产品质量认证。为了适应国际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需要,国际标准化组织在1987年发布了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我国已等效全部采用这套标准,因此,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88年颁发了相应的GB/T103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用以贯彻执行ISO9000标准的国家标准。目前许多运输企业通过有关认证机构取得了质量认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