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 港站运输调度工作
1)港站运输调度工作的内容
除制订运输生产计划任务外,港站调度指挥工作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港站内运输设备、运载和装卸工具的运用、技术作业过程控制和进出港站通道的占用顺序的调整等方面的指挥工作及统计分析工作。其中,货运工作涉及的作业项目较多,故港口、铁路车站的调度指挥相应也较为复杂,人员配置及任务较重;航空站和汽车车站则主要是技术设备运用和进出港站指挥两方面内容,由于航站空域存在冲突的可能性较大,对安全的要求较高,相对而言,二者中航空站调度工作内容更多一些。
调度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可采取的调整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出入港站运输通道占用调整 一般情况下,港站的进出通道的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制,即使航空,其进出航站的空域高峰时间段内也存在着紧张情况。运载工具出入港站的时间正常情况下是按照运行时刻表的规定进行的,在运输秩序发生混乱时,为充分利用通道的能力,保证后续作业的顺利进行,必须对其占用顺序进行调整。铁路列车沿轨道运行,车站的咽喉部位道岔多、作业多、干扰多,在各种交通方式中组织难度是最大的,其道岔的操纵、安全情况的监控、占用到发线的调整,车站专门设置车站值班员对运输通道进行管理。航站进出通道也容易发生冲突,必须划分航道,并设航行管制室加以管理。
(2)装卸作业的调整 一般主要体现在货运方面。在能力存在限制的情况下,如发生运输秩序的混乱,装卸机械、装卸人员、其他货运人员的布置无法按原定装卸计划进行,需对装卸工作进行调整,其核心原则应是保证港站正常的生产作业秩序和进出港站的运载工具的正常运行秩序。如不能完全实现,则也应采取措施使损失降到最小。采取的措施可以包括快速作业、调整作业次序、调整装卸机具等。
(3)技术作业过程的调整 运载工具在港站除客货运作业外,还要进行不同的技术作业,如铁路货车的中转、检查和票据交接、船舶的设备维修、备品的补充等。发生意外情况时,还需对相关运载工具进行处理,如检修作业各港站一般都设置专门的机构或人员进行管理。如运行秩序发生混乱,或技术作业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则需对其过程进行调整。如铁路车站发现破损车辆,则可能需要对其运载货物进行倒装,并将破损车辆运送到有关部门进行检修,并及时处理因此造成的运输秩序混乱的困难情况。
(4)其他设备的运用调整 在港站工作中,可能使用其他相关设备,如铁路技术站的驼峰、调车机车、航站的停机坪、港口的各种码头等。不同设备的运用也需要按运输需求进行相关调整,以保证各设备足以完成相应的运输任务。
(5)统计分析工作 既是对港站工作实绩的统计、考核和评价,也是为总结经验,以便不断提高调度工作水平,更好地完成今后工作的必要步骤。
2)港口调度
我国港口主要由港务局进行管理,港口运输生产调度一般分港务局和各作业区两级,是港口日常运输生产活动的组织指挥机构。它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港口各个环节的生产活动,协调各种运输工具的衔接,调整能力与任务的平衡关系,检查、监督和掌握车、船装卸作业进度,及时解决、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沟通航运、铁路、公路、物资、外贸等部门与港口之间,以及港口与交通部系统内上下级之间纵横交错的联系。完成生产过程的组织,对整个生产布局、生产动态、生产进度进行部署、指挥和控制。
港口运输生产调度系统由调度计划、值班调度、快速统计、综合分析等部分组成。调度计划负责月以下货物装卸作业计划的编制与执行,保证重点物资和港口月度运输生产计划的完成。值班调度是昼夜分班作业计划的具体执行者,负责昼夜不间断地监督、检查作业计划的执行和实施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作业中断脱节,组织正常生产,执行调度会议决议。快速统计和综合分析,负责日、旬、月计划完成情况统计,及时综合反映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分析总结,为各级领导提供生产动态信息或综合性文件材料。
港口调度的任务是在局长领导下,负责全港日常装卸生产的组织指挥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1)根据下达的运输任务,审核平衡各作业区吞吐量计划,具体编制月度生产计划、旬度作业计划和昼夜分班作业计划,并保证全面完成。
(2)按照工艺方案,合理运用劳力、机力、库场、泊位及其他设施,充分发挥港口通过能力,努力压缩车船停港时间。
(3)根据货种、货流、车船到港变化情况,平衡调整各作业区的作业安排,组织均衡生产,保证船舶作业安全,提高货运质量。
(4)掌握车、船装卸作业进度和货物集中情况,联系铁路、航运和物资部门,搞好车、船、货衔接。
(5)编制保证专线和班轮、成组、集装箱、特运、成套设备和重大件为重点的装卸方案,并组织实施。
(6)检查安全生产及客货运输质量,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7)负责联系运输船舶的燃料、淡水、食品等项供应和船舶临时修理工作(船籍港除外)。
(8)负责向调度会议汇报安全生产、客货运输质量情况和存在问题,监督检查各单位有关生产方面决议执行情况。
(9)负责日常生产快速统计和生产日报的编制工作。
(10)按旬、月作出调度工作小结,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以不断提高调度工作水平。
(11)参与研究制订水运合理流向图,组织合理运输,按计划组织货物集中、备载和疏运,合理使用库场,不断扩大库场通过能力。
(12)按日将旬计划内外贸船舶靠泊、装卸、预计离港时间的动态,通告各外代分公司。
港口最重要的作业就是装卸作业,装卸作业技术方案是港口运输生产计划的工艺设计,是调度工作的流程图。要对每项作业的时间、操作人员、机械的运用都作出相应的规定和调整。其核心问题是作业排序问题,它是港口生产过程控制的重要理论。在通常情况下,船舶、车辆装卸作业的排序一般按照先计划内后计划外,先重点后一般,先客、货班轮后其他船舶,先到达先装卸的原则来安排。然后再考虑把外贸的到期货、季节性货物、节日物资、军用物资以及潮汐变化对船舶进出港可能产生影响等货物列为重点。这也就构成了一般的作业排序问题。在出现大量车、船排队的情况下,则要根据专门的作业排序理论编制。
3)铁路车站调度工作
铁路车站调度人员主要通过编制阶段计划进行调度指挥。
阶段计划的内容虽然有很多项,但在编制时主要是确定出发列车的车流来源、调车机车运用和到发线运用这3个互相联系的问题。编组站衔接的方向多,出发列车的数量大,在选择每一列出发列车的车流来源的同时,应兼顾其他出发列车的集结过程,以确保本阶段和本班所有出发列车都有车流来源保证;调车机车运用计划用于合理安排每台调车机车在本阶段必须完成的调车工作以及这些调车工作的时间,它是车站阶段计划中的关键内容。只有合理运用调车机车,正确组织编解取送,才能加速调车场的车辆集结过程,实现列车出发计划,并为完成装卸车任务和缩短货车停留时间创造条件。调车机车运用计划按驼峰机车、牵出线机车、取送调车机车分别编制,尽可能使各台调车机车的作业在内容和时间方面相互配合;到发线运用计划是规定本阶段内所有到发列车占用到发场线路的计划,应主要考虑紧凑使用到发线和减少交叉干扰两方面的问题。
由于客观情况的变化,如车流的到站和数量、列车到达的时刻、机车供应的情况都可能发生变化,而不能按照原来拟订的计划实现时,车站调度人员应采取必要的调整措施。
4)航空站作业指挥
目前我国民航的航行管制由组织生产的航行调度和实施指挥的飞行管制两部分工作组成,其主要任务如下。
(1)做好飞行的组织和保障工作 在飞行值班首长的领导下,按照飞行条例、飞行指挥工作细则及有关飞行规定,负责组织一切参加飞行人员和保证飞行人员、设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工作。
(2)防止飞机在空中和在机场地面活动中相撞 航行各管制部门负责维持空中交通秩序和机场秩序,防止飞机在空中发生相撞及在地面滑行时碰撞障碍物。
(3)合理控制空中交通流量 有效地利用空间、时间,提高在单位时间内有限区域的空中交通容纳量,这是航空管制工作中的技术性问题。对于一个机场、一个区域、一条航路来说,在同样的管制设备和导航设备条件下,同时的容纳量是有限的。按照一定设备条件,同时容纳量只能允许达到或接近最大的流量。所以,必须合理控制在同一时间内到达、飞经机场的在航路上的飞机数量,并不断提高机场和空间的利用率。当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已明显地看出某一地区空中交通容纳量不能再增加时,应及时通知有关单位,限制飞向该地区飞机的起飞时间,并指定准许飞入该地区的时间和调配事项,以确保空中交通始终保持合理的流量。
(4)提供保障安全飞行的情况 飞机飞行期间,飞机驾驶员除靠飞机本身的设备搜集有限的与飞行有关的资料外,大量与安全飞行有关的情报都是由航行管制部门提供的。
(5)提供安全措施和建议 尽管飞行活动是依据有关规章制度进行组织和实施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总会有因情况变化或主观错误而发生妨碍飞行安全的现象。根据执行规章制度中发生的问题,航行管制部门应提出进一步的安全措施和有利于飞行安全的建议。
(6)保证及时提供导航设备 飞机飞行中,无论驾驶员技术的高低和天气条件的好坏,都应当使用导航设备,以保证领航的精确程度。当前我国飞行量较小,地面导航设备不采用昼夜持续开机的工作方式,而是根据管制部门的通告进行开机和关机。为保证飞机沿预定航迹飞行、正确地进近和着陆,航行管制员应根据飞机的位置报告和雷达资料,准确掌握地面导航设备的开关时间。在导航设备为空中飞机导航的过程中,航行管制员应不断注意导航设备工作状况。发现设备不正常时,应及时通告导航勤务部门检查。
(7)提供遇险飞机的情况 当飞行中的飞机发生特殊情况时,如已构成遇险、紧急或失事等情况,航行管制部门应立即将已掌握的最后资料,报告负责组织救援的单位,并尽力搜集发生特殊情况飞机的进一步资料,为搜寻和援救工作提供可靠的情报。
在我国,国境内的航行管制工作规定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组织实施,民航飞机和交由民航保障的其他部门飞机的飞行,在空军统一管制的原则下,由民航负责实施具体管制工作。为便于各级首长组织实施飞行,按照民航行政机构的分级体制状况设置各级指挥调度室,作为各级首长组织实施飞行的办事机构。各级指挥调度室除受同级首长的领导外,在业务上直接受上级指挥调度室的领导。航空站指挥调度室是最基层的航行管制单位。指挥调度室是航行调度室和航行管制室的统称。航行调度室负责飞行的组织工作,航行管制室负责飞行的管制工作。航空站指挥调度室由站调和机场管制塔台组成,负责组织本航空站区域内的飞行,申报飞行计划,组织各勤务保障工作,对本站区域内的所有飞行活动实施管制。飞行活动繁忙的航空站,或在同一个航空站区域内有几个机场时,通常还设进离管制室,负责飞机进场和离场的飞行管制工作。
其中,航空运输企业调派飞机、空勤组和对飞机进行飞行管理的工作,称为航行调度,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称这一工作为航务控制,其主要工作如下。
(1)飞行预先准备阶段的航行调度工作 航空站的飞行组织工作是在航空站值班首长的指挥下,通过航空站航行调度室实施的。预先准备工作通常在飞行前一日进行。遇临时或紧急飞行任务时,预先准备也可以在飞行前,与直接准备阶段合并进行。
(2)飞行直接准备阶段的航行调度工作 直接准备工作在预先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在这个阶段中,最突出的矛盾是决定飞机的接受和放行,以及决定机场天气的适航程度,这是关系到飞行安全与正常的一个重要“关口”。
(3)飞行实施阶段的航行调度工作 飞行实施是保证飞行安全和完成飞行任务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随时可能出现各种不正常的情况,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
(4)流量控制 流量控制分为长期流量控制、飞行前一日流量控制和临时流量控制三种。制订班期时刻表属于长期流量控制,飞行前一日航行调度预先准备工作中拟定的飞行计划,也是为了流量控制,但最关键的还是要做好临时流量控制。因为长期流量和飞行前一日流量控制,都是事前的计划和安排,有充足的时间可供考虑和更改,而临时流量控制是在实施阶段中,原定计划被打乱或者突然发生一些不利因素的临时情况,处置迟缓和错误会进一步影响流量控制,甚至会造成严重空中交通堵塞和聚集。因此,除认真搞好实施前的流量控制外,必须对临时流量控制予以重视。流量控制主要依据飞行活动情况,机场地形和机场跑道、停机坪以及通信、导航、雷达设备条件,航行管制员的技术水平和管制单位在所辖区域内的单位时间的管制能力等因素进行。
航行调度员(或航行管制员)根据飞行计划和当日的飞行动态的实际变化,已明显看到将要在某一地点既定的时间内,除已经实施飞行的飞机外,不能再容纳其他飞机行进时,或者只能按一定的速度(时间)行进时,应立即对以后飞机采取措施进行流量控制,并将对其后飞机采取的流量控制措施通知该机和有关的航行调度室、航行管制室采取相应的措施,共同做好空中交通流量控制,保证飞行畅通和安全。
(5)飞机班期时刻表的执行 严格执行班期时刻表,努力提高正点率是保证运输生产活动工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运输质量的具体体现。各级运输服务部门都要采取有效措施,争取班机的正常飞行,避免由于工作差错而造成延误、取消。由于运力等原因,需要提前、延迟、取消国内班机飞行或需要变更班机规定的经停站,由大型飞机换成小型飞机时,应尽早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如因气象等原因取消正班飞行时,次日应安排补班。遇班机延迟,有关经停站应尽可能缩短飞机停站时间,争取完成当日飞行计划。此外,班机也不应无故提前起飞。各级运输业务部门,应按月分析由于运输服务原因影响飞行正常的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6)飞行结束后的航行调度工作 飞行结束后的航行调度工作,主要包括飞行后的讲评、听取空勤组汇报、统计飞行架次和飞行正常性、填写工作日志等。这是总结组织保证飞行安全和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