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近代河北新市区开辟与交通发展相关性分析
随着近代北方对外贸易、工业、金融中心地位的逐步形成以及天津的城市规模有了进一步的扩大。20世纪初,中国政府开辟了河北新市区和扩展了旧城的西北地区;天津的租界亦由4国增加到9国,租界面积比以前增加4倍有余。当时的天津城区,包括有河北新市区、旧城区和各国租界区,总面积为16525平方千米(即24813亩)。天津城区面积的扩大,是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口剧增的必然结果,同时城区面积扩大,增加了城市空间载负能力,为容纳更多的人口提供了客观条件。1900年后,华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八国联军侵入津城后,拆除了旧城城墙,开辟为东、西、南、北四条马路,旧城的中心地位开始瓦解。1901年袁世凯接替李鸿章出任北洋大臣,继续推行新政[15]。当时由于海河沿岸被各国列强开辟为租借地,使得天津的城厢一带地区失去发展的空间,袁世凯决定在海河以北地区进行开发。鉴于通往京、保的老龙头火车站已处在俄、意、奥三国租界的包围之中,所以袁世凯首先从窑洼桥桥口向北开辟了一条直路,即今中山路,直抵京津铁道线,同时修建新车站一座;然后又开辟了经纬垂直相交的网格状道路,修建了一大批官署、学校、花园和工厂,民国以后的历届政府所在地均设于此,采用各种行政手段推动新市区的发展。自此,天津市区又向旧城东北方向大幅度延伸。由于市区范围的扩大,1910年,天津地方当局决定把租界以外的整个市区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区,以便加强行政管理。其中以中、东两区最为繁华,是为天津设立区级行政建制的开始。
表3-1 各国租界概况表
资料来源:罗澍伟.近代天津城市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327.
总之,“由于租界的开辟和袁世凯对河北新区的开发,使得天津城市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城市面积有了较大的扩展,旧城区、租借区和河北新区三大块连成一片,市区面积为16.5平方千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