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便民初衷的客票代售点
铁路客票代售点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此之前,火车票的发售都在各个火车站的售票窗口,这使得每到客流高峰期,火车站的压力都很大,一边是大量的人流排队购票,一边是拥挤的人群等待进站候车,很容易形成人流对冲,对公共安全形成很大的威胁。代售点的开设,有效的缓解了春运等节假日期间火车站的压力。而且更值得一提的是,代售点是铁路转换经营机制的一个关键性的举措。
1.铁路客票代售点的设置
根据铁道部2007年颁布的《关于规范铁路多元经营客票销售代理点经营管理的规定》,铁路多元经营客票代售点是由铁路局全资或控股的多元经营企业申请设立、经铁路局审核批准、与铁路客票计算机发售和预订系统联网,依法从事铁路客票代售业务的经营单位。铁路多元经营开办客票代售点是满足旅客便捷购票需求、扩大客运市场营销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客票代售管理、遏制倒票问题的有效手段,是增加就业岗位、妥善安置铁路富余职工的重要渠道。
随着计算机联网售票系统的不断完善,铁路客票代售点也逐渐增多。除了铁路多元经营企业自身开办的客票代售点,还设有社会代售点,也就是由铁路系统外的社会企业开办的火车票代售点。按规定,由铁路局客运处负责客票代办点的布局规划与审批,一般将客票代售点设在旅游景点、繁华商业街、居民密集的社区内。客票代售点的代理条件各地各不相同,以北京为例:必须是企业法人,营业范围有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铁路客票代理业,注册资金或固定资产不少于50万元;必须购买铁路局提供的价值7万元的电脑售票机;客票代售点与铁路签订客票销售代理合同,缴纳代理押金和管理费。车站负责代售点售票人员的培训、计算机售票系统的维护及业务指导,代售点每天向车站上缴客票收入,并遵守铁路相关的规章制度。此外,客票代售点按照接入点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与车站联网,由车站具体管理;另一种直接利用企业自身网络同地区中心直接联网。对于铁路部门来说,铁路客票代售点的设置基于以下三个考虑:
一是,客票代售点属于劳动密集型项目。铁道部规定,铁路多元经营客票代售点用工,原则上应使用铁路职工,必须聘用其他从业人员的,应报铁路局多元经营管理部门批准。由于客票代售点有利于发挥铁路富余职工的专业技能,加上政策明确,效益稳定,各地的多经客票代售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逐年递增,并日益成为劳动密集型项目。以上海和北京两大城市为例:截至2010年7月底,上海地区共开设多经客票代售点(即铁路多元经营企业自办的火车票代售点)270个,售票窗口314个,从业人员达五百多人[7];截至2009年底,北京局代售处由589家企业法人承办866个售票窗口,提供就业岗位1 732个。其中社会企业535家承办611个售票窗口(社会代售点),占代售点总数的70.6%,提供就业岗位1 222个;铁路多种经营企业54家承办255个售票窗口(多经代售点),占代售点总数的29.4%,提供就业岗位510个。[8]
二是,客票代售点是铁路客票销售的重要渠道。借助多元经营客票代售点的快速发展,铁路的客票服务网络遍布城市中心及周边城镇,在铁路自身的市场辐射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旅客购买火车票的便捷度也在不断提升。到2010年7月底,上海地区多经客票代售点销售车票占到上海直属站客票总量的50%以上,成为铁路客票销售的重要渠道;到2009年底,北京客票代售处累计发售客票4 146.3万张,占北京局客票发售量的24.5%,其中北京多经代售处发售客票311.3万张,占代售处发售客票的7.5%。
三是,多元经营的客票代售点还是铁路客运市场信息的采集点。过去由于技术较为落后,铁路又是个庞大而且管理高度集中的系统,运作上比较复杂,市场应对灵活度较低。而多经客票代售点相对更了解市场和顾客需求,可以在应对市场变化、客运营销战术调整等方面为铁路部门提供及时的信息反馈,客观、及时地反映客观的市场需求。
2.铁路客票代售点的便民功能
20世纪90年代之前,旅客购买火车票的场所只有车站售票大厅。自从有了遍布城市中心及周边城镇铁路客票代售点后,大大方便了旅客购买火车票。以上海为例,火车站仅有四个:上海火车站(北站)、上海南站(2006年投入运营)、上海西站和虹桥火车站(2010年投入运营),但代售点却遍布各中心城区和郊区。目前,上海站采取“旗舰+零星”的模式,增加代售点数量,优化代售点布局。开设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旗舰代售点10个,并在市区方圆2公里范围内和郊区大城镇均设有客票代售点,方便旅客就近购票,代售点发售张数和售票进款达到车站总量的50%以上。春运期间,代售点与车站同时售票,大大增加了售票窗口的数量,使得购买车票的公众排队时间较大幅度的减少。
无疑,铁路多元经营开办的客票代售点极大地拓展了旅客购票渠道、有效满足了旅客便捷购票需求、促进了铁路客运市场营销、增加了就业岗位等。这种制度优化策略正是洞悉铁路传统售票制度中的缺口和薄弱环节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的制度建构,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铁路售票管理制度体系,提升和强化了其行政管理效力。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如何规避相关客票代售点工作人员进行倒票以谋取私利,使得这种代售票制度更好地契合其设计初衷,从而提高该制度的正外部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