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国际贸易管制概述
国际贸易管制在我国一般被称“对外贸易管制”,主要指:对外贸易经营者登记管理、出入境检验检疫、外汇管理等制度。具体施行:进出口禁止、限制、自动许可、进出口收付汇核销、反倾销、反补贴、保障等管制措施。
管制的对象:货物进出口贸易管制、技术进出口贸易管制、国际服务贸易管制。本书只重点介绍有关货物和技术进出口贸易管理制度、措施;相关进出口许可证件申领流程及其进出境清关规范。
一、国际贸易管制的目的和分类
1.目的
(1)保护本国经济利益,发展本国经济;
(2)推行本国的外交政策;
(3)行使国家职能,以进口管制为重点。
2.分类
二、国际贸易管制目标的实现
1.海关监管是实现对外贸易管制的重要手段,商务部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依据国家对外贸易管制政策发放各类许可证或文件,由海关验证审核:“单”(包括报关单在内各类报关单据及其电子数据)、“证”(各类许可证件及其电子数据)、“货”(实际进出境货物)此三要素是否相符。
2.“证”是海关确定进出境货物合法性的先决条件。
“单、证、货”三要素互为相符是海关确认货物合法进出口的必备条件。“单”与“证”是货物清关流程中在报关环节向海关申报时需要提交的资料。海关只有在确认“单单相符”、“单货相符”、“单证相符”、“证货相符”时,申报人在办结完税费缴纳的情况下才给予货物的放行。
三、国际贸易管制基本框架与法律体系
1.基本框架
我国国际贸易管制主要由海关监管制度、关税制度、对外贸易经营者的资格管理制度、进出口许可制度、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进出口货物收付汇管理制度以及贸易救济制度等构成。我国国际贸易管制主要内容可概括如表2-1所示。
表2-1 国际贸易管制概要
2.法律体系
四、相关许可证件样本
图2-1 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
图2-2 出境货物通关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