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用施工技术
轨道交通地下工程的结构类型及施工方法应根据区间隧道及车站的规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条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一般常用的施工方法有明挖法、盖挖法和暗挖法三种。
1. 明挖法
明挖法适用于线路较浅的地段,一般几米深较适合。其优点有速度快、工期短、易保证工程质量、工程造价低等。但其缺点是:对地面破坏大,严重影响周围居民及道路交通;受气候影响大;拆迁大;软土条件下受坑内土坡的稳定性影响。
明挖车站一般采用矩形框架结构,根据功能要求,可以设计成单层、双层、多层或单跨、双跨、多跨等型式,如图3-1所示。
2. 盖挖法
盖挖法施工的车站结构,从结构形式上看,与明挖法并无大的不同,它是通过打桩或连续墙支护侧壁,加顶盖恢复交通后在顶盖下开挖,灌注混凝土进行施工。
与明挖法比较,其特点是:在地面交通繁忙地区可以很快恢复路面,尽可能小的影响交通,但其施工难度要大于明挖法。
图3-1 明挖法施工的车站
3. 暗挖法
暗挖法有盾构法和矿山法两种技术。
传统的盾构车站可采用单圆盾构、单圆盾构与半盾构结合或单圆盾构与矿山法结合修建。近年来开发的“多圆盾构”等新型盾构,进一步丰富了盾构车站的型式。
虽然盾构机成本高昂,但可将地铁暗挖功效提高8到10倍,而且具有在施工过程中振动小、噪音低等优点,在松软含水地层中及城市地下管线密布,施工条件困难地段采用盾构法施工的优点尤为明显。而盾构法的矩形断面与圆形断面相比,其有效使用面积增加20 %以上。图3-2、3-3所示分别为圆形盾构机和矩形断面盾机构。
图3-2 圆形盾构机
图3-3 矩形断面盾构机
传统矿山法以人力、小型机械化开挖、钻爆开挖等方式在横断面上分部开挖,纵断面上正台阶或反台阶开挖。这种施工方法多用于岩石地层。在松软地层中,施工难度和土建造价要高于明挖法车站,且其施工工艺落后,安全性较差,近年有逐步被新矿山法取代的趋势。图3-4所示为采用矿山法施工的车站。
图3-4 矿山法施工的车站
新矿山法,又称为新奥法(NATM,奥地利学者20世纪50年代提出)或浅埋暗挖法,强调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和开挖面的空间约束作用,及时对围岩进行加固,如图3-5所示。
图3-5 新矿山法技术
(二)车站设施常用技术
车站的主要设施包括站台、站厅、售检票设施、通道楼梯与扶梯、照明设施、风厅风道设施、设备用房、管理用房等。各设施在其布置设计时都运用了相应的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