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内容
为促进城市区域融合与协调、推动城市空间优化与提升、提高交通出行效率、缓解城区交通压力、改善交通环境、应对城市机动化,各大城市都在规划构建多层次轨道交通线网系统。随着广州轨道交通线网的形成,换乘车站将日益增多,如何优化换乘车站设计,在保证合理快捷换乘功能的同时尽量压缩车站规模是目前换乘车站设计的技术重点。
广州地铁2号线调整工程万胜围换乘车站在设计技术上不断探索,不断提高和创新,新技术不仅解决了建设过程中的难题,更重要的是节省了建设成本,加快了建设速度,提高了质量,而且将为以后的地铁运营节省了成本。万胜围站的设计本着“安全、实用、经济、高效”的原则,遵循以人为本、技术创新的设计理念,在总结广州地铁1、2号线设计及施工经验,分析运营情况的基础上,经多方研究和论证,在设计中采用了一系列的新技术和创新,成为国内地铁车站工程建设的样板。图3-8所示为万胜围站总平面图。
图3-8 万胜围站总平面布置图
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1)地下两层十字侧岛换乘方式研究。
(2)换乘车站设备管理用房合并布置技术。
(3)针对万胜围站存在深厚软弱土层的地质特点,开展围护结构设计技术和施工技术的研究,探索安全性、经济性和合理性相结合的围护结构模式。
(4)车站过街功能解决办法研究。
(5)玻璃加马赛克(柱)墙面在地铁公共区应用技术。
(二)主要技术性能
1. 采用地下两层十字侧岛换乘车站
万胜围站是国内乃至全球首次采用地下两层十字侧岛换乘车站,换乘直接方便。在负一层的2号线采用前三个站侧式浅埋,设计及施工也可借鉴前三个站,4号线路往北要过珠江,区间将采用盾构的施工方法,这就要求线路有足够的埋深和线间距,那么万胜围站4号线车站宜采用在2号线之下的岛式站台。2号线站台与站厅同在负一层,乘客过闸后就可直接乘坐2号线,2号线下车乘客可利用付费区扶梯直接下负二层,与4号线进行换乘,两线换乘都可在节点解决,换乘距离小于10 m,换乘直接方便;车站埋深最浅,达到控制车站规模、降低造价的目的,如图3-9所示。
图3-9 世界首创地下十字侧岛换乘车站
2. 设备管理用房资源共享
地铁2、4号线设备管理用房资源共享,不仅节省用房面积,缩小车站规模,更有利于车站管理运营,2号线东延并增加万胜围站,是为了实现2号线与4号线的换乘,设计和施工必定是同步进行。2号线与4号线都由广州地铁总公司经营管理,因此万胜围站可当做“一个”车站来设计与管理:站厅两线共用,乘客进闸后再选择乘坐的线路;设备、管理用房布置上打破以往分线设置的方法,采用合并设置的方式。车站管理设备用房合并的原则为:
(1)车站管理用房:车站管理以一个站管理考虑,其面积参考2号线技术要求,除车站控制室适当加大外,其他管理用房按一个站的面积考虑。
(2)环控用房:隧道通风部分分两条线设置,用房分开;车站通风空调按一个站综合考虑,只设一套大系统,设备用房合并。
(3)配电:合并用房,合用一套系统,不同线路分柜供电。
(4)通信用房:合并用房,分线路监控,用房面积是一条线的1.5倍左右。
2号线、4号线车站实现资源共享,不仅能节省用房的面积,缩小车站规模,更有利于车站的管理和运营。但由于共用房间,两线的管线都会从一个房间引出,增加管线综合的难度,设备管理区的走道和层高在设计时要留有余地。
3. 站内非付费区过轨通道设计巧妙
站内非付费区过轨通道设计巧妙,既解决了2号线侧式站台的过轨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十字路口的过街功能,一举两得。
侧岛换乘车站虽然换乘方便,但由于车站站厅被2号线轨道隔开为南北站厅,2号线的乘客也存在选择正确站台的问题。因此在站厅非付费区设计有下穿2号线轨道的通道连接南北站厅。2号线乘客进站后,可通过过轨通道调整站台;来自4号线换乘的乘客4号线站台就可选择相应的扶梯,到达要换成的2号线站台。由于本站设置在十字路口下,非付费区的过轨通道同时也解决了十字路口的过街功能,一举两得,如图3-10所示。
图3-10 站内非付费区过轨通道
4. 车站公共区(柱)墙面装修采用玻璃加马赛克
车站公共区(柱)墙面装修大胆采用玻璃加马赛克,经济实用,简洁通透。车站装修材料的选择具有超前性。在工业化、模式化、装配化原则下努力创新,公共区装修大胆采用玻璃加马赛克(柱)墙面,如图3-11、图3-12所示。
图3-11 站内公共区墙面装修采用玻璃加马赛克
玻璃模数为1 580 mm宽,充分考虑了广告灯箱和其他设备箱的安装方便。玻璃加马赛克(柱)墙面经济实用,简洁通透,效果甚佳,为日后地铁车站的装修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另外,通过对设备管线的整合,把车站公共区用天花板分区设计。两侧A区为主要管线,采用多孔铝天花板,高度为3 000 mm;中间B区利用管线不多的优势尽量抬高,改善车站的空间效果,中间B区天花板采用彩色吊片动感的波浪构图,寓意广州地铁的建设高潮一浪接一浪。
图3-12 玻璃加马赛克(柱)墙面效果甚佳
(三)技术特点
(1)广州地铁2、4号线换乘车站万胜围站是全球设计上首次采用地下两层十字侧岛换乘车站,换乘直接方便;车站埋深最浅,达到控制车站规模、降低造价的目的。
(2)车站设备管理用房布置上打破以往换乘车站分线设置的方法,而是采用合并设置的方式,车站两线实现资源共享,不仅能节省用房的面积,缩小车站规模,更有利于车站的管理和运营。
(3)车站基坑支护方案一采用加筋深层搅拌桩与土钉、预应力锚杆相结合的形式。支护方案二采用搅拌桩将软弱土层加固后再进行放坡,基坑深度达17m。这两种围护结构形式在广州地铁的深基坑工程中是第一次采用,为节约、高效地进行地铁建设提供了成功经验和可行办法。
(4)车站结构采用弹性地基上的等代框架法进行内力分析计算。
(5)站内非付费区过轨通道设计巧妙,既解决了2号线侧式站台的过轨问题,同时也具备了十字路口的过街功能,一举两得。
(6)车站公共区装修具有超前性,大胆采用玻璃加马赛克(柱)墙面,经济实用,装修效果简洁通透。
(7)负责环控设备配电与控制的环控电控柜采用了先进的智能配电与控制系统,采用工控机与总线轻松地实现远端设备的检测与控制,同时节省了控制电缆的使用,避免了电缆敷设的困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