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内容
车站屏蔽门系统将车站站台与行车隧道区域隔离开,降低车站空调通风系统的运行能耗,减少列车运行噪声和活塞风对车站的影响,防止人员跌落轨道产生意外事故,为乘客提供舒适、安全的候车环境,提高地铁的服务水平。
1. 屏蔽门系统组成
屏蔽门系统主要由门体、门机驱动系统、电源装置及控制系统四个部分组成。屏蔽门门体由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端门、支承结构、门槛等组成,每个门单元安装一套门机(包含驱动系统、传动系统、行程开关等)。
系统采取RAS设计技术,软硬件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同时遵循了模块化和冗余设计的原则。门机驱动系统由电机、减速箱、门锁和传动装置等组成,电机为无刷直流电机,电机与涡轮蜗杆减速箱直联,在减速箱输出轴上有一与齿形皮带相啮合的齿轮,以皮带传动。
每个车站配置一套电源装置,给屏蔽门驱动及控制设备供电,主要由UPS、蓄电池组、开关柜等组成。屏蔽门控制系统由中央接口盘(PSC)、就地控制盘(PSL)、远方报警盘(PSA)、门控单元(DCU)和连接这些装置的通信网络、接口控制部件构成,系统内部连接有现场总线和硬线两种形式。每个车站的中央接口盘(PSC)由两个屏蔽门单元控制器(PEDC)及PEDC与系统内其他设备、接线端子、接口设备、PEDC的控制配电回路组成。屏蔽门系统重要的状态及信息可以通过与机电设备监控系统的接口上传至车站控制室操作终端及控制中心。图3-13所示为门体标准单元示意图。
图3-13 门体标准单元示意图
2. 系统功能及控制功能
屏蔽门提高了地铁运营的安全性,防止乘客因拥挤或意外掉下轨道,保证站台乘客候车安全;为地铁线路实现无人驾驶创造条件,提高了运营效率;有效阻隔列车运行活塞风进入站台,减少了站台区域气流热交换,降低车站空调能耗,节省运营费用;提高车站环境的舒适性,减少列车行驶噪声和活塞风对站台候车乘客的影响。
除此之外,屏蔽门还具有控制及监视功能,控制功能可分三个层次实现:系统级控制、站台级控制和手动操作。
① 系统级控制是在正常运行模式下由信号系统直接对屏蔽门进行控制的方式。在系统级控制方式下,列车到站并停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时,信号系统向屏蔽门发送开/关门命令,控制命令经信号系统(SIG)发送至屏蔽门单元控制器,单元控制器通过DCU对门体进行实时控制,实现屏蔽门的系统级控制操作。
② 站台级控制是由列车驾驶员或站务人员在站台PSL上对屏蔽门进行开/关门的控制方式。当系统级控制不能正常实现时,如SIG故障、单元控制器对DCU控制失败等故障状态下,列车驾驶员或站务人员可在PSL上进行开门、关门操作,实现屏蔽门的站台级控制操作。
③ 手动操作是由站台人员或乘客对屏蔽门进行的操作。当控制系统电源故障或个别屏蔽门操作机构发生故障时,站台工作人员在站台侧用钥匙或乘客在轨道侧用开门把手打开屏蔽门。
屏蔽门系统的监视功能表现在:屏蔽门系统在站台上设置有PSA,对屏蔽门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及故障报警,具体故障可以细分到模块级;屏蔽门系统通过与机电设备监控系统(EMCS)间的接口,向车站控制室及OCC发送重要的屏蔽门系统状态信息。实现了在控制中心(OCC)及车站控制室对屏蔽门系统状态的实时监视。
(二)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包括:环境条件、运行强度、主要技术参数、可靠性指标、系统测试及试验情况。
(三)适用范围及应用条件
目前,随着大气变暖,全国许多城市地铁都设置了空调系统,屏蔽门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车站空调效率,减少能耗。屏蔽门系统作为车站设备的一个子系统,与信号系统、EMCS系统均有运营接口关系,使屏蔽门系统与列车、信号实现逻辑控制,使各系统、设备间可靠的连锁,进一步保证行车安全。同时,可以方便地在车站控制室查询屏蔽门系统的重要信息。
本系统与相关专业的工程接口较多,如与土建结构、建筑装修、车辆、信号、车站设备监控系统(EMCS)、低压配电、轨道、限界等专业都有接口。主要接口如下:
(1)与信号系统(SlG)的接口。接口界面在屏蔽门的中央接线端子排,两系统之间传递的信息均为安全信号。
(2)与设备监控系统(EMCS)的接口。接口界面在屏蔽门的中央接口盘端子排;两系统间采用数据通信接口(RS485异步串行)连接进行信息传送。
(3)与低压配电的接口。接口界面在电源自动切换箱输出端子排;向屏蔽门系统提供两路三相380 V电源,负荷等级为一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