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轨道交通线路的逐条建成,轨道交通的运营由单条运营发展为多条运营。由于多线运营不是单条运营的简单叠加,多线运营组织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城市轨道交通要实现一体化的运营组织,就是实现车流在整个轨道交通线网上组织的合理化来满足乘客在不同城市轨道交通方式间、不同轨道交通线路间出行过程中安全、舒适、换乘少、快捷的出行需求。实现该目的的组织方法有共线运营和枢纽换乘两种。
(一)共线运营模式
共线运营是指在相邻的两条或多条性质不同的轨道交通线路中,运营列车的交路从一条线路跨越到另一条线路,存在两条及以上列车交路共用某一区段的情况。如德国卡尔斯鲁厄市采用的市域铁路、轻轨及城际铁路之间共线运营的方式。
要想实现共线运营,并不是所有制式的线路之间能够实施共线运营。城市轨道交通典型的系统制式有普通轮轨系统、直线电机系统、磁悬浮系统、自动导轨系统、单轨系统和新型有轨电车系统。这些系统与系统的导向方式、驱动方式、线间距等各不相同,即使通过技术改造也难以实现共线运营,或者即使可以实施技术改造,但成本远不如重新修建一条可共线的线路,因此共线运营适用于同种轨道交通系统制式的线路之间。
采用共线运营,可实现普通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和市郊(域)铁路间的资源共享,在建设上节省一定的投资,但此种模式并不是适合所有情况下的普通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和市郊(域)铁路衔接时采用,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就线路本身条件而言,对于已经建成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当城市轨道交通不繁忙和技术上可通过改造满足共线运营条件时才可采用;若是处于规划阶段的轨道交通线路,则需要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预测该线运能充足,有一定量的跨线客流需求,且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在技术上可通过技术创新或是技术改进来满足共线运营的条件时才可采用。
(二)枢纽换乘模式
枢纽换乘是指当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交汇时,通过分布合理、衔接紧密、高效的换乘枢纽将线路衔接起来,不同线路上的列车在各自的线路上运行,旅客在不同线路间的转乘需通过换乘枢纽站来实现。
当普通城巿轨道交通(地铁、轻轨)和市郊(域)铁路线路衔接交汇且技术条件和实际运营不适合采用共线运营模式时,可采用一体化的枢纽换乘模式将两者衔接起来,采用一体化的换乘组织方法满足乘客便捷、舒适的出行需求。由于枢纽换乘模式中不同线路的系统独立运行,不存在相互干扰,因此枢纽换乘模式可作为各种城市轨道类型线路间的衔接方式。
枢纽换乘模式虽然使用范围较广,对轨道交通类型的限制较少。但是,枢纽换乘模式不仅仅是线路在形式上的简单交汇,更重要的是需要采用一体化的枢纽换乘形式,采用一体化的运输组织方法来减少乘客的换乘时间,提高旅客的运输效率,减少枢纽换乘的客流集散压力。不合理的枢纽换乘形式,不仅增加了投资,反而会造成客流输送效率的降低,增加城市交通压力。因此设计一体化的枢纽换乘形式,以及加强换乘站不同线路的一体化的衔接协调是枢纽换乘模式中需要研究的重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