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孝感市物流发展报告

年孝感市物流发展报告

时间:2024-1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全市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带动了物流需求快速增长。其中,金融业、营利性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增加值分别增长14.9%和13.3%。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5.84亿元,同比增长22.0%;实现旅游总收入115亿元,增长12.0%。2015年孝感市全市公路完成货运量3103.4万吨、较2014年增长1.49%;货运周转量583642.6万吨千米,较2014年下降3.98%。各类物流企业通过专业化服务,呈现出特色物流和专业物流并行的快速发展态势。

一、全市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1.物流需求快速增长。全市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带动了物流需求快速增长。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7.2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9%,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增速居全省第4位,较上年上升1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9.45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705.76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491.99亿元,增长10.6%。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491.99亿元,同比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其中,金融业、营利性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增加值分别增长14.9%和13.3%。邮政业和旅游业发展较快。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5.84亿元,同比增长22.0%;实现旅游总收入115亿元,增长12.0%。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800亿元,达到797.14亿元,同比增长13.2%,较全省平均水平高0.9个百分点。从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33.41亿元,增长13.1%;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3.73亿元,增长13.4%,快于城镇0.3个百分点。从消费形态看,第三产业投资892.78亿元,同比增长25.0%。全市三个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2.5∶49.4∶48.1调整为2.9∶46.4∶50.7,第三产业投资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5年孝感市全市公路完成货运量3103.4万吨、较2014年增长1.49%;货运周转量583642.6万吨千米,较2014年下降3.98%。

2.物流市场主体快速形成。全市物流业通过改造国企、发展民企、引进外企及推进企业物流社会化等途径,形成多种所有制、“大、中、小、特”多种类型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各类物流企业通过专业化服务,呈现出特色物流和专业物流并行的快速发展态势。申通、德邦、圆通、汇通、鑫飞鸿、速尔、佳吉、EMS等国内知名物流企业纷纷进驻我市布局,传化、申通、韵达等发达地区龙头企业在我市建设区域总部基地或设立分支机构,孝感合力通晟、应城长江顺达、云梦长舟等市内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据统计,全市共注册各类物流企业1016家(其中运输类企业102家,仓储类企业113家,综合类企业131家,快递配送类企业279家,货代点262家,冷冻库12个,控温库67个,水运码头41个,大型装卸货场9个),运输车辆18043台,装卸设备1434台(套),运输船舶220艘15.2万载重吨,从业人员62698人。其中市本级(孝南区、高新区、临空区)共注册各类物流企业452家(其中运输类企业62家,仓储类企业61家,综合类企业69家,快递配送类企业97家,货代点117家,冷冻库5个,控温库27个,水运码头12个,大型装卸货场2个),运输车辆5111台,装卸设备61台(套),运输船舶29艘,从业人员18023人。

3.物流基础设施加速构建。物流园区(基地、中心)等物流设施快速发展。全市坚持政府推动,政策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发展理念,把物流园区建设作为推动物流产业的重要途径。孝感锦龙物流园、临空经济区凤凰物流园、孝武集团云梦同诚物流、孝感合力集团通晟物流、湖北春晖集团粮食物流、孝感南方国际商城、新都市、汉川京邦物流、湖北云梦长舟物流、云梦白云物流、安陆凤凰物流、大悟鄂北商贸物流、孝昌京穗物流等一批园区(中心)建设项目迅猛推进。这些基地辐射范围广、集聚效应强,为产业和物流业互动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载体平台,以孝感城区为中心的鄂西北物流中心正积极推进。

4.综合运输体系初具规模。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3701千米(其中:一级93千米、二级1080千米、三级1342千米、四级11186千米),高速公路达到279千米,现代公路交通网络初具雏形;全市港口生产性泊位达到143个,港口吞吐量达到127万吨;内河通航里程542千米,等级航道504千米。基本形成以京珠、汉十、武荆及107、316国道为依托的公路物流网;以京广、汉渝、长荆铁路为依托的铁路物流网;以汉江、汉北河、大富水等水上干线码头为依托的内河物流网;以天河机场为依托的航空物流网。

5.区域物流特色明显。全市物流业在工业、农业、商贸等领域,初步建立了服务不同产业的物流服务体系。有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由传统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的孝感合力运输集团公司;有以铁路集装箱运输为主导的公路、铁路联运的湖北长舟物流中心;有服务于谷物、棉花等农产品物流仓储配送的湖北春晖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有为社会各界提供国际、国内、同城的快递服务等业务的孝感市邮政速递物流公司;有集农产品深加工、家电仓储、超市配送于一体的孝武集团同诚物流公司;有打造家居建材产品展示、仓储、配送于一体的孝感南方国际、云梦白云、安陆凤凰、大悟鄂北物流等。上述特色物流企业为我市多样化发展物流产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流业发展水平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近些年来全市物流业有了较快发展,但物流业增加值明显偏低,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武汉城市圈北部物流集散中心(商贸物流集散基地)的发展目标、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全市目前还没有建成一家能够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服务的综合性物流园区平台,导致物流企业沿街布点,造成城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也严重影响了城市品位。同时,由于物流、信息流的分散难以形成规模、集聚效益。

(2)物流管理体制与物流业健康有序发展不相适应。全市物流业管理尚未形成统一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机制,多家管、多头管的现象依然存在,导致不能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市场优势和产业优势;与物流业发达地区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比较来看,孝感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物流政策体系还不健全,物流理念还需进一步强化,物流业的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协调、组织。由于全市没有一个统一的物流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大家一哄而上搞物流,导致物流基础设施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以物流之名行“圈地”之实等新的“小、散、乱”现象又开始显现,造成投资、土地资源的浪费。

(3)物流业组织化程度与物流业集约集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物流行业进入门槛低,又分布在众多行业,行业发展“小、散、乱”格局突出,资源分散。据统计全市各类物流企业1016家,规模以上(主营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仅有5家,占0.5%,由于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行业经营无序,运输安全、商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既影响优质物流企业优先发展,又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4)物流专业人才严重不足与物流业高端推进的要求不相适应。从部门层面来讲,专业人才短缺,影响了物流政策的研究、制定、规划编制和行业引导;从企业层面来讲,缺乏专业人才难以提高竞争力;从职业教育层面来讲,全市物流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相对滞后,影响了物流产业的发展,难以做大做强。

二、推进物流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三维纲要”,以大力推进“五个跨越”、加快建设“五个城市”为路径,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形成引领现代物流业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进一步壮大市场主体,快速扩大物流规模,大力提高物流效率,努力打造“湖北的苏州”和“魅力孝感”,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开创第三次创业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一是市场运作,政策引导。加强物流业市场化运作,以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为导向,加大对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给予物流企业更高的税收优惠,合理规划物流用地,整合物流资源,促进第三方物流业协调发展。

二是低碳高效、绿色环保。以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农村物流站点建设、运营为核心,完善配套交通基础设施,依靠交通枢纽地位,建设区域性仓储、物流中转,促进多式联运发展,推动物流业的产业集聚,构建布局合理、功能明确、绿色低碳高效的现代物流网络,打造物流生态圈,使物流产业规模化发展。

三是智慧物流,开放发展。以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为支撑,加快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引导物流企业向智慧物流开放发展,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有机结合,提升物流服务效率,降低物流交易成本和金融服务成本。

四是机制创新,整合资源。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营造适合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的比较优势,培育运输供给能力、安全监管能力、市场监管能力,整合资源,推动物流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建立创新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三)发展目标与定位

1.发展目标。围绕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湖北省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的战略定位,充分依托孝感市的区位优势、交通枢纽、产业强市和高新技术,以培育和完善“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绿色高效、协调发展”的孝感市现代物流业为目标,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物流业规模平稳较快增长。实现全市社会物流总额逐年增长20%以上,物流增加值保持持续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

---物流整体运行效率显著提高。供应链管理能力明显增强,物流一体化运作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综合物流成本持续降低,实现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较“十二五”末期下降3个百分点以上;

---物流市场主体进一步壮大。重点培育一批本土农业、商贸、医药、冷链、快递等A级物流企业,引导物流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培育3个物流示范工程,培育7个物流示范园区,引导物流园区规范发展;

---物流网络布局进一步完善。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布局、商品流向、资源环境、交通条件、区域规划等因素,优化物流业的区域布局;多式联运业务网络不断扩大,辐射范围延伸至“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主要节点城市;

---物流科技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大物流信息平台、物流管理软件等关键技术的应用,推动智慧物流发展。大力推广绿色物流,加大绿色物流装备、设施和节能减排仓库的推广使用力度。

2.发展定位。

(1)产业定位。把握现代经济发展和产业运作的基本规律,确立物流业在孝感市的支柱产业地位,实现以现代物流业为支撑的服务业发展模式创新。

(2)辐射定位。区分国际、国内、省际、市内四个辐射层次,通过物流资源整合、资源聚集和服务系统建设等途径,构建对城市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具有带动、支撑作用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孝感市的经济竞争力。

(3)服务定位。通过创新物流服务业态和提升物流服务能力,使现代物流业服务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协调发展,服务于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并在服务中实现产业规模扩张,提升物流服务能力、质量与效率。

(四)空间布局与功能配置

以对接承接武汉、衔接辐射豫南为目标,依托孝感高新区、临空经济区和县市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加快推进孝感市现代物流业集聚。通过物流业布局优化,形成“一带一区三轴”空间布局结构,一带:城市圈物流集聚带,形成环武汉城市圈物流密集发展带。一区:物流核心功能区,包括孝感主城区、临空经济区、生态文化旅游区。三轴:一是现代制造业物流集聚发展轴,沿福银高速和国道316展开,包括临空经济区、孝感主城区、云梦县、应城市和安陆市;二是汉江沿江物流集聚发展轴,以汉川市区为中心,以沿汉江的重点工业镇为主体;三是绿色产业物流集聚发展轴,依托京港澳高速和国道107,串联临空区、孝昌和大悟,对接鄂豫省际。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

在全国即将进行土地重新规划的背景下,孝感市应从整体战略的高度进行相关规划的协调,尤其要在以交通运输场站、仓储设施的规划占地为控制目标的基础上,实现物流功能,防止重复建设和更多地占用土地。结合湖北省物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积极整合市区内的物流园区,支持大型物流产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作为建设省级示范物流园区的主要载体。

(二)完善物流政策法规体系

快速推进现代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推广应用交通运输部、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海关、国检等部门已出台的有关物流标准。出台相关政策促进仓储型物流业设施的更新改造,提高自动化作业和智能库存管理水平。

建立与武汉市和长江经济带的外经贸、财政、税务、统计、工业等部门的顺畅联系,争取在外经贸、海关、企业监管等方面的政策和运作支持,进一步简化、优化通关环境,打破地区之间的封锁和行业壁垒,营造物流业发展的运营效率环境。

(三)增加对物流业发展的投入

首先要以直接关系民生的城市保障型物流设施、物流公共基础设施、物流业结构调整、信息化提升和先进技术应用示范等项目为重点,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同时,要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金投向物流业。支持金融、担保机构为物流业发展提供融资服务,改善物流业融资环境。

(四)推进物流业对外开放与合作

加强同武汉城市圈其他城市的合作,结合汉孝一体化的战略目标,推动两地在现代物流发展领域的紧密合作与积极协调。通过市场配置的作用,逐步实现两地各类资源使用的合理化,充分发挥现有各类物流枢纽的作用,在合理分工的前提下发挥各自优势,协调发展,形成服务于整个武汉城市圈乃至更大区域上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跨区域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五)发挥物流行业组织的作用

对孝感市物流企业进行类别划分,做好行业分类管理。发挥协会作用,启动物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推广应用物流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鼓励行业协会创新思路为企业发展“破冰”;行业协会主要发挥整合资源,助推升级,维护行业秩序三个重要功能。同时,市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可以作为牵头单位,启动包括行业协会商会在内的社会组织登记工作和“一业多会”准入机制,使行业协会间形成良性竞争态势,使孝感行业协会的发展,带动孝感物流产业发展和物流行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撰稿人:钟 敏、叶先敏 孝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刘华安 孝感市物流发展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