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恩施州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现代物流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湖北省现代物流大发展两年行动计划(2014-2015年)》文件要求,积极推进全州现代物流业发展,明确责任,强化管理,真抓实干,努力建设多层次、开放型、高效便捷的现代物流体系,物流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2015年恩施州物流业发展概况
(一)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2015年,全州生产总值670.81亿元,比上年增长9.1%。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其中:服务业完成增加值282.53亿元,是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的1.98倍。与物流业相关的产业快速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244.42亿元,增长9.7%,其中工业增加值197.32亿元,增长8.1%。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6.1亿元,比上年增长1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5.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全年外贸出口5246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9%。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物流业的快速增长。
(二)交通运输条件持续改善
全州已初步形成由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港、水运港为主骨架的立体交通网络,构建了对外开放的“大通道”和“内循环”。铁路方面:恩施正式迈入动车时代,3小时通达成渝经济圈、4小时通达武汉城市圈,恩施正在融入东西部大经济圈。2015年,货物发送量15.26万吨,旅客发送量547万人;公路方面:宜巴高速、恩来高速、恩黔高速开通运营,利万高速、建恩高速等加紧建设,全州高速公路建成总里程达415千米;水路方面:水布垭工程竣工,三峡库区支流航道、恩施港汾水港区综合码头、巴东港货运综合码头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航空方面:机场二期扩建完工,新开通恩施经武汉至昆明、恩施至西安和杭州的航线。
(三)物流市场主体实力增强
全州八县市物流企业由十二五初的97家,发展到现在的194家,其中运输型物流企业(含快递公司)92家,从事运输、中转、配送及信息服务的综合型物流企业(含货代公司)77家,仓储型物流企业25家。全州货运车辆达23072辆、83093吨,其中整车运输车辆1881辆,甩挂运输牵引车84辆,甩挂运输挂车67辆。全州重点物流企业30家,其中省级重点物流企业5家、示范物流企业2家,国家AAA级以上物流企业6家,取得ISO-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5家。全州诚信物流企业五星级2家、四星级3家、三星级3家。
(四)多式联运开始起步
全州已有公铁联运、水陆联运和公航联运等多式联运企业8家。公铁联运主要依托宜万铁路开展矿石、农资、大宗建材、医药、石油、沥青、食盐、农产品等运输;水陆联运主要依托长江开展煤炭、建材、大中型机械、汽车及配件运输;公航联运主要依托恩汉航班为邮政快递提供国际国内快速投递。
(五)农村物流建设加快发展
以“培育主体、建设站场、构建网络、注重效益”为基本思路,重点加强农村物流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提高交通物流服务“三农”综合效益。积极开展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物流节点改造工作,2015年纳入计划的9个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改造项目已全部完工,完成投资2227万元,11个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改造项目正加快实施。重点培育恩施华硒、高山、益寿、汇龙、馨源、安普罗等一批本地享有名气和具有竞争实力的农产品流通企业,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对接大型批发市场和超市的产销模式,降低了物流成本。部分试点企业减少流通环节1~2个,流通费用下降4%左右。带动企业新建冷库10座,新增冷库库容14万吨,购置冷链配送车11台,新建2400平方米的农产品深加工区和2000多平方米的预选包装车间,新增20套加工设备和5套检测系统。
(六)物流信息化建设取得成效
加强全州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州内52家物流企业在平台注册,并建立电子档案。推广应用普通货运管理软件和仓储管理软件,提高了物流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区域物流信息网络建设,州交通物流发展局创办了恩施物流网,建始开通金建始农村物流信息网,鹤峰创办鹤峰县信息网,来凤开通龙凤农村物流网;恩施好又多华硒物流园现代物流信息中心的物流信息平台已建成对外运营,滚动播放恩施地区车源信息、货源信息、全国农产品交易价格指数、恩施农产品供求信息。中心运营情况良好,已入驻各类物流企业、商贸企业等259家,全面建成后可实现年物流信息发布70多万条。
二、推进物流业发展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切实加强调查研究工作
各职能部门着力研究我州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重大和突出问题,为州委州政府和上级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州发改委组织县市开展了全州冷链物流发展情况调研和电子商务、快递物流企业发展状况调研,收集了全州农产品产销量、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及电子商务、快递物流企业基本情况等一系列调查资料,及时汇总报省。州发改委会同州物流局开展了全州物流企业基本情况调查。州物流局对“华硒物流园+华硒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双向农村商贸流通平台进行调研,探索发展城乡配送物流服务方式,完成《恩施女儿城物流-商贸综合体调研报告》和《恩施州开展多式联运调研报告》等调研课题。
(二)扎实开展项目储备工作
认真做好重大物流项工程包储备项目的筛选工作,根据国家发改委的通知要求,组织县市共申报储备项目21个,总投资75亿元,已进入国家和省重大物流工程项目储备库。加强项目库建设,围绕十三五经济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策划工作,组织县市编报恩施州现代物流业十三五重大项目库,储备项目65个,总投资390亿元,部分项目被纳入省、州“十三五”重大专项项目库。
(三)全力推进物流重点项目建设
恩施货运中心站、宣恩天宇物流园、恩施易事通现代物流园、恩施华硒物流园、利川市物流园等一批物流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先后建成投入使用。来凤县龙凤物流园、恩施市松树坪物流园、鹤峰县综合交通物流中心、巴东火车站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正有序推进。恩施中药材批发市场和旅游产品大市场也在谋划之中,这批重点项目将推动我州现代物流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四)大力促进物流企业发展
积极申报省级重点物流企业。引导、支持我州有条件的物流企业申请国家A级物流企业认证评估,成效显著。来凤金龙物流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第四批省级重点物流企业。恩施州易事通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恩施鹏程物流公司由3A级物流企业升级为4A物流企业。华硒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巴东金字山运输有限公司、巴东兴达物流有限公司、来凤金龙物流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3A级物流企业,目前,全州已有6家国家3A级物流企业,标志着物流企业在专业化、现代化、标准化建设上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各职能部门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努力为现代物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向国家和省争取物流业的优惠政策,并结合恩施州的实际将各项优惠政策细化,力求将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有效支持物流企业发展。积极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支持州级重点项目物流建设。
三、恩施州物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恩施州物流业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总体来看,与发达地区的物流发展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存在的制约因素较多。
(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全州建成投入营运的物流基础设施不足,部分规划内物流园区建设推进缓慢,影响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土地、环保等刚性约束持续增强,项目招商和征迁协调等工作面临的困难日益突出。园区建设不配套,主要运输通道供求矛盾突出。
(二)物流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全州物流业集约化、规模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低,物流服务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与市场需求尚存不小差距,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衔接不畅,综合交通运输效益未能充分发挥,多式联运成效不高,竞争力强的现代物流企业数量不多,物流企业间缺乏合作,物流服务效率偏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物流转型升级任务繁重。
(三)物流发展体制有待理顺
物流管理资源有待整合,交通物流、邮政物流、商贸物流等各自为政,物流企业同时遭遇多头管理和管理缺位的烦恼,缺乏统筹规划导致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难以避免。
(四)人才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现代物流专业人才短缺。现有物流企业大多是从传统物流企业经过新的管理理念输入发展起来的,物流从业人员主要是原有从事运输、仓储等行业的员工,物流业务素质不高,缺少高层次的现代物流管理和经营人才,影响物流企业做大做强。
四、加快恩施州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管理体制
建立恩施州现代物流业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现代物流业的宏观领导。明晰各部门物流管理职能职责,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统一管理、统一决策、统一规划、统筹发展,切实解决物流管理政出多门、职能交叉、各自为政的体制机制问题,全面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
(二)规范市场秩序
加强对物流市场的监督管理,完善物流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记录,纳入各地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增强企业诚信意识,建立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惩戒机制,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加强物流信息安全管理,禁止泄露转卖客户信息。加强物流服务质量满意度监测,开展安全、诚信、优质服务创建活动。鼓励企业整合资源、加强协作,提高物流市场集中度和集约化运作水平,减少低水平无序竞争。加强对物流业市场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
(三)完善扶持政策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着力降低物流成本。落实和完善支持物流业发展的用地政策,依法供应物流用地,积极支持利用工业企业旧厂房、仓库和存量土地资源建设物流设施或者提供物流服务,涉及原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或者租赁的,应按规定办理土地有偿使用手续。认真落实物流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完善支持物流企业做强做大的扶持政策,培育一批网络化、规模化发展的大型物流企业。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
(四)拓宽融资渠道
多渠道增加对物流业的投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物流领域。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物流企业的信贷支持,针对物流企业特点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推动发展新型融资方式,为物流业发展提供更便利的融资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企业债券和上市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继续通过政府投资对物流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予以支持。
(五)推广先进技术
促进甩挂运输、多式联运等先进运输方式发展。支持传统货运站场进行升级改造,为甩挂运输提供必要装卸、搬运、理货、中转等服务;支持公铁联运、水陆联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在全州培育具备一定资产规模、管理规范、社会信誉好、信息化水平较高,并有一定数量的牵引车和挂车、场站设施等基础条件的货运骨干企业,开展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培育具备公铁联运、水陆联运等基础设施要求的企业、开展多式联运试点工作;培育具有示范效应的龙头运输企业和项目。实现铁路、水运、航空、公路运输一体化,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
(六)加强信息化建设
积极推进全州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恩施州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改版升级,促进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区域物流信息网站、各物流企业网站实现互联互通,推动物流信息互通交换和物流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对信息采集、录入、审核、监督等实行定岗定责,塑造其权威性,真正发挥恩施物流网的实际功能和服务作用,使之成为全州物流行业的重要窗口。
(七)完善统计工作
提高物流业统计工作水平,明确物流业统计的基本概念,强化物流统计理论和方法研究,科学划分物流业统计的行业类别,完善物流业统计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促进物流统计台账和会计核算科目建设,做好社会物流总额和社会物流成本等指标的调查统计工作,及时准确反映物流业的发展规模和运行效率;构建组织体系完善、调查方法科学、技术手段先进、队伍素质优良的现代物流统计体系,进一步提高物流统计数据质量和工作水平,为政府宏观管理和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八)强化人才培养
加快物流专业人才特别是物流企业发展急需的物流服务方案设计、物流管理、客户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现代化教育手段,加强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加强职业资格认证和管理,提高物流专业人才的技能和水平。
(撰稿人:熊 伟 恩施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