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农架林区物流业发展现状
(一)物流业发展前景
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部边陲,东与湖北省保康县接壤,西与重庆市巫山县毗邻,南依兴山巴东而濒三峡,北倚房县、竹山且近武当,地跨东经109°56′~110°58′,北纬31°15′~31°57′,总面积3253平方千米,现辖6镇2乡,67个行政村、7个居民委员会、328个村民小组,1个国家级森林及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1个林业管理局,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
“十二五”期间,神农架林区将围绕建设“生态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社会文明”的国家生态园、旅游明星区、生态农业区、水电示范区和文明富裕区的总体目标,坚持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改善城乡人民生活为根本出发点,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全面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湖北在鄂西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以现代理念为依托,把神农架林区建成湖北西部区域冷链仓储物流中心。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神农架林区物流服务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神农架林区力求加快物流业的发展速度,提高其科技含量,并拓宽市场领域,以便更好地参与区域和国际经济竞争。神农架林区加快物流建设项目的建设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物流业发展现状
神农架林区目前共有货运站1个,站场面积2000平方米。建有集货运仓储、邮政于一体的农村综合服务站3个(五级客运站改建)。现有商业网点仓库和堆场近1万平方米,现有以高山反季节蔬菜为主的冷库基地3个。容量300吨,农副土特产品货运仓库6个,场地面积6000平方米。在建神农架林区松柏物流集散中心一个,该项目计划投资1亿元,2014年正式开始动工。运作方式是: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企业投资,企业主体是神农架林区城投公司。前期工作。松柏建材交易市场、物流集散中心已完成征地拆迁、地勘、环评、规划布局、概念性设计、施工许可等前期工作,已完成项目第一期平整场地60%工作。前期已投资费用4200万元,其中平整场地380万元,修过境路1800万元,架桥320万元,征地拆迁(一期)1700万元;计划于2015年10月份项目主体工程开工建设。
截至2015年底,全区共有货运车辆1669台。货运经营业户1582家。其中,物流企业(含速递物流)13家,个体货运经营业户969户,全部建立了物流企业登记信息档案,主要经营磷矿运输、零担货运、托运、速递业务。这13家物流企业中,入驻湖北省交通物流网的有7家。我区目前尚无规模较大、专业的物流中心,物资配送基本上靠一些小型货运企业及运输个体户承担,物资仓储基本靠一些经营规模不大、设施简陋的仓库完成。
二、主导产业物流需求、流量
神农架林区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磷、锌、硅、水晶、玛瑙、冰洲石等20多种矿藏,以磷、硅、铅锌为大宗,磷矿储量逾1.5亿吨,是全国著名磷矿带区;硅矿15亿吨,储藏集中,矿体裸露,运输便利;铅锌矿592.14万吨,为全国特大型铅锌矿床。农副产品、林产品、畜产品及中药材等十分丰富。
据统计,神农架林区目前全年物流量约有500万吨,其中磷矿石、黄磷、硅石、焦炭等矿产品335万吨,粮食、蔬菜、土特产品等2万吨,化肥、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1万吨,日用消费品2万吨,钢筋、水泥、砖瓦、管材等建筑材料60万吨,原材料、燃料及其他物资100万吨。
三、神农架林区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政策不健全
由于国家的物流政策和法律体系尚不完备,管理政策粗放,缺乏可操作性,致使物流市场难以进行有效的培育、规范与管理,导致发展无序。支持物流业发展的相关土地、工商、财税、金融服务、招商引资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尚未到位。
(二)行业管理不完善
目前我区公路、航空多种不同运输方式归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形成了“体制瓶颈”。且监管不到位,协调管理不一,物流企业发展无序。林区农村物流由于缺乏政府引导,涉及交通、经贸、供销等多个相关部门,各个部门各自为政,管理部门不统一、无规划、无政策导向,既浪费了配送资源又严重阻碍了农村物流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育。
(三)物流基础配套设施落后
目前林区还没有大型的现代化的物流园区,现正在建设的物流中心只有一个,远不能满足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需求,现有的物流企业属企业自建,规模较小,功能不全,配套设施不完善,交通不够便利,这都制约了我区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物流信息化发展滞后
目前从林区物流业来看,电子商务平台尚未完全建立,区域性的、综合性货运信息网也未形成。目前,APP、现代化的条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射频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自动化分拣设备未得到广泛使用。
(五)物流企业规模小,服务水平低
林区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专业人才缺乏,距现代化物流企业差距甚远,不上规模,不上档次,其粗放型经营和管理模式,与现代物流所要求的低成本高效率不相适应。
(六)运营主体分散,市场运作混乱
目前主要是自发形成的专门为农业提供服务的以双排座农用车为主的个体运输散户占据了农村物流的主要市场,物流主体数量多,层次低、离散性强、无组织化。目前社会自由式的农村物流处于无行业部门监管,经营行为不规范,与农民只是口头协议,没有运输合同,货主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其配送工具除双排座农用车外农用三轮车、摩的以及9座以下小型面包车等,属于非法营运,导致市场秩序较为混乱。
(七)运营成本偏高,运作效率低下
农业生产基本是以农户为单位,生产规模小,产品不容易集聚,物流运作组织难度大,造成了农村物流运输不能形成规模,一家一户零敲碎打的格局导致了农村物流投入成本高、盈利空间小。
(八)“十二五”农村物流设施建设及营运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在原五级客运站的基础上改建了三个农村物流服务站。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经多方联系物流公司和企业,但由于运输网络末梢尚不健全,人口流量少,住户分散广,一二百人基本属于大村。物资需求低,物流服务战线比较长,利润薄,资金回流较慢,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微乎其微并与经营方预期的目标相差甚远。物流企业的入驻经营,那现在在原址上改建也就会存在弊端。积极性不高,等待、观望的物流企业较多。而且在五级客运站的原站点改建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以前的站点选址没有选好现在就难以实施。
四、神农架林区物流业面临的机遇与优势
从宏观政策看,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深入推进中部崛起,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生态文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共享发展成果的政策取向将更加突出。国家将神农架列为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及三峡库区影响区和南水北调水源区,我区将获得更多的优惠政策和项目支持。
从全省发展战略看,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两圈一带”战略,主体功能区建设、“两型”社会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同时,省委、省政府将神农架列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区以及全省生态补偿的试点地区,我区将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态旅游上实现重大突破。
五、神农架林区“十三五”物流发展规划重点
依据神农架林区位于鄂西生态圈交叉点的优势,以分拨、配送物流作为支点,形成现代采购、仓储、配送、加工多式联运,信息服务为一体的运作模式,发展“四大物流服务”功能和构建“四大物流供应链系统”。
(一)发展四大物流服务功能
1.转运型物流服务。充分发挥林区的交通和区位优势,发展大宗物流货物转运服务,综合提供产品采购、仓储、中转、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等物流服务,帮助物流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2.大宗商品型物流服务。适应大型工业发展的需要,提供磷矿石、农产品、粮食、干果等原料和生产成品的贸易、仓储、销售、配送等综合物流服务,打造鄂西地区大宗商品运输,仓储和加工枢纽,其中流通加工、半成品组装和产品成品包装,分装为主,依托大型物流企业,培育一批特色的流通加工企业。不断扩大流通加工规模延长产业链,提高综合效益。
3.城市配送型服务。结合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和人口的不断集聚,针对流通企业中的大小超市、经销店和销售的需要,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积极培育生活消费品配送、快件速递等流服务。
4.农村型物流服务。围绕农村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农民生活消费品开展物流服务,包括提供果蔬、水产品、畜牧产品以及生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提供工业品下乡的物流服务。
(二)构建四大物流供应链系统
1.磷矿物流供应系统。发挥林区磷矿产业优势地位,考虑矿业物流供应链商品大进大出,其供应和销售物流流向为全国各地以及国外部分地区,干线运输方式主要依靠公路、铁路和水运,支线运输方式主要依靠公路的流通特点,建立综合仓储包装、加工设施,完善磷矿物流供应链体系,确立我区在鄂西地区物流供应链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2.农副产品供应链。主要包括蔬菜、干果、香菇、蜂蜜、畜牧产品等。计划建设农产品配送中心、仓库、终端销售网点。充分利用运输条件的优势,形成完善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体系。
3.日用消费品物流供应链。近年来林区百货超市、商场卖场、便利店、连锁店、专卖店等零售业不断增加,奇缘百货、多宜多超市、寿康超市、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零售企业相继进驻林区,为林区商业交流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经济条件,据此可建批发业和零售业日用消费品供应链。
4.旅游商品供应链。神农架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之一,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处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板块,近年来神农架旅游业不断攀升,年接待国际国内游客100多万人次,神农架旅游商品、纪念品贸易日趋繁荣,规模不断扩大,可构建以旅游农副土特产、林产品等加工、仓储、配送、销售一条龙一站式旅游商品供应链。
六、神农架林区物流业对策研究及展望
1.实施规划引导。按照“开放带动,市场引导,企业运作,政府扶持”的思路,充分利用我区各种优势,加快现有资源整合,科学规划产业布局,重点推进物流系统化、信息化、网络化、标准化建设,努力形成功能齐全、运营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
2.制定政策扶持。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和政府运输部要尽快制定包括准入、用地、税收、价格、融资,市场监管,诚实守信等方面内容在内的各项扶持政策,鼓励运输企业向物流企业转型,扶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发展。
3.整合信息资源。整合行业、中介机构、物流企业的信息资源,按照统一、高效、公开、规范的原则,建成与全省、全国连接的物流信息交流平台。逐步建立标准化的数据系统,为物流产业各方提供车辆调度、货物配载、车货跟踪查询、仓储信息查询等一体化服务,提高物流业发展水平。
4.培育物流龙头。推动区域重点交通运输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大型物流运输集团。鼓励物流分支机构扩大业务范围,做大物流规模,积极争取总部在我区建立区域物流配送及引进大型物流集团来我区投资,提高物流业综合实力。同时,积极筹建物流行业协会,强化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和企业经营行业,指导物流业健康发展。
5.打造发展平台。以城区、生态产业园区为依托,尽快将城区内信息服务、仓储配送、车辆维修等物流服务企业,将分散经营的运输公司、物流公司、信息部等集中到物流中心(园区),实现物流资源的高效整合真正降低物流成本,造福林区人民。
6.搞好产业衔接。鼓励交通物流企业完善货运场站和仓储设施,尤其是服务广大的农村人民群众的农副土特产品物流设施,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增强服务功能;引导企业适度剥离内部储运功能,融入物流产业链条,降低企业原料、产品的储运成本。
(撰稿人:史德清 神农架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