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车站改编能力

车站改编能力

时间:2023-1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车站改编能力应按驼峰或牵出线分别计算,当驼峰或牵出线担当的调车作业比较单一时,多采用直接计算法;反之,多采用利用率计算法。驼峰在现有技术设备、作业组织方法及调车机车数量条件下,一昼夜能够解体的货物列车数或车数,称为驼峰的解体能力。

车站改编能力应按驼峰或牵出线分别计算,当驼峰或牵出线担当的调车作业比较单一时,多采用直接计算法;反之,多采用利用率计算法。

知识点1 驼峰解体能力

驼峰在现有技术设备、作业组织方法及调车机车数量条件下,一昼夜能够解体的货物列车数或车数,称为驼峰的解体能力。主要担当解体作业的驼峰,其解体能力可根据不同的作业方案,采用直接计算法进行计算。

1. 使用一台调车机车实行单推单溜的解体能力N

式中 α——驼峰空费系数,由于列车到达不均衡、作业间不协调以及设备故障等原因所引起的驼峰无法利用的空费时间(不包括调车组交接班等驼峰作业中断期间内产生的空费)占一昼夜时间的比重,一般采用0.03~0.05;

∑t′—— 一台调机单推单溜固定作业时间,其计算方法为:

其中 ∑t交接、∑t吃饭——调车组和乘务组的交接班、吃饭时间,min;

∑t —— 一台机车一昼夜的整备时间,min;

t

客妨—— 一昼夜旅客列车横切峰前咽喉妨碍驼峰解体的时间,min;

——列入固定作业的取送等调车作业占用或中断驼峰使用的时间,min;

——采用单推单溜作业方案时解体一个车列平均占用驼峰的时间,min,可以按下式

计算:

其中 t空程——调车机车自驼峰作业地点起动时起经到达场入口咽喉折返与到达场车列连挂并完成试牵引时止的时间,min;

t禁溜——每解体一车列平均摊到的解、送禁溜车时间,min;

t整场——每解体一车列平均摊到的整场时间,min;

t——每解体一车列平均摊到的妨碍时间,min;

m——解体车列的平均编成辆数。

调车机的空程按两种情况计算:

(1)当到达场与调车场纵列时(见图1.5.7)。

图1.5.7 到达场与调车场纵列时空程计算图

式中 l′、l′′——到达场出口咽喉区、进口咽喉区长度,m;

l——到达场线路有效长,m;

l——由机待线去到达场连挂待解车列平均的走行距离,m;

l挂妨——在到达场入口处驼峰调车机车与到达列车进路交叉每列摊到的妨碍时间,min;

t——机待线道岔转换时间,可取0.2 min;

t——驼峰调车机车连挂车列后的试牵引时间,可取1 min;

v′、v′′——驼峰调车机车自驼峰作业地点到机待线、机待线至挂车的平均运行速度,v′可按25 km/h,v′′可按15 km/h计算。

(2)当到发场与调车场横列时(见图1.5.8)。

式中 l——联络线长度;

图1.5.8 到达场与调车场横列时空程计算图

t为驼峰机车推送车列的时间,可分为预推和续推时间两部分,即

式中 t预推——驼峰调车机车自到达场推送车列起动时起,至将车列的第一辆推送至预推停车点时止的时间,min;

t续推——驼峰调车机车推送车列的第一辆车自预推停车点至驼峰主体信号机处所需的时间,min;

v预推、v续推——驼峰调车机车平均预推(6 km/h)和续推(3~6 km/h)速度;l预推、l续推——预推、续推距离,m。

t分解为自车列的第一辆车进入驼峰信号机内方时起,至最后一辆溜出后调车机车停轮时止的纯分解时分,不包括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进路交叉妨碍时间和解、送禁溜车时间。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m ——车列平均编成辆数;

l——每辆车平均长度,取14.3 m;

v分解——驼峰机车平均分解速度,取5~7 km/h。

2. 使用两台调车机车实行双推单溜的解体能力N′′

式中 ——两台调机双推单溜固定作业时间,其计算方法为:

其中 ——驼峰调车机车应担当的取送作业中未占用或未中断使用驼峰的时间,min;

——采用双推单溜的作业方案时解体一个车列平均占用驼峰的时间,min,其计算

公式为:

其中 t间隔——驼峰间隔时间,min。

3. 使用三台及以上调机实行双推单溜的解体能力

式中 ∑t′——三台以上调机采用双推单溜固定作业时间,其计算公式为:

知识点2 调车场尾部编组能力

调车场尾部牵出线在现有技术设备、作业组织方法及调车机车数量条件下,一昼夜能够编组的货物列车数或车数,称为峰尾编组能力。

调车场尾部牵出线的编组能力可以采用直接计算法或利用率计算法计算。

1. 直接计算法

式中 M——调车场尾部编组调车机车台数;

∑t ——尾部调车机车一昼夜固定作业时间,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 ∑t取送——一昼夜担当取送调车作业的总时间,min;

∑t 摘挂——一昼夜编组摘挂列车的总时间,min;

α——调车机车的妨碍系数,两台调机时取0.06~0.08,三台调机时取0.08~0.12;

t编占——编组一个车列(摘挂列车除外)平均占用的时间,min;

N—— 一昼夜编组的摘挂列车数;

m——编组车列的平均编成辆数。

2. 利用率计算法

式中 n——列入计算的每昼夜编组货物列车数(不包括摘挂列车)及交换车总列数;

K——峰尾牵出线编组能力利用率,按下式计算:

其中 T——一昼夜峰尾牵出线的总作业时间(不含妨碍时间),min。

知识点3 简易驼峰(或牵出线)改编能力

既担当解体作业又担当编组作业的简易驼峰或牵出线的改编能力,可以采用利用率计算法。其计算步骤和方法如下:

1. 计算一昼夜占用简易驼峰(或牵出线)的总时间T

式中 n、n——简易驼峰或牵出线解体、编组(摘挂列车除外)的列车数,部分改编中转列车按其作业时间折合列数计算;

t、t——解体、编组(摘挂列车除外)一个车列的作业时间,min;

n、t——除解体、编组作业以外占用驼峰或牵出线的其他调车作业次数及平均每次作业时间,min。

2. 计算简易驼峰(或牵出线)改编能力利用率K

3. 计算简易驼峰(或牵出线)改编能力

知识点4 改编能力的确定

(1)纵列式编组站驼峰担当解体作业、尾部牵出线担当编组作业时的改编能力,按经过合理调整峰上、峰尾作业负担后的驼峰解体能力、尾部编组能力二者中较小者的两倍计算。

(2)横列式技术站或两端的简易驼峰和牵出线既编又解时的改编能力,按两端解体、编组能力之和计算。

(3)具有两套解编系统的双向编组站应分别按上、下行系统确定其改编能力,全站的改编能力按两系统改编能力之和计算。

(4)担当重复解体转场车的驼峰,应按含转场车和不含转场车分别表示其解体能力。

【任务实施】

请计算乙站牵1的改编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