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客运组织运营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客运组织运营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3-1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管理中,目前应对常态大客流都会提前建立运营协调方案,如对换乘站内的大客流采取站内进入的限制,或者调整列车对发的运营方案等多种协调措施,从而控制客流激增以缓解枢纽的客流拥堵,使运营服务处于正常运营状态。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中各换乘站在线网中的布局情况及其采用的换乘模式类型,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轨道交通运营的高效安全程度。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运营管理的目标是运营方为了有效地完成乘客运输和换乘的任务,运用人力、设备和运能等资源,通过计划、组织、指挥与控制等过程来实现轨道交通运营效率,以取得较高的客运服务质量与经济和社会效益。轨道交通枢纽的高效、安全的客运组织服务影响着正常运营状态下乘客换乘出行的便捷和舒适性,以及异常情况下枢纽突发客流的迅速、安全疏散。为提高轨道交通枢纽客运组织运营效率,下面对枢纽客运组织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

3.2.1 轨道交通枢纽大客流特性及组织方案

学者对大型活动没有准确的定义和参考标准,美国联邦公路局(1988年)对已规划的特殊活动定义为:提前规划在特定的地点和时间发生的会对交通需求产生不正常增长的特殊活动[162]。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大型活动安全管理的专项法规是《北京市大型社会活动安全管理条例》。

大型活动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多种分类,本书仅按照大型活动提供的服务性质进行分类。根据活动提供的服务性质,大型活动可划分为提供一次性服务活动和提供长效服务活动两类[163]

(1)提供一次性服务的大型活动。诸如演唱会、体育比赛等属于提供一次性服务的大型活动,其特点在于活动本身的不可再生性,活动结束后以更集中的方式离场,在较短的时间内和较小的空间范围内聚集巨大的交通需求。

(2)提供长效服务的大型活动。诸如展览会、游园会等属于提供连续多天的长效服务活动,其特点在于活动本身的等效持续性,活动期间的参加人数总数可以根据票务情况基本确定但随着时间动态变化。因此,这类活动的参加者通常对于到达时间的准点性要求不高。

由于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特点,运输组织活动必然存在着一定的传导性,某个车站的故障延误或线网区间的运营秩序的破坏,不仅会造成大客流的积压,还必然会波及其他的车站以及线路,形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在轨道交通运营中当运营车站到达的客流量超过正常客运设施和组织措施所能承担的客流量时,称为大客流。

大客流的产生可以分为两类,两类大客流产生的机理不同:

(1)一类是运营高峰期间或者举办大型活动引发的可预见大客流,也称为常态大客流。常态大客流是根据出行乘客的日常通勤活动产生的具有在固定时间段持续性的大规模客流,这类大客流的特性具有客流量高峰出现的时间短和出行地点较固定的特性。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管理中,目前应对常态大客流都会提前建立运营协调方案,如对换乘站内的大客流采取站内进入的限制,或者调整列车对发的运营方案等多种协调措施,从而控制客流激增以缓解枢纽的客流拥堵,使运营服务处于正常运营状态。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过程就是将乘客高效、安全地运送到目的地。由于运营高峰期间或者大型活动举办引起的常态大客流情况下的交通供需矛盾可以通过运输组织方案实现客流的疏导。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方案主要涉及六个方面的内容:列车编组方案、全日行车计划、列车交路方案、列车停站方案、车辆运用计划和列车运行图。根据常态大客流情况下的轨道交通客流分布特征,可以从以下方面优化轨道交通运输组织方案,见图3.1。

图3.1 常态大客流轨道交通运输组织方案

(2)另一类是大型活动期间可能产生的不可预见的高密度客流,或者由于恶劣天气、突发设备故障或者潜在的风险引发的破坏性事故而造成的不可预见的大客流,也可称为突发大客流。

大型活动期间产生的客流会对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产生临时性的冲击,造成枢纽大量乘客聚集,为避免车站客流延误和滞积趋势引发运营故障,除了可以采取加开备车、车站限流等措施,还要积极加强针对枢纽的突发大客流应急处置管理。

突发大客流是在枢纽运营过程中,乘客由于设备、设施故障或者换乘高峰期间、大型活动期间乘客的个体出行受到心理因素影响或者因个体拥挤、行动缓慢等其他不安全的行为而导致枢纽在短时间内站内乘客滞留,甚至在故障严重的情况下,会引发乘客的恐慌、踩踏甚至伤亡的不可预见的客流状态。通常对于突发大客流事件无法通过制定的运输组织方案进行客流快速疏散,而是需要加强风险防控和建立应急处置预案和公交应急资源配置来疏散枢纽的突发客流,以提高突发大客流的应急处置效率。

3.2.2 轨道交通枢纽换乘模式和分类

1)轨道交通枢纽换乘模式比较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中各换乘站在线网中的布局情况及其采用的换乘模式类型,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轨道交通运营的高效安全程度。枢纽换乘站的换乘模式决定了两条线路的走向和相互交织方式,因此不同的换乘模式让乘客出行的空间连续性和舒适性也受到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轨道交通运营方的服务能力和乘客感知的服务水平。

根据国内外各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的换乘模式设计,可以分为同站台换乘、站厅换乘、通道换乘、结点换乘、站外换乘等基本形式[164]

通过实地调研,轨道交通的不同换乘模式在换乘站的换乘步行距离、换乘客流量、换乘时间等方面存在差异[165]。因此轨道交通运营在线网规划设计中应考虑线网构架中线网的建设时序、车站位置规划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距离对换乘时间、换乘客流的影响,同时换乘站预测客流总量及其分布特征也对换乘服务有较重要的影响。

2)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站分类

轨道交通“网络化效应”凸显,多条线路高峰时段客流量远大于运力的增量,客流总量以及换乘客流量迅速增长,使大客流成为轨道交通枢纽运营管理的显著特征,也为如何实现高效、安全的运营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

以上海轨道交通枢纽为例,可以将大客流车站类型根据客流来源和车站特征进行分类,如表3.1所示。目前大客流站点主要集中分布在换乘站,并且大客流车站向大型换乘站、枢纽集中的趋势明显,主要包括人民广场站、上海火车站、中山公园站、徐家汇站、莘庄站、南京东路站等网络中进出站客流量最大的车站,以及人民广场站、世纪大道站、南京东路站等网络中换乘客流最大的车站。此外,其他特殊的站点可能引发大客流的线路或车站,主要包括与综合交通枢纽结合的大型车站、节假日高峰车站,以及与特殊节日、活动相关的车站(如重大赛事)等。

表3.1 大客流的枢纽车站类型

大型枢纽在通过线路网络吸引客流的同时,大客流导致车辆超负荷运行情况严重、乘客滞留站台、站台拥挤现象经常性发生,主要枢纽车站换乘通道在高峰期人流高度集中、通行缓慢,也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工程实施较难、车站客运组织较难、应急疏散较难等问题。陆续实施的运营线路由于对最初的线路设计进行了变更,新线路交通潮汐现象明显,加之两座换乘站原本车站规模小、换乘通道长等因素,势必带来枢纽的大客流冲击和压力。

3.2.3 轨道交通枢纽应急处置特点

轨道交通枢纽的安全运营是城市轨道交通整个运营网络实现高效、安全运营的重要锚点。轨道交通客运组织管理在做好正常运营情况下的枢纽高效换乘的同时,还需要做好枢纽客运组织中面临的突发设备事故、火灾、恐怖袭击和突发大客流冲击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确保在突发事件情况下能快速处置和疏散枢纽的大客流。

1)枢纽应急处置的重点

枢纽站是一个高密度客流聚集、高强度运转、技术复杂性强、相对独立封闭的系统,加强枢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乘客的出行安全,使整个轨道交通运营系统运转稳定。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客运管理除了要保障在正常运营状态下能够实现人性化的客运服务,即通过枢纽的客运服务设施和现场管理提升换乘效率,以提高乘客满意度,还需要在突发事件发生的异常运营情况下,能够快速地处置和疏散集聚在枢纽运营空间的高密度客流。要实现枢纽快速、有效地应急处置,首先要识别并防范系统的各种风险致因,然后建立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和应急资源的调配,以提高枢纽应急处置的效率。

2)枢纽应急预案的特点

应急预案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前,由运营方管理人员或现场工作人员全面、冷静分析各种情况和各类行动后制定而成的文档,它能有效规避突发事件发生后,因时间限制、心理压力等导致的盲目决策。

枢纽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应包括突发事件的风险因素、突发事件的类型、突发事件的等级、应急处置的目标、各运营管理岗位的职责、应急处置流程及培训演练等因素。应急预案在功能上应具有合理性、可操作性,以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同时,制定应急预案能在突发事件发生前就做好防范措施,从而减少决策时间、决策压力,使决策者在较理想的环境下处理突发事件;另外,应急处置预案中还要能妥善利用各种其他公交资源,实现轨道交通枢纽与其他应急资源的有效配置,使突发事件导致的异常运营状况尽快得到恢复。

第2章中将枢纽突发事件分为四类,对应以上四类的突发事件,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应急预案体系也可以分为四类:外部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公共安全恐怖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系统运营故障的应急预案,以及突发性客流事件的应急预案。

目前,国内轨道交通运管企业已意识到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是运营方所制定的应急预案多数是针对运营、维保、票务等各公司应完成的工作内容,而对于事件发生后的现场负责人、各具体岗位工作人员如何操作等均没有详细规定,这将导致应急预案的实际执行力不高。因此本书研究的是针对枢纽突发大客流的应急处置研究,研究如何建立合理有效的应急处置流程,并实现疏散枢纽大客流的公交应急资源调度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