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道路运输概论

道路运输概论

时间:2024-1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道路年客运运输量有的省份则高达90%。道路运输在中短途和实现“面”上运输方面有较大优势,在厂矿企业内部及城市交通中,道路运输是主要的运输方式。道路运输是唯一能兼顾运输中多方面基本要求的运输方式,这是当代运输得以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高速公路的完备性,使得在300km以内,利用大吨位车通过高速公路运输在时间和费用节省方面均优于铁路和普通公路。

1.道路运输的地位和作用

(1)道路运输的特点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商品流通的重要条件,也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之一,在社会物质产品的生产、分配和交换过程中以及人民生活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代交通运输是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运输所组成。 铁路运输对于远程的大宗货物及人流运输起着主要的作用;水运在通航的地区起着廉价运输的作用;航空运输则起着快速运输旅客和快速运输贵重、紧急物资及邮件的作用;管道多用于运输液态和气态(如石油、煤气)及散装物品。

道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则具有以下优点:

①机动灵活,直达门户。 这是其他运输方式不具备的。

②运送速度快,适应性强。 道路运输可避免中转重复装卸,能满足多种运输需要,不受批量限制,时间不受约束,对贵重物品、易碎物品、防腐保鲜货物的中短途运输尤为适宜。

③为其他运输方式集散、接运客货。 如果缺少道路运输的这种作用,其他运输方式功能的发展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④道路运输的技术特性简单,车辆易于驾驶,投资回收快。

⑤道路运输在客运上有很大优势。 这不仅表现在道路运输的机动灵活和直达门户方面,还表现在客运成本低、投资小、收效大和舒适方便等。 目前,道路年客运运输量有的省份则高达90%。 在抢险、救灾及战时,是最有效的运输方式。

由上述特点决定,道路运输机动灵活,周转迅速,而且容易普及,它可以将物资、商品直接运到市场、仓库、工矿企业和农村田头。 在城市和乡村、生产和消费之间架起桥梁,减少中转、装卸环节,方便人民群众,既是一个独立的运输体系,又是对铁路、水运、航空运输及其集散客户运输方式的补充。 道路运输在中短途和实现“面”上运输方面有较大优势,在厂矿企业内部及城市交通中,道路运输是主要的运输方式。 道路运输是唯一能兼顾运输中多方面基本要求的运输方式,这是当代运输得以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2)道路运输的地位、作用

道路运输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实现物质产品和人员的交流,是确保社会生产和活动正常的基本条件之一。 它以自己活动的广泛性和机动灵活性,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等。 因此,它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一个国家的发展,有赖于地区间(包括城区间)、部门间、企业间经济联系的扩大,通过经济联系实行互通有无,以确保它们分工协作,共同发展。 这些联系,必须借助道路运输(及其他运输方式)来保证它们的存在与发展。

货物由生产地到消费地,旅客由出发地到目的地完成运输过程,一般需要几种运输工具分工协作,才能完成并达到经济、合理、有效。 在此过程中,总是离不开道路运输的衔接、补充和纽带作用。 由于道路运输的灵活性和深入性,才把各种运输方式连接成网,成为一个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充分发挥运输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和综合运输效益。 道路运输的这种独特作用,是其他各种运输方式所不能替代的,它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道路运输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经济发达国家,其交通运输特别是道路运输必定很发达。 因此,道路运输发展水平成为衡量和反映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 我国近年来由于对公路、城市道路建设的重视,高速公路的修建、汽车工业的发展,带来了道路运输事业的振兴,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时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花大力气发展生产率,降低运输成本,各国汽车平均载重量也不断增加,汽车行驶速度不断在提高。 故为适应各种货物的不同交通运输,尤其要发展道路运输。

综上所述,发展道路运输,有利于促进地区间、部门间、企业间的物资交流,促进社会生产及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道路运输,有利于改善人民群众的旅行条件,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发展道路运输,有利于促进各地区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加强各地人民间的交流与团结;发展道路运输,有利于加强边疆地区的建设和防务,巩固国防。

2.高速公路的特殊地位与作用

现代化的道路运输是以高速公路为标志的,它属于道路运输范畴,但与一般公路有着质的区别,它对社会、经济、国防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为此高速公路特殊的地位与作用有必要单独强调。

(1)高速公路的特点

高速公路是汽车专用、分隔行驶、全部立交、控制出入设施完善及高标准的公路。 与一般公路相比有如下优点:

①车速高。 高速公路的时速一般高达120km/h,平均时速:美国为97km/h,英国、法国为110km/h。 日本资料表明,高速公路的平均时速比一般公路高62%~70%。 我国技术标准提出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不宜低于100km/h。

②通行能力大。 一般双车道公路的通行能力为5000~6000辆/d(辆/日),一条四车道的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可达34000~50000辆/d,六车道和八车道可达70000~100000辆/d,可见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比一般公路成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加。

③运输费用省,经济效益高。 高速公路的完备性,使得在300km以内,利用大吨位车通过高速公路运输在时间和费用节省方面均优于铁路和普通公路。 尽管高速公路投资昂贵,但由于运输时间的缩短、运输成本的降低所获得的巨大效益,在较短时期内可收回投资且持续受益。 据统计,日本各种高速公路的运输成本较一般公路低17%,平均每吨千米可节省运费12日元,若按2万辆/d交通量计算,仅这一项,不到7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费用。 德国的资料表明,高速公路每147km的行程时间为1h14min,比一般国道节省时间47%,节约燃料。 此外,高速公路受时间、气候影响小,对提高高速公路的利用率,减少货物转运和装卸有着重要作用。

④行车安全。 高速公路上行车,无纵横向干扰,有严格和完善的交通控制,交通事故可大大减少。 据有关国家的统计,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相比,交通事故率的降低幅度为:美国56%,英国62%,日本89%,德国90%。 日本高速公路的死亡人数为普通公路的1/40,美国不到1/10。

(2)高速公路的地位与作用

1)高速公路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

①促进全社会的生产和运输的合理化。 高速公路的修建促使区域的工农业及各方面生产的布局更为合理,它与一般公路相互协调,形成公路网的骨架,使公路网的布局更为合理。 日本的高速公路仅占全国公路里程的0.31%,却承担了25.6%的公路货运周转量

②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和资源的开发。 高速公路的修建,提高了运输的稳定性和方便性,缩短了行程时间,增长了平均运距,这将有利于地方经济和一些特殊行业的发展。 据日本对461个厂家的调查,由于高速公路的建成,其原材料和零件有92%是汽车运输,成品运出94%是靠汽车。 又如,法国巴黎到里昂高速公路建成后,沿线出现了许多新的集镇,为劳动就业和扩大市场,提高社会城镇化水平提供了条件。

③加速物质生产和产品流通。 现代化生产对原材料的需要和产品的流通要求直达、快速,以缩短货物运转,加快资金周转,从而达到扩大再生产的目的。 而高速公路快速、量大、方便的特点,在加速物质生产、促进产品流通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④促进水运、铁路与高速公路的联运。 随着汽车大吨位大牵引、列车化的出现,进一步带动了集装箱直达联运的发展,使集装箱吨位提高到30t以上。 这样,快速灵活的汽车与大运量的火车及价廉长距的水运有机结合形成联运网,使产品运输更为直接、便利、快速、准时,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⑤有利于城市人口的分散和卫星城镇的开发。 现代城市过于庞大、集中,造成人口密集、居住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生活供应紧张等弊端。 修建高速公路后,沿线小型工业和卫星城镇的修建,使城市人口向郊外分散,不少城市主要居住地也转向周围卫星城,这既促进了地区发展,又缓和了城市人口的增长。

2)高速公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经济的发展

①直接经济效益,高速公路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包括缩短运输时间,节省行驶费用(油耗、车耗、轮耗),减少货物运输损坏,降低事故率而产生的经济效益。

②间接经济效益,高速公路的修建,促进了沿线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据国外资料,意大利的“太阳道”(那不勒斯—罗马—弗罗伦萨高速公路)建成后,被称为17个省的“新血液”,使17个省的经济收入平均增加3%,一些山区工业产值增长381%,10年内土地价值提高了3倍以上。 国内沈大高速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广深高速公路等修建通车后,沿线经济活动大为增强,明显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3)高速公路对国防的重要意义

高速公路的快速机动,为战时运输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国防和军事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为适应摩托化部队的快速调集,当时就修建了高速公路3860km,并以此作为飞机起飞的临时跑道,它使得希特勒有可能利用“闪电战”横扫欧洲大陆。 日本则称高速公路为“对国家兴亡关系重大的道路”,该国已形成以东京为中心的全国高速公路网,能在2小时内通过高速公路到达全国各地。

3.公路运输的发展趋势

(1)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趋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公路交通运输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2000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已超过140万千米。 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通车里程已达1.6万千米,跃居世界第3位。 到2008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373.02万千米,约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6倍。 其中,高速公路里程60302千米,一级公路54216千米,二级公路258226千米。 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199.56万千米,路面铺装率达到53.5%,公路桥梁59万座,其长度为2.525万千米,公路密度提升到38.86km/100km2。截止到2015年全国公路总里程已达450万千米,国家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0.8万千米,排名世界第一,覆盖90%以上的20万以上城镇人口城市,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达到65万千米,国、省道总体技术状况达到良等水平,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90万千米。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公路发展迅速,到2008年底,全国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312.5万千米,全国通公路的乡镇、行政村比例已增加到98.54%。 乡镇通沥青水泥)路面率达到88.6%,东、中部地区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面率达到90.1%,西部地区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面率达到81.2%。 全国农村公路路网已经延伸到高原、山区,从少数民族地区到贫困老区的各个角落。 近年来,中国的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高速公路网实现了北京与省会、直辖市及重要的经济城市间的连通,从国家高速公路网的规划来看,路网的构建解决了城市群和主要城市的交通快速便捷通行的要求,下一步将实现地州市甚至行政县的连接。 针对我国公路运输发展总的特点是:

①我国公路运输发展和各国公路运输发展的趋势是一致的,可用S形增长曲线来描述。 S形增长曲线包括产生(低速增长)、发展(高速增长)和稳定等3个阶段。 我国公路运输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基本处于低速增长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高速发展。

②公路客货运输的发展速度高于铁路和水运,客运的发展速度高于货运,周转量增长速度高于运量,后者说明公路运输的平均运距呈逐渐延长的趋势。 货运的平均运距由1980年的20千米,延伸至1986年的35千米,2000年已达到39千米,未来已大幅度增加。

③我国公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将得到加强。

④运输市场以服务为宗旨,形成全方位的良性竞争机制。 近年来,京津塘、沈大、成渝、广深珠、沪宁高速公路等的相继建成通车,大大提高了公路客货运输的竞争能力。 加之各地公路运输部门投入大量资金,购置进口豪华大巴,国内生产厂家也不断改进、引进技术生产豪华客车,以改善乘客的舒适度、安全性;服务中引入航空服务模式等,使原来火车、航运方式上的大批旅客被吸引转移到公路运输方式上来。 可以预见,我国今后各种运输方式将以市场为导向,围绕服务,从速度、运距、价格、信誉、质量等方面逐步形成全方位的良性竞争机制。 今后运输方式结构的转化将取决于未来各种运输方式的便捷性、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和可靠性等综合服务水平。

(2)国外公路运输的发展

①公路运输比重增加

经济发达国家公路运输总的发展趋势是,它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许多国家早已打破了以铁路运输为中心的局面,使公路运输发展成为各种运输方式的主要力量,引起了运输结构的根本改变。

目前,欧美、日本等国的汽车客货运量都超过了铁路。 从发展看,公路运输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所起的作用将继续加强。

②提高公路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在发达国家,公路网已建成,工作重点从增加数量转向提高质量。 同时还大力修建高速公路,为运输高速化及大运量运输创造条件。

③载重汽车向大(小)型、高速、专用和列车化方向发展

为适应大宗货物和短途小批量货物的运输需要,载重汽车不断向大、小型两头发展,以求得较好的经济效果。 据苏联的资料,通过改善汽车吨位构成使之合理化,每年可节约2.5亿卢布。 此外,为提高运输条件和装卸条件,最大限度减少装卸时间和提高货运质量,各国还大力发展专用车辆运输,如各种平板车、集装箱车等。

许多国家都在大力推行汽车运输列车化。 在车轴负荷受到法规轮胎道路承受能力限制的情况下,用增加车轴的方式来提高载货量以成为共同趋势。

④广泛采用先进的运输组织形式,实现管理现代化

许多国家积极发展集装箱运输,组织汽车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直达联运,以及相应提高装卸机械化程度等。 同时,在汽车运输组织与管理工作中广泛采用现代数学、计算机和无线电技术,实现管理现代化。

⑤重视环境保护

新建和扩建工程中注意环境保护工程。 在德国,环境保护工程的投资费用占总投资额的5.20%。

4.我国城市道路的建设

近年来,城市及城市道路建设发展很快。 到2008年底,我国的城市已达655个,城市化率45.68%,其中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有58个,截止到2014年末我国城市化率达到54.77%。2003年,全国城市道路里程20.8万千米,道路面积31.6亿平方米,人均城市道路面积9.34平方米。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迅猛发展,城市占地成倍增长,以房地产开发推动的城市改造与建设,其城市道路数量剧增,公共交通得到快速发展,城市人均公共用地不断提高,大大促进了新建、改建各种平面、互通与分离式立体交叉、城市快速道路、高架路、干道、次干道等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实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