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平原地区公路选线

平原地区公路选线

时间:2023-1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纵面线形应综合考虑桥涵、通道、交叉等建筑物的要求,合理确定路基设计高度。如图6.6所示,路线跨河有3个方案:就桥梁而言,Ⅱ方案较好,但路线较长;就路线而言,Ⅲ方案里程最短,但桥梁多,且都为斜交;Ⅰ方案则各桥均近于正交,线形也较舒顺美观。②小桥涵位置原则上应服从路线走向,但遇到斜交过大或河沟过于弯曲时,可考虑采取改沟或改移路线的办法,调整交角,布线时应通过比选确定。

1.基本特征

(1)自然特征

平原主要是指一般平原、山间盆地、高原等地形平坦地区,其地形特征是地面起伏不大,一般自然坡度都在3°以下。

其地形、地物特征是:除泥沼、盐渍土、河谷漫滩、草原、沙漠等外,一般多为耕地,且分布有较多的各种建筑设施,居民点较密,交通网系较密;在农业区农田水系渠网纵横交错;在城镇区则建筑、电讯管网密布;在天然河网、湖区,还密布有湖泊、水塘和河岔。

从地质和水文条件来看,平原区一般不良地质现象较少,但有时会遇到软土和沼泽地段。另外,平原区地面平坦,往往排水较困难,地面积水较多,地下水位较高;平原区河流较宽阔,比降平缓,泥沙淤积,河床低浅,洪水泛滥较宽。

(2)路线特征

平原地区地形对路线的约束限制不大,路线平、纵、横三方面的几何条件很容易达到标准,路线布置主要考虑地物障碍问题,其路线特征是:平面线形顺直,以直线为主体线形,弯道转角一般较小,平曲线半径较大,在纵面上,坡度平缓,以低路堤为主。 路线布设除考虑地物障碍外,一般没有太大困难。

2.布线要点

综合平原区自然和路线特征,布线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

(1)以平面为主安排路线

选线时,首先在起、讫点间把经过的城镇、厂矿、农场及风景文物点作为大的控制点;在控制点间通过实地视察进一步根据地形条件和水文条件选择中间控制点,一般较大的建筑群、水电设施、跨河桥位、洪水泛滥线范围以外以及其他必须绕过的障碍物均可作为中间控制点;在中间控制点之间,无充分理由一般不设转角点。 在安排平面线形时,既要使路线短捷顺直、又要注意避免过长的直线,可能条件下多采用转角小、半径大的长缓平曲线线形。 纵面线形应综合考虑桥涵、通道、交叉等建筑物的要求,合理确定路基设计高度。 注意避免纵坡起伏过于频繁,但也不应过于平缓,而造成排水不良。

(2)正确处理路线与农业的关系

处理好公路与农田规划、农业灌溉、水利设施的关系,是平原选线的重要问题,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占用田地要与路线的作用,对支农运输的效果、工程数量及造价、运营费用等方面因素全面分析比较确定。 既不能片面求直而占用大量良田,也不能片面不占某块田使路线绕行,造成行车条件差。

②注意处理好路线与农田水利的关系。 线路布置要尽可能与农业灌溉系统配合,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要破坏灌溉系统,布线要注意尽量与干渠平行,减少路线与渠道相交,最好把路线布置在渠道的非灌溉区一侧或渠道的尾部。 如图6.3所示,布线时应优先考虑Ⅰ方案,Ⅱ方案次之,Ⅲ方案则应避免,当路线与渠道方向基本一致时,应考虑沿渠道布线,注意堤路结合、桥闸结合,以减少占田和便利灌溉。

图6.3 灌溉区路线布设

图6.4 河曲地带改河造田

③注意筑路与造田、护田结合。 可能条件下,布线要有利于造田、护田。 路线通过河曲地带,当水文许可时,可考虑路线直穿,裁弯取直,改河造田,缩短路线(或减少桥涵),如图6.4所示的布线方式。

当路线靠近河边低洼村庄或农田通过时,可考虑靠河岸布线,围滩造田、护村,如图6.5所示为某公路采用沿河布置路线,借石填筑路堤,使一百多亩河地变为良田,并保护了村庄。

图6.5 围滩筑路造田实例

④路线布置要尽可能考虑为农业服务。 布线时要注意与农村公路和机耕道的连接以及土地规划相结合;较多地靠近一些居民点;考虑地方交通工具的行驶,以方便群众,支援农业。

(3)处理好公路与城镇关系

平原区有较多的城镇、村庄、工业区及其他公用设施,路线布置应正确处理好服务与干扰、穿越与绕避、拆迁与保留的关系问题:

①国防与高等级干线公路,应尽量避免直穿城镇、工矿区和居民密集区,以减少相互干扰。但考虑到公路对这些地区的服务性能,路线又不宜相离太远,必要时还应考虑支线联系。 做到近村不进村,利民不扰民,既方便运输,又保证安全,布线时注意与地区规划相结合。

②一般沟通县、区村直接为农业运输服务的公路,经地方同意可穿越城镇,但要注意有足够的视距和行车道路宽度(应考虑行人的需要)和必要的交通设施,以保证行人和行车的安全。

③路线布设应尽量避开重要的电力、电讯及其他重要的管线设计。 当必须靠近或交叉时,应遵守有关净空和安全距离的规定,尽量少拆或不拆各种电力、电讯和建筑设施。

④注意与铁路、航道、机场、港口、已有公路等交通运输配合,以发挥交通运输的综合效益。

(4)处理好路线和桥位的关系

①大、中桥位常常是路线的控制点,但原则上应服从路线总方向并满足桥头接线的要求,桥路综合考虑。 一般情况下,桥位中线应尽可能与洪水的主流流向正交,桥梁和引道最好都在直线上。 位于直线上的桥梁,如两端引道必须设置曲线时,应在桥两端以外保持一定的直线段,并尽量采用较大平曲线半径。 当条件受限制时,也可设置斜桥或曲线桥。 要注意防止两种偏向:一种是单纯强调桥位,造成路线过多地迂绕,或过分强调正交桥位,出现桥头急弯影响行车安全;另一种只顾线形顺直,不顾桥位,造成桥位不合适或斜交过大,增加建桥困难。 如图6.6所示,路线跨河有3个方案:就桥梁而言,Ⅱ方案较好,但路线较长;就路线而言,Ⅲ方案里程最短,但桥梁多,且都为斜交;Ⅰ方案则各桥均近于正交,线形也较舒顺美观。 3个方案都有可取之处,因这条路交通量甚大,且有超车需要,故采用Ⅲ线。

图6.6 桥位方案比较

在设计桥孔时,应少压缩水流,尽量避免桥前壅水而威胁河堤安全和淹没农田,尤其是在上游沿河有宽阔低洼田地时,虽壅水水位提高不多,但淹没范围却往往很大。

②小桥涵位置原则上应服从路线走向,但遇到斜交过大(夹角大于45°时)或河沟过于弯曲时,可考虑采取改沟或改移路线的办法,调整交角,布线时应通过比选确定。

③路线采用渡口跨河时,应在路线基本走向确定后选定渡口位置,渡口位置要注意避开浅滩、暗礁等不良河段、两岸地形要适于码头修建。

(5)注意土壤水文条件,确保路基稳定

①在低洼地区布线时,应尽可能接近分水岭的地势较高处布线,以使路基具有较好的水文条件。

②路线通过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带,布线时要注意保证路基最小填土高度,低填及个别挖方地段要注意排水处理。

③路线要避免穿过较大湖塘、水库、泥沼地带,不得已时应选择最窄、最浅和基底坡面较平缓的地方通过,并采取保证路基稳定性措施。

④沿河布线时,应注意洪水泛滥对路线的影响,一般应布线于洪水泛滥线以外,必须通过泛滥区时,桥梁、路基应有足够的高度,以免洪水淹没,并应对路基边坡防护加固,避免冲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