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淤泥填充型岩溶洞穴,在溶洞边界及溶洞内填充体上均存在强反射,形成强反射面,频谱较低,与淤泥含水量成反比,一般低于75MHz。岩溶区域内波形尖,幅值大,同相轴混乱,溶洞段后的波形长而缓。充水型岩溶洞穴,在溶洞包含区域及溶洞后方区域内均存在很强的反射,且频谱低于50MHz。这类溶洞一般不大,多有岩溶管道相连通,填充类型一般相同或相似。
5.1.1 岩溶填充型溶洞
溶洞的物性特征是与周边围岩有较大的差异,岩溶填充物稳定性一般较灰岩差,较为破碎,含水量较大,对电磁波的吸收较多,特别是充水型的溶洞。溶洞的边界会形成一个弧形的强反射带。如:中空干燥型岩溶洞穴,只在边界上有较强的反射界面,成明显的弧形强反射带,整体波形较平缓,波幅较小。
图4-26 岩溶填充型溶洞
5.1.2 淤泥型岩溶洞穴
淤泥填充型岩溶洞穴,在溶洞边界及溶洞内填充体上均存在强反射,形成强反射面,频谱较低,与淤泥含水量成反比,一般低于75MHz。岩溶区域内波形尖,幅值大,同相轴混乱,溶洞段后的波形长而缓。
5.1.3 充水型岩溶洞穴
充水型岩溶洞穴,在溶洞包含区域及溶洞后方区域内均存在很强的反射,且频谱低于50MHz。岩溶区域内波形尖,跨度大而不均,幅值大,同相轴混乱,形成一片超高幅波形区,溶洞段后的波形受水的影响,幅值稍弱,但同相轴依旧混乱,很难确定溶洞段结束位置。
图4-27 淤泥型岩溶洞穴
图4-28 充水型岩溶洞穴
图4-29 串珠型岩溶洞穴
5.1.4 串珠型岩溶洞穴
串珠型岩溶洞穴。这类溶洞一般不大,多有岩溶管道相连通,填充类型一般相同或相似。此类溶洞的所有小溶洞的边界上均有较强的反射,形成几小片或几个弧形反射带,幅值、波形及频谱与填充物有关。较小的溶洞之间波形一般会恢复正常,同灰岩层的波形特征,有水时一般受影响,强反射会形成一片,很难判断溶洞个数与大小,且第二个及往后的溶洞在确定位置时一般较首个溶洞的误差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