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务目标
通过本任务学习,学习者应能:
(1)描述汽油滤清器结构、工作原理。
(2)依据汽车维修操作要求,规范、熟练地完成汽油滤清器的拆装作业。
二、知识准备
1.燃油滤清器结构
如图7-63所示燃油滤清器通常安装在电动燃油泵出口侧的油路中。它主要由壳体、油塞、滤芯、滤网等组成。滤芯采用菊花形结构,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单位体积内过滤面积大。滤清器内经常承受200~300kPa的燃油压力,因此,要求滤清器壳体及油管的耐压强度应在500kPa以上。
燃油滤清器的作用是清除燃油中的粉尘、铁锈等固体杂质,防止供油系统阻塞,减少机械磨损,提高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
图7-63 燃油滤清器结构
2.燃油滤清器工作原理
如图7-64所示,发动机工作时,燃油从滤清器的进口进入滤芯外围,把带有杂质的燃油通过滤芯过滤后从出口出去。如果滤清器阻塞,将使油压降低,输油量减少,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因此,燃油滤清器应按照规定周期进行更换。
图7-64 燃油滤清器工作原理
三、任务实施
(一)实施方案
1.质量要求
参照厂家的质量标准要求。
2.组织方式
每四位同学一组,按照企业岗位操作规范在2008款通用轿车的燃料供给系统的汽油滤清器进行拆装作业。每组作业时间为____分钟。
3.作业准备
(1)技术要求与标准:
①拆卸燃油系统中的任意一个部件之前都要对燃油系统进行卸压。
②拆卸燃油滤清器之前,需用抹布对燃油滤清器及连接管路进行清洁。
③安装燃油滤清器之前,注意燃油滤清器的安装方向,不能装反。
(2)设备器材:如图7-65所示。
(3)场地设施:带消防设施的场地。
(4)设备设施:2008款通用轿车、发动机台架、工具车、标保工具车、零件车、垃圾桶。
(5)耗材:干净抹布、泡沫清洁剂。
(二)操作步骤
1.拆卸汽油滤清器
(1)如图7-66所示,断开蓄电池负极电缆。
图7-65 设备器材
图7-66 断开蓄电池负极电缆
注意事项
✧注意拆卸蓄电池负极电缆前需确保点火开关处于“LOCK”位置。
✧在拆卸蓄电池负极前,要记录车辆相关信息(记录收音机电台、密码、时钟等信息),记录车辆的相关学习值。
✧蓄电池负极电缆拆卸后移放位置要固定好,不要与蓄电池负极相接触。
(2)如图7-67所示,拆卸燃油滤清器紧固螺丝。
图7-67 拆下卡夹紧固螺丝
(3)如图7-68所示,拔出燃油滤清器进、出油管。
图7-68 拔出燃油滤清器进、出油管
注意事项
✧拔出燃油滤清器油管前,应清洁进、出油管接口处,避免污物进入油罐内。
(4)如图7-69所示,取下燃油滤清器总成。
图7-69 取下燃油滤清器
注意事项
✧取下燃油滤清器时禁止金属物敲击,拆下后,应注意不能与金属混合放置。
2.安装汽油滤清器
(1)如图7-70所示,安装燃油滤清器。
图7-70 安装燃油滤清器
注意事项
✧安装燃油滤清器时,燃油滤清器上的箭头标示必须指向出油管。
✧燃油滤清器安装到卡箍上后,在两端油管的接头处涂抹一层燃油,再安装燃油管连接器。
(2)如图7-71所示,安装燃油滤清器托架及紧固螺栓。
图7-71 安装燃油滤清器托架及紧固螺栓
(3)如图7-72所示,连接蓄电池负极电缆。
图7-72 连接蓄电池负极电缆
四、任务小结
1.燃油滤清器组成
燃油滤清器主要由壳体、油塞、滤芯、滤网等组成。
2.燃油滤清器的作用
燃油滤清器的作用是清除燃油中的粉尘、铁锈等固体杂质,防止供油系统阻塞,减少机械磨损,提高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
3.拆卸燃油系统任一部件时的注意事项
(1)检查和维修燃油系统前,将电缆从蓄电池负极端子上断开。
(2)对燃油系统进行操作时,严禁吸烟或靠近明火。
(3)避免橡胶或皮制零件接触到汽油。
4.燃油滤清器拆装的主要步骤
(1)燃油系统卸压。
(2)拆卸燃油滤清器。
(3)安装燃油滤清器。
五、任务评价
(一)理论评价
1.判断题
(1)燃油滤清器在发动机中起到过滤机油的作用。( )
(2)燃油滤清器主要由壳体、油塞、滤芯、滤网等组成。( )
(3)拆卸燃油滤清器时,可以直接拆卸,不需要对燃油系统进行卸压。( )
(4)更换燃油滤清器后,旧的“O”形圈可以继续使用,为了节约材料,不需要更换。( )
(5)避免橡胶或皮制零件接触到汽油,所以要做好防止汽油喷出的工作。( )
2.单选题
(1)在拆卸燃油滤清器时,拆卸的顺序是( )。
A.先对燃油系统进行卸压 B.先对燃油管路进行清洁
C.先拆卸燃油滤清器的固定支架 D.任意拆卸
(2)拆下任何燃油系统零件之前需要注意( )。
A.先对燃油系统进行卸压 B.严禁吸烟或靠近明火
C.避免橡胶或皮制零件接触到汽油 D.以上全是
(3)燃油滤清器在燃油系统中的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
A.过滤粉尘 B.过滤铁锈
C.过滤水分 D.以上全都不是
(4)对安装燃油滤清器描述正确的是( )。
A.带箭头的一侧指向燃油箱 B.带箭头的一侧指向发动机
C.箭头无论指向何方都没关系 D.不确定
(二)技能评价
表7-4 汽油滤清器技能评价
续表
(注:操作正确即得分,操作错误或未进行操作得0分)
学习拓展
1.燃油箱
如图7-73所示,燃油箱用以储存燃油,燃油箱的数目及容量随车型而异,普通汽车具有一个燃油箱,越野汽车则常有主、副两个燃油箱,以适应军用要求。一般汽车油箱储存的燃油可供汽车行驶200~600km。以汽油箱为例(如图7-74所示),燃油箱主要由油箱盖、加油管、隔板、油量传感器、燃油管开关等组成。
如果燃油箱没有燃油或燃油过少,仪表盘上的燃油报警灯会点亮,以便提醒驾驶员,燃油过少,需要及时添加燃油。
图7-73 燃油箱的功用
2.电动燃油泵的类型
目前各车型装用的电动燃油泵按其结构不同,有涡轮式、滚柱式、齿轮式等,如图7-75所示。内置式电动燃油泵多采用涡轮式,外置式电动燃油泵则多数为滚柱式。外装式是将燃油泵安装在燃油箱外面的输油管中,而内装式是将燃油泵安装在燃油箱内。
3.油压脉动缓冲器
当燃油泵泵油、喷油器喷射及油压调节器的回油平面阀开闭时,都将引起燃油管路中油压的脉动和脉动噪声。所以,油压脉动缓冲器的作用就是减小燃油管路中油压的脉动和脉动噪声,并能在发动机停机后保持油路中有一定的压力,以利于发动机重新起动。
图7-74 燃油箱的结构
图7-75 电动燃油泵类型
图7-76 油压脉动缓冲器的结构
油压脉动缓冲器的结构如图7-76所示,膜片将缓冲器分成空气室和燃油室两部分。当发动机工作时,燃油从进油口流进燃油室,由出油口流出。压力脉动的燃油使膜片弹簧或张或弛,燃油室的容积则或增或减。从而削减了油压的脉动。发动机停机后,膜片弹簧推动膜片向上,将燃油挤出燃油室,以保持管路中有一定的油压。
4.控燃油供给系统控制功能
汽油机电控燃油供给系统对发动机混合气的配制与传统的燃油供给系统不一样,它以直接或间接测出的空气量信号为基础,计算出发动机燃烧必需的汽油量,通过喷油器的开启时刻给发动机提供适量的燃油,控制精确的空燃比。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汽车的发动机上。
ECM是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在ECM的存储器中存放了发动机各种工况的最佳喷油持续时间,在接受了各种传感器传来的信号后,经过计算确定满足发动机运转状态的燃油喷射量和喷射时间。ECM还可以对多种信息进行处理,实现EFI系统以外其他诸多方面的控制,如点火控制、自诊断、故障备用程序启动、仪器显示等。电控燃油供给系统还有如下控制功能。
(1)喷油量控制
电子控制单元根据空气流量传感器或进气压力传感器、发动机转速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冷却水温度传感器等提供的信号而计算出喷油持续时间,因喷油器针阀的行程是一定的,故喷油量的大小决定于喷油器持续时间的长短,发动机各种工况的最佳喷油持续时间存储在电子控制单元的存储器中。所以,喷油量的控制即喷油器喷射时间的控制。
(2)喷油正时控制
在多数发动机中,喷油正时是不变的,但在电子控制间歇喷射系统中采用顺序喷射时,电子控制单元还要有燃油喷射系统的气缸辨别信号,根据发动机各缸的点火顺序和随发动机工况的不同而将喷油正时控制在最佳时刻。
(3)减速断油控制
汽车减速行驶时,驾驶员松开加速踏板,节气门关闭。此时电子控制单元会断开燃油喷射控制电路,停止喷油以降低排放和燃油消耗。
(4)限速断油控制
当发动机转速超过安全转速或汽车车速超过设定的最高车速时,电子控制单元将会在发动机临界转速或减速时断开燃油喷射控制电路,以停止喷油,防止超速。
(5)溢油消除控制
起动发动机时,若将加速踏板踩到底,系统将进行断油控制。
(6)冷起动喷油器喷油时间控制
为了提高低温时发动机的起动性能,有的汽车在进气总管上安装了一个冷起动喷油器,其喷油时间由热限时开关控制,或由电子控制单元和热限时开关同时控制,也可由电子控制单元单独控制。不过,大部分汽车现已取消了冷起动喷油器。
(7)燃油泵控制
在装有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汽车上,电子控制单元对油泵的控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当点火开关打开后电子控制单元指令汽油泵运转2~3s,以产生必需的油压,若发动机没起动,电子控制单元将油泵控制电路断开,使油泵停止工作,在发动机起动和运转过程中,电子控制单元控制汽油泵正常工作;另一种是只有发动机运转时,油泵才工作。
(8)汽油泵泵油量控制
多数发动机,如丰田7M-GE、7M-GTE,其油泵的泵油量是随发动机负荷的变化而变化的,即发动机在起动、高转速、大负荷工况时,油泵提高转速以增加泵油量;当发动机在低转速、中小负荷工作时,油泵低速运转,以减小电能消耗和油泵的磨损。
5.汽油喷射系统类型_按喷射位置和时序的不同分类
按喷射部位的不同可分为缸内喷射和缸外喷射两种。如图7-77所示,缸内喷射是通过安装在气缸盖上的喷油器,将汽油直接喷入气缸内,这种喷射系统需要较高的喷射压力,3~5MPa,因而喷油器的结构和布置都比较复杂。缸外喷射系统是将喷油器安装在进气管或进气歧管上,以0.20~0.35MPa的喷射压力将汽油喷入进气管或进气道内,前者称进气管喷射(单点喷射),后者称进气道喷射(多点喷射)。目前汽油机电控系统广泛采用的是进气道喷射。如图7-78所示,进气道喷射(PFI)系统是每个气缸设置一个喷油器,各个喷油器分别向各缸进气道(进气门前方)喷油。这种喷射方式又称多点喷射(MPI)。
图7-77 缸内喷射
图7-78 进气道喷射
按喷射的连续性将汽油喷射系统分为连续喷射式和间歇喷射式。连续喷射是指在发动机工作期间,喷油器连续不断地向进气道内喷油,且大部分汽油是在进气门关闭时喷射的。这种喷射方式大多用于机械控制式或机电混合控制式汽油喷射系统。间歇式喷射是指在发动机工作期间,汽油被间歇地喷入进气道内。电控汽油喷射系统都采用间歇喷射方式,间歇式喷射可以分为同时喷射、分组喷射和顺序喷射,如图7-79~图7-81所示。
图7-79 同时喷射
图7-80 分组喷射
图7-81 顺序喷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