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资源管理与国民经济管理

资源管理与国民经济管理

时间:2024-11-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的资源开发利用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自然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法制不健全引发的资源和利益分配纠纷;二是资源掠夺性开发利用而出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失调。实行宏观调控措施应充分考虑到中国资源的实际情况有重点地进行。利用先进技术开发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步骤地使中国从一个资源消耗型的国民经济体系逐渐过渡到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

1.5.2 资源管理与国民经济管理

资源管理有企业管理和国民经济管理之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范围内的资源开发利用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而对国民经济范围内的资源管理,国家只能采取制定和实施有关方针、政策和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以及其他有效的宏观管理措施。由于一些超大型、跨行业、跨地区的集团公司和跨国公司的发展,计划管理将通过这些企业逐渐从生产企业向国民经济范围扩展,有可能依靠高新技术和高新产业的发展逐步实现国民经济范围的资源计划管理。

中国的资源开发利用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自然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法制不健全引发的资源和利益分配纠纷;二是资源掠夺性开发利用而出现的环境污染生态系统失调。因此,资源管理必须根据兼顾各方利益,局部服从整体,眼前服从长远以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应统一的原则,采取法制、行政、经济的管理手段,调节部门间、地区间、企业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把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各项生产要素按一定的比例结合起来,以期达到生产力要素的总体效能。此外,各地区形成的资源在品种、数量、质量以及资源的地域组合方面有很大差别,如南方水资源、有色金属比较丰富,北方煤多,石油资源分布在东北、华北新疆等少数地区,铁矿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辽宁、河北、内蒙古、湖北、四川等地;各地区的社会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也不相同,沿海地区的技术力量和经济实力比较雄厚,中西部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各地区具有不同的资源优势,应因地制宜开发各地的优势资源,打破地区封锁,做到地区间资源互补,发挥全国各地资源的总体效益。

资源管理中需要考虑的又一问题是技术选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涉及的范围十分广阔,包括资源遥感技术、勘探技术、开采技术、原材料技术、产品技术等多种专业技术,这些技术对于各类资源也各不相同。因此,技术和技术结构的选择应区别对待,那些关系经济全局的关键性技术应由国家选定,其余一般的专业技术则由生产单位通过市场机制选定,国家只采用制定和实施各项方针、政策、规划等宏观调控措施加以指导。实行宏观调控措施应充分考虑到中国资源的实际情况有重点地进行。从总体来说,中国的社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是先进技术、常规技术和手工技术并存而手工操作技术仍占相当大比重的技术结构;从资金有机构成角度分析,是劳动(活劳动)密集型技术与资金(物化劳动)密集型技术并存,基本上是一个资源消耗型的技术结构。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近期应注意多发展劳动密集型技术产业,有选择地逐步发展高新技术和高效的常规技术以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资金密集型技术在技术结构中的比重。利用先进技术开发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步骤地使中国从一个资源消耗型的国民经济体系逐渐过渡到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从自然资源—能源、原材料资源—制成品资源这一资源产品链分析,自然资源转变为能源、原材料资源的规模和速度赶不上制成品发展的需要,能源、原材料是这个链条中的薄弱环节,能源技术和原材料技术要优先考虑。自然界中的自然物大多以化合物形态存在,合成化工材料在社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结构中所占比重日趋上升,因此化工技术和生物技术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自然资源的开发正逐渐向海洋扩展,海洋技术愈来愈引起重视。一般来说,实物资源属第一、第二产业,非实物资源属第三产业,必须加速第一、第二产业的技术革新,实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大幅度提高实物资源的产量和质量,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设备和劳动力。因此,在生产系统和管理系统广泛应用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应成为高新技术的重点发展对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