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协调人地关系
这里所说的人地关系主要是指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协调人地关系对于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协调人地关系要做的一件事是处理和协调好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尽管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开发利用随社会发展而逐渐加深和扩大,但人类社会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始终不能脱离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不仅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发展生产力的基本条件,也是决定地区间关系和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因素。人类生活与经济建设均需依赖自然物质和能量的不断供应,而且这种依赖性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及人民生活享受水平的提高日益加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地球上的各种自然资源仍是人类开发利用的主体。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目的在于提取自然物质和能量来满足人类生活与社会生产的需要,无疑是一种积极的行动。但是,如果只贪图眼前利益,不顾自然界的承受能力,超负荷开发利用天然财富,势必使自然环境丧失再生性,无法持续使用,影响人类生活与生产。因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然具有保护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的含义。同样,自然资源保护也不是消极的行为,而是有控制的保存,恢复和改善自然环境的再生性,根本目的仍在于维持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永续使用。因此,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应是统一的整体,两者需很好地结合起来,以维护人地系统的有序性。
尽管知识界人士强调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同等重要,但根据存在决定意识的原理,作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的人,总是在满足生存需要的前提下逐步认识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出环境意识,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人来说更是如此。这样,人们必须正视现实,因地制宜地开展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宣传教育,并研究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来协调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尽量把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负效应减到最小限度,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协调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综合性研究工作,涉及自然、经济、社会、工程技术等多学科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由自然科学家、社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行政管理人员共同合作进行研究。自然资源研究应以生态经济学观点和现代系统科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单项资源的分析,重点研究自然资源整体的结构、功能、演化与地域分异规律,把人口、资源与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来探讨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协调各地区与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参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拟定,为方案决策提供科学论据,搞好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促进人类社会健康发展。
还应注意到,在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历史阶段中,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所起的不同作用。在自然经济时期,开发的资源多属自然资源的初级加工品,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丰歉情况。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被加工的次数增多,加工程度加深,因而物化在实物资源中的劳动量增多,智力劳动正愈来愈成为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解决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将取决于劳动力资源的优势,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优势。
为此,协调人地关系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
(2)制止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破坏。
(3)加强对自然资源的调查研究,制定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政策和法律,对自然资源实行有偿使用,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4)建立和扩大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5)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必须遵守持续利用原则、保护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和节约原则。
①持续利用原则。指使用资源的方式与速度不会导致资源的长期衰竭,从而保持其满足今世与后代需要和期望的潜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兼顾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效益,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资源利用的第一大原则。资源的持续利用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可更新资源必须保持其更新、恢复、再生的能力,并尽可能在使用中得到改善;对不可更新资源必须防范将来把它们耗尽的危险,并且必须确保整个人类分享这样的利用中获得的好处。此原则要求在开发利用资源时具备全局观点与协调观点,不能只顾局部利益而忽视全局利益,只顾部门利益而忽视整体利益,这是由资源整体性特点规定的。
②保护原则。保护是持续利用的前提。对可更新资源,保护资源首先要保护资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资源更新、恢复、再生的能力,保护不是消极的保护,要与培育、改造相结合,在保护条件下开发利用资源;对不可更新资源,也要保护其矿床开发条件,使之不至于遭受破坏而不能更好地开发利用。保护资源必须具有长远观点,不能只顾眼前的一时利益,而忽视长远的几代人的利益。
③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因地制宜原则是由资源的区域性这个基本特点规定的。此原则要求,根据地区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具体状况采取不同开发利用方式,及采取相应的保护、改造措施;根据地区的资源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的特征确定合理的、优化的产业结构;根据地区资源、环境与人口的关系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
④节约原则。“节”即“节省”,“约”即“集约”。它是由资源的有限性与人们欲望的无限性而导致资源的稀缺性这个经济学特点规定的。节约原则要贯彻在资源的开发、利用、生产、消费的全过程。要改变不适当的消费与生产模式,以最高的效率利用资源,以最低的限度生产废弃物;较高水准的生活水平而较低依赖于地球上有限的资源。要提倡资源效益,减少单位产品资源的消耗,提倡资源的综合利用、重复利用、循环利用、一物多用与废物利用,提高资源的产出率和利用率,鼓励使用新的和可更新的资源。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2]包浩生,彭补拙等.自然资源学导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3]刘成武,黄利民.资源科学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封志明.资源科学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