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气候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时间:2024-11-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为维持其生理机能必须蒸散大量水分。据研究,作物产量与蒸散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以上计算出的是作物的生物产量,人们关心的是其经济产量的大小。作物的经济产量可从作物的生物量乘以经济系数求得,其中经济系数是经济产量与生物量之比。对于不同作物,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栽培方式和管理措施,其经济系数是不一样的。以下计算中统一取较低值为0.35。

2.4.2 气候生产潜力

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为维持其生理机能必须蒸散大量水分。据研究,作物产量与蒸散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img18

式中:ET0——土壤水分供应充足条件下的农田可能蒸散量;

ET——土壤水分供应不充足条件下的农田实际蒸散量;

m0——土壤水分供应充足、蒸散量达ET0条件下的作物干物质产量;

m——土壤水分不充足、蒸散量为ET条件下的作物干物质产量;

K——由作物和地区而定的比例系数。

当考虑的是某种作物并忽视地区性差别引起K值变化时,式(2-7)可简化为:

img19

若把实际蒸散量(ET)与可能蒸散量(ET0)之比定义为水分订正函数:

img20

则水分订正函数与m对m0之比值相等,故式(2-9)可写成:

img21

式(2-10)中ET0可用水面蒸发量(E0,按彭曼公式计算)乘以作物系数img22

ET0=eE0        (2-11)

实际蒸散量可以认为等于降水量R减去流出量CR:

ET=R—CR=(1-C)R          (2-12)

式中:C——从地表和渗入地下的流出量占降水量的比例系数,通常取0.20。

将式(2-12)代入式(2-9)便得到水分订正函数的计算公式:

img23

于是得到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公式为:

img24

以上计算出的是作物的生物产量,人们关心的是其经济产量的大小。作物的经济产量可从作物的生物量乘以经济系数求得,其中经济系数是经济产量与生物量之比。经济系数一般认为玉米0.3,水稻小麦0.35~0.5,甘薯0.7以上。对于不同作物,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栽培方式和管理措施,其经济系数是不一样的。以下计算中统一取较低值为0.35。

计算气候生产潜力时,按不同的熟制,采用与之相对应时段的不同气候要素(光、温、水)及不同作物不同发育阶段的叶面积系数与最大叶面积系数之比值,用式(2-14)计算了我国气候生产潜力,其分布规律如下:

气候潜力>1 750kg/亩的高值区,分布在年降水>1 600mm的华南南部及台湾;1 500~1 750kg/亩的偏高值区,分布在年降水1 200~1 600mm的长江下游以南、云贵高原以东、南岭山地以北以及云南高原南缘地区;500~1 500kg/亩的中值区,分布在年降水400~1 200mm的大兴安岭、太行山以东和长江流域以北以及云、贵、川大部及西藏的东南部地区;500kg/亩以下的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年降水400mm以下的内蒙古、新疆青藏高原的大部,以及陕、甘、宁、晋的部分地区(见图2-7)。

img25

图2-7 我国气候生产潜力分布简图(单位:m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