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时间:2024-11-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立足于长三角河口海岸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现实情境,有必要针对气候变化减缓的一切适应性技术活动和技术创新进行经济上的反哺。应从地区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开展长三角河口海岸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整体协调工作,建立区域联防联控、共同治理与应对的有效机制。

6.1.1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城市(群)为主体,以科技进步和多渠道筹集资金为支撑,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统筹协调城市各行业各部门的减缓气候异常变化行动,不断增强上海及长三角河口海岸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的协调发展能力和全面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能力。

全球气候变化作为当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重大“全球问题”之一,业已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领域和联合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一个国家或地区针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防范与应对,其基础在于该国或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其根本在于该国或地区复合生态系统内部经济、社会、环境三大子系统之间的动态协调与均衡发展,其关键在于该国或地区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各项防范应对措施与保障措施的有效落实。因此,长三角河口海岸地区在防范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和脆弱性风险的过程中,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谋协调,尽快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提出的“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理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要在全面排查气候变化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及隐患的基础之上,采取更为积极的减排和防范策略,建立更加完善的“经济反哺生态”和“区域共同治理”的体制机制,以不断提升地区防范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各种突发性灾害事件的综合能力,尽可能地减缓灾害损失,改善地区气候环境,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地区复合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6.1.2 基本原则

上海及长三角河口海岸地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防范对策,应遵循以下六项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原则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气候变化对于不同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及城市化地区会造成不同的社会经济影响及灾害性后果,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城市、城市街区及城市弱势群体,又往往是受到气候变化影响最大和致灾后果最为严重的。因此,在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当中,首先应当把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充分考虑到地区内部和城市内部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的因素,优先考虑相对落后、脆弱地区的适应性问题,因地制宜、协调有序地开展各项防灾减灾及适应性行动,以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

2.预防为主、防救结合原则

妥善处理气候变化带来的台风风暴潮、城市内涝、高温热浪、雾霾等突发自然灾害和重大环境事件,关系到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是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因此,长三角河口海岸8市的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都应谨记“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如泰山”的精神,高度重视城市气候变化脆弱性风险的防范与应对工作,根据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的基本原理和成本—效益最大化的要求,立足预防、主动防范、防救结合,积极做好灾害隐患排查、预测监控工作以及防灾、减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有效的城市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构建体系明晰的应急处置预案和保障体系以及快速反应的救助机制,以保障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3.主动与无悔原则

全球气候变化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其相应的影响评估和防范工作也是建立在此前提之上的。故此,积极制订应对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适应策略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主动作为和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态度的体现。所谓“无悔”,就是在不增加额外成本的前提下,尽量采取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其中的措施,不仅仅考虑经济上的获益,还要将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和符合国家生态环境改善需求的一切成效都视为其收益的一部分,以保障两者综合的经济收益、社会收益和环境收益大于成本投入。基于现有的科学认识,本着无悔、双赢的甄选标准,筛选适应的优先事项,实施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适应行动,以有效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取得长远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4.减缓与适应协调原则

减缓策略是为了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而采取的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增加温室气体碳汇的各项策略,而适应策略则是为了降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对实际或者预期的气候变化影响脆弱性而提出的倡议和采取的措施。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但是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则是一项现实、紧迫的行动。长三角河口海岸地区作为受到气候变化不利影响较大的地区之一,一方面要通过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等措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另一方面还要采取积极的社会经济技术措施,以应对已经发生的不利影响。因此,应在策略的制定中充分协调紧迫目标和长期目标实现的相互关系。

5.资金与技术互补原则

现代科学技术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先导性作用,适应气候变化本质上是通过不断的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来推进的。立足于长三角河口海岸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现实情境,有必要针对气候变化减缓的一切适应性技术活动和技术创新进行经济上的反哺。应通过财税、投资金融政策的保障,加大气候变化适应技术的研发、示范、推广和应用力度。创新融资方式,吸引国际和民间资本向气候变化领域投入,拓宽融资渠道。以相应的价格和费用倾斜的经济策略为导向,提升产业结构、培育新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全面发展。

6.区域共同治理原则

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区域性和全球性的问题,非一城一地乃至一个国家的能力所及,需要区域整体和世界各国的广泛参与和通力合作。应从地区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开展长三角河口海岸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整体协调工作,建立区域联防联控、共同治理与应对的有效机制。充分利用国际气候变化领域的资金、技术等资源,共享国际最新科技成果,不断促进加强适应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的国际合作,推动国际社会适应基金和适应技术转让基金的建立,以有效促进地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提升和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开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