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个急需破解的发展难题

一个急需破解的发展难题

时间:2023-11-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大气污染是环境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已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出现融化迹象。大气污染、水污染以及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中心问题,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第二节 生态文明:一个急需破解的发展难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代价逐步显露出来。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阻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的全球性问题,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需要迫切破解的现实难题。我国由于过度的资源开发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生态环境还在迅速恶化,危害日益严重。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直面以对的、重大而紧迫的发展难题。

一、生态环境恶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现实课题

进入工业文明以来,人类享受着工业文明带来的各种物质成果,但同时也承受着工业文明所导致的恶果。在世界范围内,20世纪30年代以来,地球自然资源消耗较严重的工业文明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使人类的思想、价值观念和社会系统等构成的文化不和谐与其产生剧烈的冲突日益暴露。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度地提高,环境中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系统大规模地改变,人类的活动领域极大地扩张,人类的物质欲望与日俱增。为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择手段地掠夺能源、资源,肆无忌惮地污染自然,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失调,以致出现资源危机、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导致生态环境遇到空前挑战,生态危机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据世界自然基金会公布的1999年度全球环境指数报告显示,从1970年到1995年,全球环境指数约下降了30%,这意味着在短短的25年内,人类拥有的自然资源骤减了3成,消耗数量相当于过去一个世纪的总和。该报告还表明,在这25年间,全球森林面积减少约10%,每年消失的森林面积达15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希腊国土面积。与资源消耗直接相关的是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与日俱增,从1960年到1996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由原来的100亿吨突增至230亿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已接近16万年来的最高水平。这一现象在北美地区最为严重,那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5倍,是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10倍。大气污染是环境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已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出现融化迹象。大气污染、水污染以及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中心问题,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到20世纪70年代,全球生态关系严重失衡和西方发生以中东战争和石油危机为代表的能源危机,使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人类好像在一夜之间突然发现自己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大量危机:人口危机、环境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这场全球性危机程度之深、克服之难,对迄今为止指引人类社会进步的若干基本观念提出了挑战。”[3]“由于资本主义市场的全球化与信息化,劳动异化与交往异化也被进一步强化,不仅外部自然正以全球规模被破坏,而且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人的所谓社会性、共同性这种人性的最深层的内部自然也正被破坏。”[4]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卷入了工业化过程,人类自身必需的大自然的一定平衡被人类各种活动所破坏。过去,人对自然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局部的生态系统被扰乱,没有超过自然系统所能承受的生态界限。现在人类活动开始影响到整个世界生态圈,经过复杂、综合的演化过程,已经明显超过了自然系统的承受能力。由于人类不断施加于自然界的破坏作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全球性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使得全人类的命运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国经济、政治发展相互制约,任何国家或地区都不可能单独、自由地生存发展。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阻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的全球性问题,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需要迫切破解的现实难题。

二、生态文明:一个急需破解的发展难题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永远是人类向自然界寻求协调发展的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依赖于自然界提供的一切物质资料。“所有的人类社会一直是、而且仍然是依赖于种种复杂的、相互联系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这些过程包括由太阳产生的能量,包括那些生命要素的循环,包括地球物理学的各种进程。……在全部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找到从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去获取的方法,这样人类就可以得到足够的资源来维持生存—食物、衣物、居所、能源和其他物质材料。”[5]人与自然的关系将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并将永远内在于人类广泛的社会关系之中。生态文明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考察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和发展方向时,坚持社会和自然的统一,科学地揭示了这两种关系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社会和自然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他们深刻地指出,“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人类必须摒弃“那种关于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之间对立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必须自觉地“认识并因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们的最常见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远的自然后果”[6]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作为人口众多、资源短缺、与发达国家差距显著和人民生活水平相对低下的发展中大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摆脱贫困一直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主要目标和百姓的迫切心愿,“发展是硬道理”深入人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代价逐步显露出来。由于过度的资源开发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我国生态环境还在迅速恶化,危害日益严重。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对资源的利用、能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都在急剧增多,资源、环境问题已经相当严峻,传统文明形态的缺陷和束缚已暴露无遗,人与自然的和谐,已成为影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因素,生态文明建设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创造了高速增长的经济奇迹,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荒漠化的面积越来越多,耕地减少,森林锐减,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城市缺水,水污染和空气污染严重等。总体来看,我国当前生态环境面临诸多问题。

第一,生态破坏。生态破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给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自然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物种的大量消失,造成资源危机,物种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失去稳定。生态破坏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水资源匮乏。中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只有2 4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被列为世界12个贫水国之一。据报道,我国500个城市中有300个城市缺水,日缺水量达1 000万立方米,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50个,由于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达1 200亿元。目前,我国水环境面临的总体形势是:污染物排放量超过水环境容量,来自工业生产的氮、磷污染物在水中长期累积,加速了水环境的恶化;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大量减少了生态用水,加剧了水环境污染;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降低了水源涵养功能,使水环境更趋恶化。2005年,我国七大水系四类以上水质占59%,其中有27%为劣五类水质,基本丧失了使用功能。近岸海域超四类海水水质占34.5%,超标污染物质主要为氮和磷。湖泊水体富氧化严重,全国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氧化。劣五类水质的湖泊占43%。二是水土流失严重和土地沙漠化。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己达367万平方千米,并以每年1万平方千米的速度在增加,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有1/3的耕地受水土流失危害。由于我国人口的增加和短期利益的驱动,许多地方在不具备条件下又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无计划、无节制地进行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现象越来越重。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千米,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7.3%。三是森林资源减少和草场退化。尽管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近十年来有所增加,但用材面积缩小,森林资源总体质量仍呈下降趋势,人均积蓄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7,森林的生态功能严重退化。由于对草地的掠夺式开发,乱开滥垦和长期超载过牧,重利用、轻建设,重开垦、轻保护,全国草地面积逐年缩小,草地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1/3,并且草地质量普遍下降。

第二,环境污染。在众多自然灾害的类型中,许多自然灾害都与人类破坏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特别是洪涝、干早、泥石流、沙尘暴等频繁发生,都是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的后果。我国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一是大气环境恶化。燃煤是形成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大气污染主要集中在城市,主要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硫。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338个城市中,只有33.1%的城市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剩余的66.9%的城市都超过二级标准,其中有137个超过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5%。二是水污染。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工业废水。由于污染物大量排放,导致我国主要河流污染严重,其中辽河、海河水质特差,黄河水质也不容乐观,长江干流水质好于支流,但主要城市河段岸边水域污染严重。多数城市地下水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在海洋上存在无度的开采,无序的占用,无规的排污等。1999年我国近海海域四类海水已达46%以上,其中污染最严重的东海海区,劣四类海水比例高达53%。三是固体废物污染。我国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排放量和堆积量不断上升,年产量达到5亿吨,处理能力远赶不上排放量。据统计,全国城市生活垃圾为年产6 000万吨。在380个城市中,至少有2/3的城市处在垃圾的包围之中。另外固体废物占用农田,且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目前受污染的农田已达10万平方千米,因此造成的粮食减产每年在1 000万吨以上。

第三,资源短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8%,创造了世界奇迹。但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极为沉重。从1998年到2003年,我国耕地平均每年减少1 600亩,由于环境的破坏带来的GDP损失平均在2 000亿元左右。我国每创造1美元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高能源、高排放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水荒、电荒、煤荒、水质恶化,水土流失,耕地减少,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失衡等现象的出现及加剧,表明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这种粗放扩张型经济增长方式长此下去,随之而来的必然是资源的枯竭、环境的破坏、经济发展的停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2003年,我国的GDP总量占世界的4%,但资源消耗高,消耗了世界31%的原煤,27%的钢铁,25%的氧化铝,4%的水泥。我国单位产品能耗比发达国家高25%~90%,每公斤标准煤能源产生的GDP仅为0.36美元,而日本为5.58美元,世界平均值为1.86美元。在国内,对资源的浪费和非合理利用进一步加剧了资源供求矛盾。考虑到资源利用状况,我国的资源短缺与持续稳健发展的矛盾只有通过积极建设生态文明,更有效、更节约地利用非再生资源,更多地提供、更合理地使用可再生资源,问题才能较好地解决。

从目前的实际看,生态文明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践难题。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高速增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伴随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已超过20万亿元,但也使得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和污染排放的强度日益增强,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和总体的生态环境带来较大的压力。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中国正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以2006年为例,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536.8亿吨,比上年增加2.3%。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40.2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4.7%,比上年减少1.1%;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296.6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5.3%,比上年增加5.8%。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 588.8万吨,比上年增加1.5%。烟尘排放量1 088.8万吨,比上年减少7.9%。同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2 567.8亿元,比上年增长7.5%,占当年GDP的1.23%,达到历史新高。全国共发生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842起,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3 471.1万元。七大江河水系五类和劣五类水质占26%,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据测算,中国目前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多已远远超过环境容量,环境污染事故进入高发时期。这表明我国取得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生态环境代价,资源与生态环境容量已不足以支撑现有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