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不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而且形成了以人类为中心论的工业文明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类在工业文明观的主导下,过于注重自身的发展与环境价值的存在,忽视了资源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只认识到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存在,几乎将全部注意力都放到了发展物质生产上,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忽视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对环境的保护,形成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它在历史地展开的过程中,推进社会发展的动力日渐萎弱,而内在的弊端却日渐暴露。正是工业文明内在的历史局限性,导致了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中出现了种种矛盾和问题。
一、环境压力增大,人与自然矛盾突出
在“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中:一方面,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造成巨大浪费,导致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另一方面,人们高强度地从地球上提取各种物质和能源,然后又以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形式大量地排向大气、水体和土壤,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垃圾,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使自然付出越来越大的代价。这一模式下的社会经济活动对物质资源的索取和废物排放,远远超出了生态系统的资源供给能力和环境自净能力,使人与自然的矛盾趋于尖锐化。从而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以越来越快的速度短缺和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后果。
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进入20世纪后,西方国家煤的产量和消费量逐年上升。据统计,到20世纪40年代初期,世界范围内的工业生产和生活所释放的二氧化硫每年高达几千万吨,而其中2/3都是由燃料煤引起的。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污染程度迅速增加,范围迅速扩大,引起一系列和燃煤有关的污染事件。如英国,在煤炭和石油废弃物的双重作用下,“雾都”伦敦日益成为废弃物笼罩的城市。1952年12月5日至8日,该市大雾持续笼罩,陆续有人患起呼吸道系统疾病,并有4 000多人相继死亡。此后两个月内,又有8 000多人死亡。造成了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1955年9月,在美国洛杉矶,因汽车尾气造成光化学烟雾污染,两天之间,400多老人死亡。
除了工业发展造成大气严重污染外,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的有机化工工业迅速发展,西方国家橡胶、塑料等合成材料,生产出了多种多样的有机化学制品,如洗涤剂、农药等,被广泛的应用在生活和生产中。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把工业废物和生活废物大量排入土壤、水域和大气中,给环境造成了更大范围的更深程度的更持久的破坏。自从二战中使用原子弹以后,放射性污染源也成了危害极大的一种灾害。
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日本因甲基汞污染水源产生水俣病。在将近20年时间里,污染地区不断有人死亡,并时有畸形儿和痴呆儿出生,这在日本当时曾经成为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1984年12月,印度博帕尔市因农药厂化学原料泄漏,导致1 408人死亡,2万人严重中毒。
在中国,2005年底,受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影响,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苯、苯胺、硝基苯、二甲苯等主要污染物指标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整个松花江流域受到污染,哈尔滨市停水四天,严重影响了沿江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淮河流域在20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 875亿元。据测算,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淮河流域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当地GDP总值的15%。2007年,太湖发生重大蓝藻污染事件,沿湖地区饮水受到影响。滇池面积300平方千米,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导致全湖发生蓝藻水华。2007年春天,黄河爆发高盐度废水污染。近年来,黄河水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15亿至156亿元。除了工农业用水之外,黄河一共担负着沿黄河地区50个大、中城市和420个县的城镇居民生活供水任务。
二、违背了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规律,数量型经济增长难以为继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增长,忽视了经济结构内部各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共生关系,忽视了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迁移、循环等规律,形成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三高一低”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无论采取何种政策措施、技术手段或制度方面的安排,都无法改变走不合理的数量型增长的老路。因为这一经济模式是建立在环境支撑基础上的,本身又与环境有着不可调和的冲突,试图不从根本改变经济发展模式而在这一体系内解决冲突,是不可能的。
三、资源危机日益凸显
在传统线形经济发展模式中,人们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和高数量,不断地无休止地开采和挖掘本国不可再生资源,使资源的存量迅速减少。这种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竭泽而渔的粗放式线性经济发展模式,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危及到人类的长远发展和生存环境。
据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所的预测,中国现有的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储量,能够保证2010年供给的只有24种,能够保证2020年供给的只有6种,其中最短缺的是油、气资源,许多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且资源的时空、地域分布极不均衡。
四、生态安全日益严峻
世界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已经严重打破自然界本身的完美循环,导致自然生态系统严重失衡,生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环境自净、产出能力下降,森林、草地的生态功能衰退,耕地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加重,江河泥沙淤积严重,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气候异常,突发性灾害增多,生物多样性在减少,越来越多的动植物面临灭绝的危险,农药积累残留,基因突变现象增多。这些均严重影响到人类自身的安全。
在最近的半个世纪里,我国沙尘暴日益频繁;酸雨威胁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西南地区扩大到整个国土面积的40%,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38%;荒漠化面积达262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27%;草地沙化、退化、碱化面积逐年增加。2007年,全国沙漠化土地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18.2%,在18个省的471个县内,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的威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