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应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应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时间:2024-11-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乌江流域的农村地区面积大,人口膨胀迅速,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粮食生产能力差,农村能源问题突出,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利用往往和贫穷落后相伴而生,乌江流域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往往也是经济状况最落后的地区。综合这两方面的因素,对于乌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一定要树立“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辩证思维,偏执于任何一方都可能造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最终失败。

6.1.1 应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西方学者曾就经济发展和生态破坏之间的关联进行研究,提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1](EKC曲线)进行表述(图6.1)。库兹涅茨曲线说明,在环境恶化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倒U形关系,即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某种形式的环境恶化是不可避免的,但不断增长的收入最终会产生一种提高环境质量的动力。

结合我国的国情可以看出,当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西部山地,往往是自然生境最丰富的地区,却因为经济落后而造成对当地自然资源的粗放利用,从而陷入发展水平与自然生态环境互相制约的恶性循环;东部地区的自然生境较为单一,密集的城市与人口造成的环境资源压力很大,虽然由于发展水平较高能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行大量投入,但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对淮河的治理就很能说明问题。况且生态恢复需要高投入,成本惊人:美国加利福尼亚污染湿地的复原成本超过50万美元/公顷,对城市地区受污染的土地,英国的平均恢复成本是13.52万美元/公顷,美国单是生态恢复的环境评价费就达到9万美元/公顷;在中国,靠复垦增加农业用地,每公顷至少投入950~1900美元,而每年每公顷的平均产量仅有150美元,据估计发展中国家山地流域的恢复与管理成本可能在70~520美元/公顷之间,与国家较低的收入相比也要高得多[2]

img161

图6.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资料来源:曾贤刚.环境影响经济评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显而易见,我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绝不能再走“先破坏、后治理”的道路。对目前乌江流域落后的经济状况和严峻的环境现实来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后再进行恢复代价极大,难以实现;而且乌江流域目前的生态状况已经在一些不合理的开发过程中遭受到比较严重的破坏,难以支持本区域人居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发挥对长江流域的生态屏障作用,因此在这一地区,必须立足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但是,从EKC曲线反映出来的经验来看,对欠发达地区而言,还必须促进其经济发展,使其产生保护环境的内在动力,从而拉平EKC曲线,并加速曲线通过临界顶点向右侧转移。乌江流域的农村地区面积大,人口膨胀迅速,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粮食生产能力差,农村能源问题突出,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利用往往和贫穷落后相伴而生,乌江流域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往往也是经济状况最落后的地区。在乌江流域,如果脱离了经济发展的需求纯粹地谈保护,是一件比较奢侈并且明显缺乏成效的事。国内学界曾对怒江水电开发的激烈争议[3],说明了我国在协调人居环境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问题上还需根据具体问题作出科学的论证,绝对地、简单地依据生态学原理进行理想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在现实中可能会遇到极大的阻力,甚至根本不可能得到实施。

综合这两方面的因素,对于乌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一定要树立“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辩证思维,偏执于任何一方都可能造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最终失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