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河流景观生态格局优化

河流景观生态格局优化

时间:2024-11-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维护河流廊道畅通性的首要前提是要保证河流有足够的流量。在乌江流域,对河流形态连续性造成破坏最突出的行为就是修建水库。水库建设对河道流水连续性的破坏是绝对的,要保持河道流水的连续性,除了针对改善静水所带来的问题之外,最好的弥补方法就是强化乌江河流廊道的完整性,使之发挥河流廊道整体的生态功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流域的生态功能。

6.3.2 河流景观生态格局优化

河流生态系统是乌江流域最主要的湿地生态系统,按照景观生态学的观点,河流在景观中是以“廊道”的形式出现的,其最重要的特性即是廊道的畅通性,主要由足够的水量、河流形态的连续性与河流形态的多样性三个生态要素来保证。流域生态学中的重要理论——“河流连续统”的概念也表达了类似的含义,它强调生态系统中河流群落的构成及其一系列功能与流域的统一性,不仅指地理空间上的连续,更重要的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学过程及其物理环境的连续[12]。河流形态连续性与多样性的破坏意味着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链的断裂,同时也意味着河流廊道畅通性被破坏,失去了河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维护河流廊道畅通性的首要前提是要保证河流有足够的流量。所谓“河流维持流量”表述的就是这一概念,即“为了鱼类等生物的生存、污水的稀释、航运、淤积泥沙的排泄和低水路的维持、河口段防止海水倒灌等种种目的的流量,以及作为工农业、生活用水而必须保证的可利用流量”。健康的流域水循环过程保障了河流廊道能够保持充足的流水。当大量降水能够渗入地下,并且缓慢流出时,才可以保持河道的基流,满足河流的环境和生态要求。在水循环过程中,森林的作用十分重要。森林水量平衡的科学研究表明,在常绿阔叶林年水量平衡的支出项中,最大的就是林地含蓄的水量,约占46.3%,且林内比林外大11.6%[13]。也就是说,水源林区的年降水量有近一半被含在林地内,在降雨之后和枯水季节逐渐而缓慢地从河流的源头和谷地两侧以泉水的形式流出,稳定地给河流补给水量,保持枯水期的正常径流量。前文提到的森林防护体系建设,能够帮助维护健全的流域水循环过程,对保证河流中有足够的流水起到重要作用。

保证河流廊道畅通性的另外一个重要条件是保证河流形态的连续性。在乌江流域,对河流形态连续性造成破坏最突出的行为就是修建水库。水库将自然河流原来的动水生境改变成静水生境,使水流不连续,其生态系统相对封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不如自然河流那样通畅,河流生境条件单一化,生物群落多样性受到影响。与河流生态系统相比,水库的静水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抗逆性较弱,易污染且难以自我恢复。但是,前文也提到,水库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乌江流域的水循环过程,且从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间接地促进了整体生态环境保护,因此,修建水库的影响如何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生态影响评价。

水库建设对河道流水连续性的破坏是绝对的,要保持河道流水的连续性,除了针对改善静水所带来的问题之外,最好的弥补方法就是强化乌江河流廊道的完整性,使之发挥河流廊道整体的生态功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流域的生态功能。最重要的是改善河岸地带的生境,因为河岸地带是河流廊道乃至整个流域最主要的生态交错带,是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础。

对三峡库区香溪河的研究表明,在河流两岸各设置10m宽的缓冲带是重要的河流恢复措施之一[14]。缓冲带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使颗粒状或溶解的营养物沉淀、结晶,或由缓冲带内的植物微生物群落消化或转化,这对于阻拦河岸农田污染物进入河流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缓冲带的植物群落对维持河岸的稳定性也有重要作用。

从水库建设对河岸带的影响来看,水库淹没区将破坏一定范围内的河岸生境。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可能遭受淹没的少数濒危珍稀物种进行异地迁移保护,并尽可能选择气候、地形、土壤等环境条件与迁出地相似的地方迁入,以减少迁移种群遗传因子的流失,迁移的距离宜近不宜远。

从生态重建的角度来看,水库在某种意义上扩大了河岸,延伸了生态交错带可能存在的范围,如果能够积极进行生态重建,还有可能对生态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建设产生积极意义[15]。如果有物种需要保护,在进行迁地保护时可就近考虑将原有河岸生境迁至库岸。如果无需保护,则可以通过乡土植被的栽植进行生态培育,或在局部通过各种人工的生态设计对库岸进行生态建设(图6.8)。总之,采取这些生态措施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改善水库水质,为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创造条件,为鱼类产卵提供条件,并为鸟类和水禽提供栖息地与避难所

保证河流廊道畅通性的第三个重要条件是维持河流形态的多样性。河道通航、河岸的防护、沿岸农业生产及聚居地都直接或间接地改变了河流形态的多样性。这些建设活动可能会清除近岸植被、砾石,致使河流生境简单化,降低生物多样性,加速自然河岸侧向侵蚀,增加其不稳定性。虽然乌江流域大部分河岸为岩性河岸,濒水动植物难以生长,为通航而清除河道、裁弯取直等整治工程对河流生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在河道整治工程中,尤其是在河床较宽、水流相对平缓、濒水生境发育良好的河段,仍然应该尊重和保护河道的天然形态,尽量避免为了规划和施工方便而设计规则的直线或折线形河道,对于河流的裁弯取直工程要充分论证,持慎重态度。要重点保护乌江及其支流上游平缓的河岸地带,尤其是森林植被条件较好的河漫滩和河湾区,因为这里不仅生态敏感度高,而且对中下游河流有重要的生态涵养功能。可以充分利用河流缓冲带、滨水植物、水边湿地和沼泽地森林或池塘,培育滨水和湿地生态群落,从而有效地减少进入河道的侵蚀泥沙,削减进入河流的营养物,达到较好的改善水环境效果。灌溉渠道也应尽量顺应地势地貌,模仿河流的自然形态进行设计。

img169

图6.8 水库建设对河流廊道的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