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宁夏环境科技事业的发展历程

宁夏环境科技事业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3-11-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宁夏环境科技保护事业是在20世纪70年代下半叶发芽出土成长起来的,也是宁夏科学技术事业的一部分。他们不会忘却宁夏环境保护事业的艰苦历程,更不会忘记那些当年为改变宁夏山川面貌而付出的汗水。近30年来,全自治区环境科技事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环境科技发展的萌发时期、起步时期、发展时期和环境科技发展的辉煌时期。从那时起可以说,揭开了宁夏环境科技事业的第一页。宁夏的环境保护科技事业从此起步。

第四篇 宁夏环境科技事业的发展历程

宁夏环境科技保护事业是在20世纪70年代下半叶发芽出土成长起来的,也是宁夏科学技术事业的一部分。而今走过了30个春秋,当年献身环保工作经历过30年风雨的老环保工作者则有着更深刻的感受……他们不会忘却宁夏环境保护事业的艰苦历程,更不会忘记那些当年为改变宁夏山川面貌而付出的汗水。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新一代环保科研人员的继续努力下,宁夏的环境科研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果。

宁夏解放后,回汉各族人民为改善宁夏自然环境、保障生态平衡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近30年来,全自治区环境科技事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环境科技发展的萌发时期、起步时期、发展时期和环境科技发展的辉煌时期。

一、萌发时期(1949~1972年)

宁夏解放后,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提高环境质量的有效措施,从兴修水利、开发灌区、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治理水土流失等这些工作。虽然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叫环境保护,但实质上都是环境保护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那时起可以说,揭开了宁夏环境科技事业的第一页。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政府号召机关干部、学校师生义务植树运动,当时的口号是“用科学植树、为革命绿化”的口号,人民政府进一步把植树造林、防风固沙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组织科技人员进行考察,制定治理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林业建设。这期间,水土流失治理也出现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规划治理高潮。史料中记载:全自治区共进行了770多个治理点,建起了70多座中小型水库,对发展灌溉、保持水土、恢复植被起到了重要作用。

img69

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系统科技工作会议全体代表合影

二、起步时期(1973~1985年)

1973年8月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召开,确定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32字方针,自治区计委设立了“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综合利用办公室。宁夏的环境保护科技事业从此起步。30多年来,在环境质量评估、环境监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放射性污染评估与研究、环境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业污染治理技术、大自然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果。

1975年7月,自治区设立了环境科研机构,对两市(银川、石嘴山)进行了黄河水银川段水质监测,工业污染源调查等技术工作。

1985年3月,自治区政府召开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提出宁夏2000年环境保护战略目标,颁布了《自治区环境监测管理细则》《自治区环境监测管理制度》。1985年底,全自治区环境保护科技人员发展到237人,环保部门编制完成了《“五五”环境规划》《环境科研规划纲要》《环境质量报告书》《宁夏环境“七五”规划纲要》《自然保护区区划方案》,共发表200多篇环境科普文章和学术论文;完成了31项科研成果,其中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论文奖。

三、发展时期(1979~1997年)

1.环境监测技术运行

1974~1979年进行大气监测和地下水监测,到1985年设承压水监测点73个,潜水监测点122个。自治区环保所对银川市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噪声、昼夜环境噪声进行全面监测。设立了154个监测点,获监测数据1.7万个,经过综合分析、评价,得出全市等效声级为56分贝。

1982年开始对酸雨进行了监测,到1985年设承压水监测点73个,潜水监测点122个。自治区环境保护研究所还对银川、固原两地的土壤和小麦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各县选择2个公社作为采样点,共设16个样点。以南部山区的固原市和银川贺兰县苏峪口未施农药的山地作为土壤“本底”。经测查,银川平原平均每亩接纳农药量为16公斤(含原药0.24公斤)。较全国用药水平(0.10公斤/亩)约高1.3倍。1979年和1983年,银川氮肥厂在两套合成氨生产装置上,各安装一套“三气回收装置”,总投资30万元,主要回收合成塔和氨罐释放气。银川市橡胶厂安装了水力冲渣装置,年安装环隙吹脉冲除尘器,处理能力7800~12600立方米/小时;到1985年3月青铜峡水泥厂环保科研究改进和试制GTX型高压静电吸尘器,除尘效率达95.6%。经环境监测测试,除尘器出口排尘浓度由原来的4223.1毫克/标立方米降为146.57毫克/标立方米。年回收生料尘2235.6吨,节电16万千瓦时,增加5.84万元的经济效益。

img70

自治区首届优秀环境科技实业家会议合影

20世纪80年代中叶开展了少量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国家推出的“三同时”制度。1982年12月宁夏环境科学学会、宁夏科技咨询服务中心承担,《宁夏化工厂环境影响报告书》,在“报告书”评审时,自治区主席黑白礼出席了评审会,环境学会理事长杨瑞洲主持了大会。《报告书》提出在防治大气污染方面采用了国外引进的脱硫、脱硝装置,使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浓度分别低于100毫克/升、150毫克/升。经脱硫后多生产6万吨硫胺,价值达200多万元。这项研究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3年政府提出了要进行环境预测,自治区环保局提交了《宁夏2000年环境概略预测》《生态环境预测与对策研究》《能源与环境》等3个专题9个子课题的研究报告。这项成果,宁夏“七五”环境计划被采用。1984年自治区环保局,对宁夏草原进行重点调研,历时一年,编写出《宁夏草原类自治区保护区区划》《宁夏甘草资源的调查研究》。

1983年区环境保护研究所对贺兰山自然保护区进行综合考察,提交了《贺兰山东麓水体生物考察报告》《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东坡水微量元素环境背景值初探》《贺兰山东麓水质分析》《贺兰山东麓自然保护区水的细菌微生物分布》调查报告和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地表水环境背景考察报告。

1979年3月国务院在成都召开了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强全面环境管理、以管促治的方针。自治区开始纠正20世纪70年代重治轻管的倾向,使我区环境保护科技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84年3月自治区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了2000年宁夏环境战略目标后,陆续编制了《“七五”环境规划纲要》《环境监测“七五”规划》和草地类自然保护区、南部山区国土环境、黄河水系水源保护等规划。

2.自然生态环境保护

在建立自然保护区方面。1982年开始的自然保护区区域工作到1985年结束,全自治区共划建39个区(点),其中保护区18个,保护点21个,总面积216.6万平方米,约占全自治区土地面积的2.2%,在营造“绿色长城”方面成绩显著。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的中卫市,30多年坚持植树造林,在县城以北的风沙线上,营造了长达120公里的防护林带,有效地挡住了风沙南侵;近30年来保证了包兰铁路穿越沙漠地段畅通无阻,1978年以来联合国曾先后派出3个代表前来参观考察,并在沙坡头举办沙漠治理讲习班。

3.工业污染防治

1958年自治区成立后,城市工业环境污染随之加重。20世纪70年代,随着环境保护科技的进步,以治理“四废”(废水、废气、废渣、噪音)为重点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重大进展。到1986年,工业废气消烟除尘达到58.4亿立方米,处理率24.6%,工业废水处理量达到891吨,处理率10.8%。工业废渣年综合利用量67万吨,综合利用率33%。在增加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方面,“六五”期间治理项目362项,投资约2341.4万元。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开展了锅炉改造为重点的消烟防尘活动,到1985年共改造锅炉256台,占需要锅炉总数的35%,全自治区1600多台烟防污染比较严重的锅炉已有75%采取消烟除尘措施,减轻了环境污染。

4.城市水污染防治

医院污水处理是当时的重点。全自治区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共46家,每天排放废水14.8万吨。群众称“前门看病,后门放毒”。1984年开始,经过环保部门摸底排查,提倡采用次氟酸钢发生器处理医院污水,选择陆军第五医院、银川铁路医院和84602部队医院,在三种不同规模的医院作试点。到1986年全自治区已在12家医院推广。1987年由固原地区环办引进成都军区后勤部“双虹吸”医院污水处理设备,经区环保、科委鉴定,固原地区科委、卫生等部门鉴定后在固原、彭阳、西吉、隆德、泾源等9家医院、冷库运行。在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方面,从1982年开始,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坚持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六五”期间,全自治区建成投产的5个大中型建设项目,其中大气治理部分的5项全部执行了“三同时”,到1986年底已审查了19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img71

第三届全国优秀环境科技实业家合影

5.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研究

1986~1990年,环境研究部门承担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宁夏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对宁夏境内黑垆土、盐土、碱土等10个主要土类进行背景值采样、样品分析和数据统计;建立了宁夏土壤样品库;由土肥研究所完成“宁夏土壤中主要化学元素背景值研究”。测定宁夏8大土类419个土样中的钴、镍、铅、镉、铬、砷、汞、硒等8种元素的含量。由中科院、固原地区环办、彭阳县科委、城建环保局等承担《彭阳县白阳镇水、土壤元素环境背景值研究报告》。

6.工业污染源调查

1986~1987年,根据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国家经委、国家统计局通知,自治区各级环保部门和企业环保工作者共600余人历时一年多完成《宁夏工业污染源调查》报告,查清占全自治区工业总产值81.27%的514家工矿企业的周围环境、能源及资源利用情况,查清污染物种类、数量、排放方式及规律,区域和行业分布特点,污染危害及治理情况,建立全区工业污染源档案库和数据库。

四、辉煌时期(1998年~)

这时,我区的环境科研机构已发展到18个(含监测站、科研所),现在每年通过建设项目环境评价的有100余个项目,全区科技人员(评价)80多人。由国家环保部颁发的甲级证书科研机构2个,乙级证书8个,还开展了项目工程规划,课题研究,评估等。

(原载《宁夏科协50年》,2008年内部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