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书确定的核算范围
SEEA的环境资产范围虽然全面,但可操作性较差,实践中很难对其界定的范围进行全面核算,本书在一定的原则基础上对SEEA的资产范围进行缩减,以达到可实施的目的。
(一)确定范围的原则
1.市场价格原则。有市场价格的环境资产优先选入核算范围,没有直接市场价格但有间接市场价格并且重要的也可选入,无任何价格基础的不选入。SNA是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环境核算要能与经济核算对接,要能得到经过环境调整的经济总量指标,反映环境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国内生产总值”“资源耗减价值”和“环境退化价值”这三个价值量指标的价格基础应该相同,即应该按照同一个价格范畴进行核算,因此环境核算也要以市场价格为原则。
2.可比性原则。核算结果要能够用于比较,包括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要保证可比性,对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环境价值核算的范围和方法都尽量保持一致,否则结果将不可比。
3.可实施原则。环境核算要具备可实施性,除了价格因素之外,实物量数据同样也必不可少,对于缺乏实物量数据的环境资产,只能先暂时不核算。
(二)本书确定的核算范围
SEEA 2003对环境资产的定义范围比较全面,包括3个大类,12个中类,38个小类。其中3个大类分别为自然资源、土地和地表水以及生态系统。本书以SEEA的范围为蓝本,按照前面所述的三个原则,结合我国《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上所能获得的实物量数据及我国实物量核算的具体分类情况,最后确定以下核算范围,如表2-1所示:
表2-1 本书确定的环境资产核算范围
本范围的确定理由及说明如下:
1.矿产和能源资源有较全面准确的实物量数据,本书采用保有储量进行核算,保有储量是指报告期末矿床拥有的实际储量,是一个存量指标。期末保有储量=期初保有储量±本期因地质勘探、重新计算所造成的储量增减数-已开采量-地下损失量-其他损耗量,现有的环境统计可以提供基础储量的实物量数据。某些矿产和能源资源的交易市场较成熟,有市场价格;有些虽然没有市场价格,但也可以用租金贴现的方式估算出替代价格,因此可以选入核算范围。
2.生物资源包括林木、林木以外的作物和植物、水产、水产以外的动物四类,按性质又可分为培育资源和非培育资源。培育生物主要指人工林、农作物、牲畜及养殖的水产等;非培育生物主要包括天然林、林木以外的野生植物、野生动物及非养殖的水产等。非培育生物中有些类别缺少实物量数据,具体核算中不一定能对所有类别进行核算。
3.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有比较全面的实物量数据,虽然水资源没有成熟的市场价格,但可以通过一定方法求出替代价格来估算。
4.土地资源的分类采用的是我国国土资源部2008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分类方式,也有比较全面的实物量数据,但往往土地的实物数据的发布会比较滞后。同样,对于无市场价格的土地可以用替代价格来估算。
5.本书未将生态系统纳入核算范围,一是系统的实物量数据比较难获取,不符合可实施原则;二是估价方法研究尚不成熟,各种估价方法都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和假设性,很难现在就纳入核算范围。
【注释】
[1]联合国、欧洲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编:《环境经济综合核算(2003国民核算手册)》,丁言强、王艳等译,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3]联合国、欧洲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编:《环境经济综合核算(2003国民核算手册)》,丁言强、王艳等译,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4] 联合国、欧洲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编:《环境经济综合核算(2003国民核算手册)》,丁言强、王艳等译,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5]杨缅昆:《环境资源核算的若干理论问题》,《统计研究》2006年第11期。
[6]皮尔斯:《世界末日》,张世秋等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
[7]王艳:《区域环境价值核算的方法与应用研究》,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
[8]D.格林沃尔德:《现代经济词典》,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9]联合国、欧盟委员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编:《国民账户体系(2008)》,中国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所译,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版。
[10] 联合国、欧盟委员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编:《国民账户体系(2008)》,中国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所译,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版。
[11]田春暖:《海洋生态系统环境价值评估方法实证研究》,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12]联合国、欧盟委员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编:《国民账户体系(2008)》,中国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所译,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版。
[13]联合国、欧洲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编:《环境经济综合核算(2003国民核算手册)》,丁言强、王艳等译,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