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的清洁发展机制

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的清洁发展机制

时间:2023-11-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首先必须致力于保证公平。其次,风险预防原则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可持续发展原则对CDM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CDM项目合格性审核要求上。根据议定书规定,合格的CDM项目必须能够促进项目所在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通过CDM可以获得资金技术和环境改善,鼓励发展中国家使用清洁能源。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的清洁发展机制

“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但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64]

(一)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形成及其内涵

作为当今发展理论与政策研究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可持续发展概念从萌发到形成、从理论探讨到付诸政策实践,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1972年著名的报告《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报告》[65],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列入人类思考和研究的范畴之内。此后,人类的思维方向发生改变,逐渐树立了使人类的增长与自然相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识。[66]1972年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中强调,“人类负有保护和改善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的环境的庄严责任”。《人类环境宣言》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它标志着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萌芽。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中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67]报告指出,“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必须根据持续性的原则加以确定……必须从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及实现战略的共同认识出发”[68]。在报告中,“可持续发展第一次作为一项原则和战略提出”[69],并对其要求和目标予以明确,使得可持续发展初步形成为一项具有逻辑内涵和完整内容的思想体系。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制定并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与《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会议确立“可持续发展原则作为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70],标志着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国际社会的正式确立。《21世纪议程》作为《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的进一步细化,制定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详细计划,并要求各国都应将可持续发展原则贯穿于国内立法、决策和国际立法中去。

2002年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敦促世界各国为贯彻和落实可持续发展原则作进一步的努力。“这给世界各国在21世纪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注入了新动力,开启了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新世纪发展的新阶段。”[71]

虽然当前关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内涵并没有统一的表述,但从众多定义和解释中可以总结出,“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核心在于其所追求的可持续性,它主要包括三个要素:生态性、经济性和社会性,或称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72]。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与生态环境共同发展,要求经济、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协调一致,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基础上,还要保持环境客体满足后代人需要的能力。

为此,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首先必须致力于保证公平。公平包含代内公平(Intra-generational Equity)和代际公平(Intergenerational Equity)。代内公平要求经济发展必须满足全球当代人的基本需要和给予其提高福利水平的机会,消除不同阶层之间、不同地域之间和不同国家之间在机会选择和成果占有上的差别悬殊和两极分化现象。而根据代际公平[73]观点,“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时间上遵守理性分配原则,代际之间必须按照公正和合理的原则去使用和管理属于全人类的自然资源与环境”[74]

其次,风险预防原则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气候变化所致的严重损害,加上对其认识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风险预防成为应对环境和气候问题的基本理念。[75]它要求在预防危害的目标范围内,避免或减少会产生污染的危险行为,并对未来环境资源采取预先的保护措施,以维持其永续存在和利用。[76]

总之,可持续发展原则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协调、环境保护的综合指导,它的广泛运用及其深远影响甚至被大部分学者认为“其效力已经达到习惯国际法的层次”[77]

(二)清洁发展机制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要求

1992年的公约和1997年的议定书都将可持续发展原则作为基础和出发点。公约第3条指出:“缔约方有权利并且应当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气候系统免遭人为变化的政策和措施应当适合每个缔约方的具体情况,并应当结合到国家的发展计划中去,同时考虑到经济发展对于采取措施应付气候变化是至关重要的。”[78]在议定书中,CDM作为实现低成本减排与可持续发展双重目标的履约机制而生。

可持续发展原则对CDM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CDM项目合格性审核要求上。根据议定书规定,合格的CDM项目必须能够促进项目所在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马拉喀什协定》中对CDM在促进非附件一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具体规定[79]:

一是与发展中国家发展战略与优先领域相一致;

二是促进发展中国家所需要的先进高效的环境友好技术,特别是能源技术的转让;

三是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是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

五是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区域环境的改善等。

这些原则是东道国判断CDM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贡献的主要参照。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通过CDM可以获得资金技术和环境改善,鼓励发展中国家使用清洁能源。这种机制是对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增加投资的一种激励,有助于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