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地方党政领导环保绩效利益相关主体考核结果可信度分析

地方党政领导环保绩效利益相关主体考核结果可信度分析

时间:2024-11-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地方党政领导环保考核主体在进行评价时,首先会认知考核对象,形成自己的判断标准;然后对考核对象进行分析;最后将分析结果与自己的判断标准进行比较,并形成评价结论。地方党政领导环保绩效利益相关主体考核结果的产生过程[9]如图5-2所示。

三、地方党政领导环保绩效利益相关主体考核结果可信度分析

地方党政领导环保考核主体在进行评价时,首先会认知考核对象,形成自己的判断标准;然后对考核对象进行分析;最后将分析结果与自己的判断标准进行比较,并形成评价结论。“经济人”假设告诉我们利益相关主体在做与自己利益相关程度较高的决策时,往往会把自身利益放在第一位来决策。因此在地方党政领导环保绩效考核过程中,考核主体与地方党政领导利益相关程度越大,可能会导致考核结果失真的程度也越大,即考核主体对自身利益考虑越多,则其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进行判断的可能性也越大,得出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度也就越低。地方党政领导环保绩效利益相关主体考核结果的产生过程[9]如图5-2所示。

img11

图5-2考核主体与评价对象利益相关性程度与考核结果可信度分析

根据图1的分析可以看出,较低利益相关程度的考核主体得出的考核结果可信度较高,一般利益相关主体的考核结果可信度也一般,较高利益相关主体的考核结果可信度较低,而无利益相关考核主体由于其对评价毫无兴趣,得出的考核结论最不可信。因此,我们在地方党政领导环保绩效利益相关主体权重体系设计过程中,对于较高和一般利益相关程度的考核主体权重设置应有所保留,对利益相关程度较低的评价主体如第三方评价机构和专家群体权重设置应较大,对无利益相关考核主体权重设置最低,甚至为零[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