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地方党政领导环保绩效考核主体选择标准

地方党政领导环保绩效考核主体选择标准

时间:2024-11-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处于权力优势地位的地方党政领导而言,比其他主体更具有干扰地方党政领导环保绩效考核过程的能力。一方面,准确性依赖于地方党政领导环保绩效考核主体的认知意识、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另一方面也依赖于地方党政领导环保绩效考核工具或考核方法的科学性。全面性是指地方党政领导环保绩效考核结果应该尽量完整,这样才能了解该地方党政领导环保绩效的全貌,以免对其后的绩效改进或绩效管理造成误导。

一、地方党政领导环保绩效考核主体选择标准

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各利益相关者均从自己的立场出发以不同的方式得出考核结论,我们按照以下几个原则来确定地方党政领导环保绩效考核主体。

1.客观性

客观性是绩效考核的首要要求。客观性是指考核结果是否准确而全面地反映了地方党政领导环保绩效的现状,即测量绩效的结果是否是可信赖的。客观性隐含了三种要求:独立性、准确性、全面性。

独立性是指该地方党政领导环保绩效考核主体的考核行为不被某些利益因素所干扰,一旦受到这些干扰则考核往往很难按照客观的标准进行甚至被中断。独立性体现的实际是客观、公正的行为态度。对于处于权力优势地位的地方党政领导而言,比其他主体更具有干扰地方党政领导环保绩效考核过程的能力。经验表明,利益因素一般是扭曲考核主体行为的主要因素,利益关系越密切,被扭曲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从“理性经济人”的观点出发,更易于得出上述结论。即使不考虑利益关系,某些群体的显著偏好同样降低了结果的准确性。

准确性是指该主体的考核结果与客观的政府绩效符合的程度。一方面,准确性依赖于地方党政领导环保绩效考核主体的认知意识、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另一方面也依赖于地方党政领导环保绩效考核工具或考核方法的科学性。考核方法也许是多样性的,考核结果也可能是定性或定量结果,但这都不妨碍其准确性。准确性不是指苛求数字的精度,而是力求结果与现实相符。对于定性的价值判断,也可以利用类似于模糊数学的工具进行量化。因此,准确性体现的不仅仅是数字符号,而是该符号表示的意义与现实的接近程度。

全面性是指地方党政领导环保绩效考核结果应该尽量完整,这样才能了解该地方党政领导环保绩效的全貌,以免对其后的绩效改进或绩效管理造成误导。这有两层意思:该地方党政领导环保绩效考核主体进行的是“全面绩效考核”,即对某一特定组织,可以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角度对其进行绩效考核,对地方政府的全面改进应该基于该地方党政领导环保绩效考核主体对所有考核结果的相关性分析和综合考核,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该地方党政领导环保绩效考核主体进行的是“单一绩效考核”,即由某一类直接利益相关者作为绩效考核主体进行非全面的绩效考核,但这类绩效考核也应注重全面性,需要尽可能的考察自身所能认识到的地方党政领导环保绩效的各个方面。

2.效用性

绩效考核的效用性是指什么?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地方党政领导环保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管理即绩效管理才是最终目的。甚至可以这样陈述:单纯的地方党政领导环保绩效考核并不一定促进组织绩效的提升,绩效考核也不是业绩考核或政绩考核,只有地方党政领导环保绩效管理才有可能达到提升地方政府环保绩效的目的。如果地方党政领导环保绩效考核主体仅仅着眼于给党政领导打分以区分优劣,只提意见而不提建议,那么考核的效用性将无法体现。进行地方党政领导环保绩效考核就仿佛给计算机软件查找漏洞,进而才能给其打补丁,地方党政领导环保绩效考核主体就应该尽快地运用简便而规范的方法寻找这些可以短期被弥补的“漏洞”。在尽可能少考虑难以短期改变条件的情况下,最佳的考核者应最有效地发现绩效的缺失之处并提供修缮的可能。效用性不只是考核结果的效用性,也包含了考核过程的效用性。考核过程的效用性还体现在对于时间的要求。绩效考核不仅仅是追求长效,如果绩效考核执著于从长远的角度反映问题和解决问题,那么对于千变万化、难以预测的环境而言将难以发挥效用。一旦绩效考核的时效性很差时,其效用性也就大打折扣。

3.成本高低

考核成本是指用于绩效考核的被消耗掉的资源。财力、物力、人力和时间是狭义的考核成本指代的内容,更广泛的理解还包括公共权力和公共关系等资源。地方党政领导环保绩效考核的主体应该尽量降低考核成本,因为在现实中考核成本往往是限制进行绩效考核的瓶颈。这种限制主要来自于考核行为的信息收集成本、信息处理成本和决策成本,一般来说公众的信息成本较高于其他主体,而决策成本略低于其他主体[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