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环境保护规划
环境规划是伴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而发展的。
1989年—1996年为环境规划的发展阶段。1989年全国第三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1990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积极倡导可持续发展战略,会后我国即颁布了《中国议程》等重要文件,明确公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未来和21世纪发展的自主需要和重要选择”。环境规划的指导思想上升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1993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下发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编制技术大纲》和《环境规划指南》。
1996年—2002年为环境规划的深化阶段。1996年国务院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颁布了《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批准《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开始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和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两大举措,要求环境规划的制定必须具体落实到项目,提高了规划的可操作性。2002年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要明确重点任务,加大工作力度,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力推进重点地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凡是新建和技改项目,都要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务院关于建设项目必须实行环境保护污染治理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的规定。要注意保护好城市和农村的饮用水源,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从城市到农村、从工业到农业、从资源到生态,环境规划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2003年开始为全面深化铺开的阶段,使环境规划真正成为环境决策和管理的主要环节,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主线。
庆城县环境保护规划,1996年被正式列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环境保护年度计划、短期规划、中长期规划区域是环境宣传教育、噪声控制、“三废”治理、城镇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绿色校园、绿色企业、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生态建设与保护等一系列环境保护工作的十分重要的内容。“九五”期间,结合城市规划编制了莲池—北五里坡、药王洞—陈家庄、南北东西2.6平方公里的烟尘控制区区划及整理规划,后来由于北区的新建,又进行了调整修编,扩大面积为4.82平方公里的庆城县烟尘控制区。针对城区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扰民等问题,编制了《庆城县城区噪声功能区划》,为加大对老污染源的治理力度,编制了《庆城县老污染源治理计划》、《庆城县1996年—2000年控制达标计划》和《庆城县2000年—2005年落后工艺限期淘汰计划》。
“十五”期间,编制了《庆城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庆城县污染防治规划》、《庆城县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庆城县冉河川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和《庆城县西川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十一五”期间,编制了《庆城县环境保护规划》、《庆城县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庆城县“十一五”农村小康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庆城县生态建设示范县规划》。
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圆满地完成了“九五”、“十五“、”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城市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围绕国家、省、市、县环境保护规划及纲要的总体要求,结合庆城县的客观实际,编制完成了“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此规划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强化污染物减排和管理,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使庆城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